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继美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轮,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努力与付出之间形成了令人扼腕叹息的强大反差。但是,有关该课程的改革却仍然不容忽视,需要继续努力,这是因为思政课承载着特殊的意识形态上的功能,而且是每所高校中必开的公共必修课,可以说是我国的“高校第一课”,其思想价值可见一斑。针对,高校思政课的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广大的学者、教师群体等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心血,但问题却依然存在。因此,需要对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改实效性低的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促进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目前的政治教学在内容上大多进行的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肯定和度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批判,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社会主义思潮并没有成为西方人的一种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相反,却是我们越来越受到西方某些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相当不对称使得学生对目前的政治理论教育产生了怀疑和抵触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根本上就已经阻碍了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本应是优越的,体现着公平和效率等的有效结合,但目前的现实是存在着官员腐败、道德问题频发、贫富差距等一系列与理论相反的实际现象。面对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对政治理论课中接受的价值观、理念等产生了怀疑,进而对政治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等漠然视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中的消费主义越来越突出,然而这种以消费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大众文化却与人类终极关怀的文化有着对抗性的矛盾,消费文化存在着消解着精神至上性和集体主义的成分,这与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学生又多受这种不良文化的侵蚀,故而不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
现实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高校的办学更多的是为了谋求经济效益,而且随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了应有的文化批判功能。这种高校教育目标的过分功利化和市场化,使得教育丧失了最本质的教育使命,从而也导致了只具有价值意义的政治理论课程陷入了无人问津的现象。为此,高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并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分为环境,为教改的顺利完成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教学改革的制定和落实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为了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实效性的实现,相关的高校党政以及教育部门等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推行的更加有理有据,为教改提供必要的“后台支持”。同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能表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更能使人们认识到改革的深刻意义。
针对目前教学改革过程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增加必要经费投入和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习等,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政治理论教学在政治改革、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再造中的作用的重要体现,进而真切的感受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为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还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在基础知识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相关的理论水平、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课程的投入力度,并通过不断的社会学习等方式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政治理论课教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向学生传授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这其中,也就凸显了网路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网络教学是增强教学实施最强有力的手段,可通过可视化的音像资料、及时的信息接收等向学生展示最新的社会动态。因此,为了增强教学改革的时效性学校应该相应的加强教学方面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更多的多媒体教师,通过硬件的完善保障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时性、前沿性以及多样性,有助于教学改革的完成和实现。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不强是有着内在的深层次根源的,在讨论问题时不应该只从表面上看到问题的表现,关键在于内在的本质问题。在对原因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并最终促进和完善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效性的实现。
[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D].武汉大学,2012.
[2]谢利平.新时期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思路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4):205-207.
[3]姜金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路径再审视 [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04):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