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爱兰
水彩作为绘画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世界性绘画语言。水彩画同其他画种一样,受历史、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水彩绘画发轫于近代图志画,从研究动植物造型和色彩到深刻挖掘水彩本身的艺术语言,从千人一面的简单摹写到人类生存活动和各类情感的抒发表现。从水彩百余年的发展来看,水彩绘画是一种“亲民”的画种,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或多或少都曾以水彩为绘画工具来描绘过最初的画卷。
然而,水彩是一门易学难精的画种,在学生掌握水彩基本技法的之后,水彩风景写生无疑成为学习水彩绘画的最佳方式,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水彩风景写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断提高绘画技能,增强审美能力,获得所需素材,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水彩艺术的语言可以是“多彩”的,水色交融所表现的流畅、清新亮丽只是它独特语言魅力的中“宁静”和“舒雅”。水彩的本体语言是丰富、魅力十足的。简单的把流畅的水色和透明定义为水彩所独有的就过于片面化了。水彩艺术还需要在认识与比较中去看待,避免陷入了狭小的圈子。水彩的表现语言不仅仅局限于此,水彩有着繁杂的语言“体系”,技法上有:细密画法、干画法、湿画法、透明与不透明等,材料中阿拉伯胶、牛胆汁、甘油、丙烯颜料等综合材料的使用是十分广泛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水彩语言的深层次理解,不能把水彩作为一种特定表现形式,令形式成为目的,把这一语言当成了既定标准,就不免成为一名“本体论”者。仇视求新求变,把在材料、技法领域探索之类视为非“正宗”就不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水彩画对于水的运用是表现的需要,却不单以“水味”为衡量标准,也不会因水分的多少来认定是否为水彩作品。以“正宗”英国水彩来说,在18、19世纪的水彩作品中,水分大多作为调和色彩的中间媒介,起调节色彩浓度的作用。因此令人产生了水彩只能表现云里雾里、轻舟摇曳、水乡古城之类的小品情景写生,难于表现重大的题材,不易深入刻画,表现力不如油画丰富的假象。惯于假象之上,水彩画也被冠以“轻音乐”写生小画种”“小品”之类的帽子。
水彩即可以飘逸轻灵亦可干枯浑厚,可以如西方油画那样细致入微亦可如同中国水墨大气磅礴。水彩是极具有兼容性、可塑性的。国画、油画也能讲究透明,透明不能笼统地成为水彩的“独有”透明罩染便是表现其要方式。提香反复几十遍的透明罩染,形成极为通透的效果。画笔与墨色得以充分利用,其变化与纸面,一笔之间有干湿、浓淡之变化。以“透明”窥探绘画艺术,透明与透明之是各个绘画门类的通用表现手法,仅此而已。
随着水彩被理解为“水溶性”绘画,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观念的更新改变为其发展开拓了无限的可能性。回到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水彩绘画基本技法之后,随着对水彩中水分、色彩、时间三者的控制能力的加强,在外出水彩风景写生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客观事物的第一感觉,从而对客物像概括、提炼反映到画面之上,不断反复探尝试水彩“多彩”的语言表达。
水彩风景写生是与室内写生截然不同的,学生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水彩风景画的构图与色调问题。构图一般遵照远、中、近三个层次,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取景与构图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对大自然物像取舍和和感情介入、体验的共同结果。色调的构建是学生个人主观色彩的表现,因个人的个性、情感、心境等存在差异性,回到学生作品当中,自然流露的便是个人对色彩的认识与重组。
外出写生,同地点,不同时间下,光线是有差异的,反映到画面的色调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水彩画的小色块写生,目的在于能够令学生快速把握色彩关系、明暗关系,使用极尽概括的语言快速捕捉对象的最初感受,并且通过小色块写生区分冷暖色调,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掌握了水彩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和水彩基本技法在户外写生的应用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小色块练习,这时,学生初步具备了完成水彩风景写生的能力,也就完成了水彩风景写生的第一层境界“描”。这时学生主体是用手去画,是一个追求表面,千篇一律的时期。随着学生水彩写生数量的积累与水彩绘画技法的进一步探索,到达“画”的境界,这时,学生是用脑在绘画,是一个提炼,尊重感受,表现准确的时期。第三境界“写”,也是水彩写生一个高境界。这时,学生除了客观事物的概括描绘,还融入了其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文化素养,这时是心与笔谋,任情发挥。
中国水彩的模式从传统模式到现代的表现形式,中国水彩艺术正在快速发展与凝聚。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绘画大师,水彩风景写生都是一个绘画能力提升的绝佳手段。水彩风景写生作为水彩绘画中理想形式,为后期创作中形象记忆与积累的提供了重要创作基础,同时也提高其美术素养。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是明日的美术教育者,在期间经历的学习教育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从事的美术工作,因此如何将水彩艺术深层次地走进水彩教学,提升其地位与价值仍有待于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中进一步重识。
[1]王海涛.水彩风景写生与创作 [M].天津杨柳青画社.2012.7
[2]董克诚.水彩画的艺术表现 [M].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1
[3]朱建民.当代水彩画的精神和语言探索 [J].美术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