臧 勇, 任雪玲
(1.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2.青岛大学 美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设计与产品
乱针绣的诞生及其绣作解析
臧 勇1, 任雪玲2
(1.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2.青岛大学 美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从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乱针绣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对乱针绣的代表人物做了介绍,并对其作品进行了解析,认为乱针绣的诞生是带着苏绣时代创新的基因而酝酿生成。通过分析,对乱针绣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乱而有序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对乱针绣的绣作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针对乱针绣绣法的变化,从艺术学、史学角度,对乱针绣法独特的绣作理念,看似乱而实则不乱的辩证审美、乱针绣的绣法等进行了梳理,表明活泼、善变的针法是打通传统刺绣在写实方面的壁垒,而使乱针绣画面显现惟妙惟肖的艺术张力。
苏绣; 乱针绣; 艺术; 历史
江南湿润的自然特质孕育了灵秀细致的苏州文化,水秀人杰[1]。始建于南朝陈代的苏州虎丘塔屡毁屡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虎丘塔是五代时期重建的结果。曾在1956年修缮苏州虎丘塔时,发现虎丘塔的第二层有一个十字形的穴洞,在穴洞的石函中发现装着七卷经书的经箱,这只经箱是由五块绣花的经帙包裹着的。虽然经帙早已破残,但上面的花纹图案与颜色仍然清晰可辨。此次发现的残绣经帙据推断是五代到北宋初的苏绣作品,这也是迄今为止人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苏绣实物。
刺绣在中国民俗艺术中传承延展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俗称绣花,也称为洒花或扎花。先秦文献有“黼衣绣裳”“衮衣绣裳”和“素衣朱绣”的描述。《尚书·虞书》中也记载了帝舜命禹做衣服的故事:“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种图案就是后世夫子衮服十二章制度的来历。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帛”之说[2]。据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备精妙,光彩夺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巉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3]。”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人生易老,物换星移,苏绣已经从一代代绣娘的巧手银针间流逝了一千多年的光阴,但也为漫漫的时光长河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岁月神采。杨守玉女士是中国刺绣创新技法“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1896—1981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的顾家弄,单名字韫,后改名为守玉(图1)。杨守玉与表兄刘海粟,经常在一起研习绘画。天资聪慧的杨守玉同时深受表姐庄著成刺绣技艺的启发,加之史聘山、吕凤子两位恩师的悉心助力引导,在艺术绘画领域储备了深厚的绘画底蕴与创作潜力。
图1 杨守玉(左)与弟子陈亚先于常州居所Fig.1 YANG Shouyu (left) and his student CHEN Yaxian in Changzhou residence
1915年,杨守玉受邀于吕凤子先生来到江苏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刺绣科执教。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她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吸取了西洋素描和油画的表现技法,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法,融刺绣技艺与绘画原理于一体,丰富并提升了苏绣艺术的表现力。原创了近观可见丝线绣迹,远观如画惟妙惟肖,针绣似画、画绣一体的新绣种。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的美誉,且绣出的佳作栩栩如生,满含淋漓尽致的笔墨韵味。乱针绣可谓中国刺绣艺术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自成一派的刺绣技艺的成功典范。杨守玉慧言:“善绣者必善绘画,否则就不能造刺绣极峰。知画者所刺的形就容易传神,所绣的色容易尽其变。”
乱针绣虽然沿脉于中国传统刺绣但又迥别于传统刺绣,因貌似乱针而得名。又因创始人为杨守玉,故称“杨绣”。另因杨守玉担任教职的学校为“正则艺专”,所以乱针绣还称为“正则绣”。乱针绣是中国刺绣在现代刺绣历程中的崭新开端,是杨守玉女士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审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刺绣艺术观念和技术的突破。作为一种全新独立的刺绣种类,传承于苏绣而有别于苏绣、沿脉传统而又有所创新。艺术大师刘海粟曾对表妹杨守玉的乱针绣品给予高度评价:“以针代笔,以色丝为丹青,使绘画与刺绣融合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4]。”
1945年,在二战胜利之际,当时迁移至重庆的正则艺术学校刺绣科的杨守玉女士的乱针绣作品《罗斯福总统》像(图2),被当地政府选择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政府。现珍藏于美国罗斯福博物馆。杨守玉在人物及其情境的刺绣处理方面,具有超乎常人的领会力和表现力,尤其对人物精神层面的提练和准确定位,在这幅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见证。绣像虽然不大,却能给观者留下震撼的视觉印象。关于这幅绣品与杨守玉女士的信息,在国际杂志上被译成用俄语和英语等多种语言,向世界人民做出过专题报道,并且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与关注,并对中国的这一刺绣技艺产生极高的兴趣。
图2 《罗斯福》:杨守玉代表作Fig.2 Roosevelt: magnum opus of YANG Shouyu
2.1 乱针绣与传统苏绣的针法“和而不同”
苏绣是中国传统著名绣种之一,主要在明代的顾绣和清代的沈绣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其针法属于平绣。经过历代刺绣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形成了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等技艺特点,涌现了以沈寿为代表的一批刺绣艺术家[5]。苏绣针法中有“小乱针”和“大乱针”。“小乱针”又称作三角针,一般交织线脉的形式均是向四面散开,不确立方向性;丝线光泽可以不受光源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常用来表现绣面背景。“大乱针”的方向运用时,线条交叉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如直斜、横斜或是倾向角度的交叉线,此方法丝理转折灵活,质感表现力强,绣制的题材比较广泛[6]。
乱针绣的特点是针法“错乱”,与一遍完成的排比色线,方向一致的“比针绣”的传统苏绣有极大不同。乱针绣施针灵活,随光线变化设色,应对物象、结构、特征、质感用针,还可因创作者的情绪和美学素养,施以不同针法,乱针始终贯穿绣品始末。具体上讲乱针是指用针无定法,随意性比较大,变化多端,不成规矩,绣脚随着主观情绪、物象结构、光色变化而施以针法;再者是指乱针调配色彩无定法,色调围绕实际调和和谐为目的,无论单色还是多彩,或对比色,都应把握色彩的表现规律和美学法则(图3、图4)。另外还包含针法的统一调度,即在同一作品中,可同时并用平针、结子辫织、凹凸填充浮雕等针法,一切为了表现物象的质感,加大空间的表现力度,做到乱中有序、似乱不乱,创造一种丰富、协调、厚实之美。运针自如,且针法多样,拓展了表现空间,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艺术境界[7]。
图3 《飞天》: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孙燕云)Fig.3 Apsara: the second World Buddhist Forum(SUN Yanyun)
图4 《钱学森》:“百花奖”金奖(孙燕云)Fig.4 QIAN Xuesen: Golden Rooster and Hundred Flowers Award(SUN Yanyun)
2.2 乱针绣之“乱”而有序的特色
乱针绣突破了中国刺绣数千百年来“密接其针、排比其线”“比针均齐、密结如镜、工致精丽”的传统模式。自由走向的线路是创作前提,“乱”是对传统刺绣观念的解放和对物形结构走势追随意识的认知观念的转换。“乱针”追求乱得有质地形态的章法、有理据,形乱而神守,自具乱针元素、样貌、生存环境、表述语言,而绣出精彩的质感和神彩,开创中国刺绣的新范式(图5)。实际上,“乱”是为了在绣品整体的统一中求得活泼的变化手法,绣者可以根据意向,运用绣线的长与短、粗与细、疏与密、深与浅的变化,自如运用认知的意识而指挥走针;以线色、线型充分营造情境氛围,结合遵循光和色的变化规律,采用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达到意境相融。从而使作品反应出看似尤乱,而均符合情理与法则,让人感到“乱”中所迸发的活力与动感(图6)。自由交叠的一针一线中,蕴含恰到好处的和谐之美。
图5 《水乡》(孙燕云)Fig.5 Land of rivers and lakes(SUN Yanyun)
图6 《观海》(孙燕云)Fig.6 View of the sea(SUN Yanyun)
2.3 乱针绣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乱针绣打破了传统刺绣的表现力,于乱中取胜。人像绣是乱针绣技艺能够淋漓表达的别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乱针绣法能够充分还原西方油彩描摹表现的光影、明暗、色彩与透视,其审美效果不仅尊崇素描、油画的逼真感,而且针线追求真实表达针法肌理,自然呈现物象材料,犹如绘画的笔触和油彩,能够自如绣述色彩与质地,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图7)。乱针绣非常注重色彩表现,并多于一般的刺绣层次。调色般的堆积丝线色彩,营造丰富真实的色彩效果。所以乱针绣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画,但又不同于油画(图8)。鉴于丝线的光泽,营造绣面上各种不同方位的线条,在不同视角的光线下,如光线发生强弱变化时,如视角从正面与侧面观时,乱针绣面的丝线色彩便会有所变化。犹如油画颜料的调色,两种以上的颜色进行调和时,就会形成新的混合色相。虽然丝线色相尚未改变,而绣面上两种色线交叉重叠后即可得到第三种色相的色感,而原来的丝线色相依然存在,又不时增添并置色彩的光影变幻。因此而言,乱针绣绣面的色彩较油画作品更为明快艳丽,从而形成独特的织绣特色与风格。
图7 男人体: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孙燕云)Fig.7 Male body: China (Hangzhou), Fine Arts andCrafts Fair Gold Medal(SUN Yanyun)
图8 《桃李满天下》(孙燕云)Fig.8 Have good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SUN Yanyun)
乱针绣的创作周期较长,与一般刺绣不同。乱针方式与线型主要是以表达绣织物的质感与意境为主要出发点而灵活采用的丝线劈数,走针方向与针脚的长短,走针交叉至最终收尾的自然程度的预测等(图9)。首先要先画好线稿或色稿(图10)。绣前需要反复酝酿绣织的表现手法,预估绣后的效果要采用怎样的乱针方式与线型,做到心中有数。
图9 《仕女图》(孙燕云)Fig.9 The Portrait of a Lady(SUN Yanyun)
在绣作中不能从头至尾仅绣一层就完结整个刺绣过程,实际上至少需要三层:
第一层刺绣叫做铺色,按照绣稿的轮廓线和色块刺满一遍底色,打底的色线需要粗一些,线条可以长一些。线型依然跟随作者的见解审美意念走遍整个幅面,看似一片线色混乱的织网(图11)。
图10 绘制线稿Fig.10 Drawing line
图11 铺 色Fig.11 Tile colour
第二层开始深入细化,需要注意大块面的色团与周围物体的关系。重视制作顺序,先背景后主体,先整体后局部。出彩部位放后处理。这一阶段的乱针变得有序,跟随色调与素描关系完成物象整体的结构轮廓(图12)。
图12 逐步深入Fig.12 Stepdown
图13 细化处理Fig.13 Thinning processing
第三层进入面面俱到,精细加工阶段,重点考量线型与物体表象的同质化,色泽与肌理细致入微的比对与调衡,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关系与空间层次处理等(图13)。为了个别需要有些绣面需要刺绣到更多层,达到效果合乎绣者的认知度为止。此时绣针处理技巧如同画笔的深入描绘,是刺绣艺术的生命力,是绣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绣品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还是考量绣者劈丝技术的重要阶段,绣者要根据刺绣主题的需要,把一根常规丝线劈成若干所需的细支丝线,满足刺绣追求绣面的艺术高度及其细腻效果。最细的劈丝甚至可以达到四十八分之一的细丝。乱针绣以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见长,擅长表现人物、风景、动物等各种题材(图14)。
图14 《雅克·罗格》(2008年奥运国礼,孙燕云)Fig.14 Jacques Rogge(2008 Chinese gift of Olympic Games,SUN Yanyun)
苏绣艺术正是代代薪火相传中,才得到延续和发展,乱针绣同样如此。在常州、苏州等地得到很好的继承和迅速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乱针绣名家辈出、名作闪烁。并且,在四大名绣的诸多作品中,为了丰富各自针法的表现力和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乱针绣技法自然融入到他们的绣品之中。乱针绣在随着新时代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演变,技法日趋丰富成熟。并且在传承中随着文化认知的改变而继续创造新的样貌与风格。师从于杨守玉的乱针绣的重要代表——苏州的任嚖閒大师,画诣与绣诣皆具极高水平,擅长于人像与风景,所绣的列宁像与白石老人像开启了人物乱针绣的新焦点(图15、图16)。杨守玉的关门弟子陈亚先(1929—2009年)女士,历经几十年的刺绣磨练佳作丰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她总结出乱针绣的心得体会用八个字来概括:“自由直线,分层设色。”陈亚先女士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乱针绣“幸福老人”(图17),绣品老人面像表情生动细腻,双目炯炯有神,脸部皱纹清晰自然,形象丰满含蓄,光线明暗得当,绣面色彩丰富,层次感较强。该作品曾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并被中国珍宝馆收藏。
图15 《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任嚖閒,1952)Fig.15 Lenin in Latz Reeve Lake(REN Huixian,1952)
图16 《白石老人》(任嚖閒,1979)Fig.16 Baishi old man(REN Huixian,1979)
现代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的代表孙燕云女士,在吸纳前辈的绣法技艺的精髓同时,再次对针法表现做了大胆尝试,孙燕云女士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对乱针绣的技艺进行了总结、挖掘和提升。从其作品中可见优异的针法表达,如惟妙惟肖的绣品《豹》(图18),巧妙借用丝线与毛发质感接近的特质,活灵活现的绣出豹油量光泽的毛发。更为传神的是对豹眼的刺绣处理,用细丝运用不漏针锋的将眼睛的眼白、黑眼珠、瞳孔、高亮点及眼眶五个部分自然过渡结合透视绣出,施以10多种色线,绣线粗细分为1/12或1/24线,眼睛部位细微的乱针技法真正使绣面感受到“画龙点睛”的韵味。动感十足的作品《激情乔丹》(图19),被业界誉为乱针绣的当代嬗变佳作。孙燕云突破性尝试将乱针绣的自由直线转化为圆圈结式的线感,平直的丝线改变成圆结的形状,致使绣面质感同时发生了巨大的视觉变换,亚光绒质恰巧温和画面瞬间闪动的速度与力量之感。令人耳目一新,极具现代感,使传统古老的丝线缔结今天的数字审美,且完美和谐。
图17 《幸福老人》:“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陈亚先)Fig.17 The happy man: “China Arts and Hundred Flowers Award” Gold Award(Chenyaxian)
图18 《豹》(孙燕云)Fig.18 Leopard (SUN Yanyun)
图19 《速度激情》:“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孙燕云)Fig.19 Speed and Passion: “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Fair” Gold Award (SUN Yanyun)
1)乱针绣可谓承接传统刺绣技艺的新突破,是学院画派与绣理研究交集的产物,是在现代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条件下诞生,在近现代审美观念影响下而认可,在追随绣织审美的氛围中而形成。如此证明乱针绣是一个充满蓬勃活力的现代绣种。
2)对待乱针绣的刺绣技艺,我们要珍视、传承,更在意于变化与创新,要贯通领会乱针绣的表现手段,更要加进我们今天的思考与理解、时代审美意识。希冀乱针绣技艺随着每一次新的尝试显示出更高的艺术生命力和朝气。
[1]臧勇,钱珏,汤洪泉.“只缘身在此山中”:苏州博物馆的“形”“色”“意”[J].美术研究,2013(3):108-111. ZANG Yong, QIAN Jue, TANG Hongquan. “Only look out from within these hills”: The shape, color, meaning of Suzhou museum[J]. Art Research,2013(3):118-111.
[2]孙欣.苏州手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3):20. SUN Xin. Handcraft of Suzhou[M]. Shenyang: 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4(3):20.
[3]周萍.论宋绣与汴绣的盛衰演变[J].丝绸,2011,48(2):53-56. ZHOU Ping. The rise and fall of Song embroidery and Bian embroidery[J]. Journal of Silk,2011,48(2):53-56.
[4]张鹍.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试论常州乱针绣[J].美与时代,2013(8):33-35. ZHANG Kun. With the needle as pen, with silk as painting: Changzhou crewel embroidery[J]. Beauty and Times,2013(8):33-35.
[5]张晓颖.苏绣艺术特点浅析[J].东南文化,2009(5):77-79. ZHANG Xiaoying. The brief analysis of art characteristics of Su embroider[J]. Southeast Culture,2009(5):77-79.
[6]音琪.“顾绣”针法解析[J].上海工艺美术,2006(1):76-77. YIN Qi. The research on needle method of “Gu Embroidery”[J]. Shanghai Art and Design,2006(1):76-77.
[7]朱雪晴.乱针绣的艺术特征[J].美与时代,2009(2):103-105. ZHU Xueqing. The art feature of crewel embroidery[J]. Beauty and Times,2009(2):103-105.
Beginning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and Analysis on Its Works
ZANG Yong1, REN Xueling2
(1. Art & Design Colleg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0, China; 2. Fine Art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troduces representatives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analyzes their works, believes that the emergence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was accompanied by the gene of era innovation of Suzhou embroidery, and summarizes artistic expression features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through analysis. Its feature ha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ve force and infec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itching process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simply, summarizes the unique stitching concept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its dialectical aesthetics and stitching and shows that the vivid and capricious stitch is an artistic tension removing the barrier of traditional embroidery in realistic writing and making the image of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be true to life.
Suzhou embroidery; disorderly needle embroidery; embroidery art; history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05.010
2014-08-27;
2014-12-27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2YJC76006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ZX201111000024)
J523.1;T426.81
B
1001-7003(2015)05-0052-07 引用页码: 0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