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玲,张 毓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以旅游线路设计课程为例
吴 玲,张 毓
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线路设计课程为例,论述优化师生互动关系是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重点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应用型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建立智能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智能化教学;利用虚拟平台,实现体验式教学;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注重过程和能力,构建综合考试评定体系。
旅游线路设计;实践教学;改进路径
旅游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空间线路设计能力、设计过程中的全面协调能力以及满足对口就业岗位的综合能力。教学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设计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旅游线路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旅游产品理论概述、价格理论体系、要素选择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线路设计过程概述等内容;实践设计一般分示范案例教学、模拟线路设计以及情景线路汇报等。随着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市场要求高校旅游专业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之接轨,以确保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能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1]。但是,目前旅游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却跟不上旅游事业发展,还没有构建相应的专门课程信息实践平台,为此,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初步探讨,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供相关同行参考。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分析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参与度两个内生变量来考虑,基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学生的课堂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四维角度反映课堂师生互动关系。其中,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能很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能反映学生的参与度。每个因子又都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
如图1所示,低教学水平、低学生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气氛沉闷、专业知识内容不够充实,以至教学过程低效,双方关系对接失败。高教学水平、低学生参与度,表现为专业线路教学内容丰富,但是课堂气氛不高,教学水平中等。这可能与学生对旅游线路设计方面知识的不感兴趣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相关。高教学水平、高学生参与度,此时课堂教学效果最优,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低教学水平、高学生参与度,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值非常高,但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课堂内容单薄,教学效果中等。
图1 师生课堂互动关系图
师生互动关系优化是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要不断分析互动关系优化的各个影响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融于教学的热情,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1 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
基于课堂师生互动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四种可能以及旅游专业智能水平的要求[2],旅游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必然要与信息智能化紧密联系起来。首先,我国旅游发展的智能化定位包括行业服务、管理与营销三大体系,而旅游线路设计课程又涉及这三方面的内容,因此课程教学必须朝智能化转向;其次,旅游市场需要智能化。旅游线路设计的基础是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的,市场选择行为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专业设计方式以及营销方式要与时俱进;第三,行业经营的信息化需求。旅游企业信息化智能经营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竞争的要求[3]。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2.2 行业标准化发展,要求实践教学紧跟行业发展不断变革
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涵盖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以及旅游酒店等各个部门的规范化操作[4],以增强旅游市场发展的规范性。旅游线路作为旅行社的重要产品,牵涉基础行业的合作力量以及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因此,旅游线路设计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要立足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的设计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探索行业发展建设的路径、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行业建设的需求,能够“接地气”地设计出真正有市场价值的旅游线路与旅游产品。
2.3 现代服务业理念的变革,需要专业课程实现体验式教学改革
随着旅游行业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5]和体验式发展的需要,旅游行业在前进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营造游客参与互动以及情景与环境相容的氛围。有鉴于此,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融入互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线路模拟和情景汇报等方面。通过实训,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可感知的氛围中完成设计创作和情景汇报。
基于专业课堂师生互动关系以及行业发展驱动,可采用分组设计、互动成果展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措施,全面提升课堂授课效果、学习效果以及综合应用效果。
3.1 建立虚拟平台,开辟多维虚拟线路,再现实景空间,实现体验式实践教学目标
旅游线路的设计工作涉及到多方位的综合要素,包括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企业的运营策划管理以及对地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理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引用相应的专业虚拟模拟软件,一方面在虚拟空间内可以模拟线路空间,设计地方3D虚拟景象;另一方面可以将虚拟景象与实景结合,实现旅游者双向体验的目标。
3.2 引进线路设计操作软件,实现信息智能化实践教学目标
线路设计课程不仅包括设计部分,还涵盖旅游线路的运营与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与旅行社的实际运营相吻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专业的无缝对接式教学,设计主题与时代气息相结合,能够创意新的旅游体验,同时在庞大的数据库内,能够参照、对比已经成熟的线路设计出新的路线,以形成新旧路线的优势互补。
3.3 实景考察汇报与虚拟设计汇报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网络虚拟路线设计体验以及电子服务平台的建设,以满足体验式旅游的需求。作为旅游专业的设计者,应该同时掌握地方的文脉与地脉资源,清晰地把握地方上的主题旅游资源,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路线。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线路的实景汇报与线路虚拟汇报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4 与地方企业合作,实行工学交替,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旅游线路是旅行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特色化和主题鲜明的路线是旅行社经营发展的招牌,地方高校尤其是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理应与地方企业密切联系,实现工学交替。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为学生设计成果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修正提供平台。
旅游线路设计课程在结构上不仅涉及线路的构成要素,同时,也包含在线路中所涉及的旅游纪念品主题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独特创意,引导学生设计出高质量的、专业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3.5 实施课程考试改革,重视过程考核和能力综合评定,构建综合考评体系
旅游线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多元化的,传统的理论考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缺乏技能水平的测试,学生对知识全方位掌握运用能力不足等。因此,在课程最终考核过程中应构建综合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的课程考评改革方案,重视对学习的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制定针对性的评分标准。用科学可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助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
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服务行业企业全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探索和提高。实践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并要配套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的实践平台建设、校企的深度合作,还要配套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这个系统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教学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是基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改革能力,才能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建立科学可行的适应本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1]周晓梅.基于CDIO的《旅游线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36-139
[2]王倩颖.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0(3):154-155
[3]王莫离.第二课堂、潜课程之比较视角下的高校信息服务功能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30-132
[4]刘沧.体验式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5):12-14
[5]陈育文.浅议改革高等教育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238-239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7.034
2014-11-18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2014zdjy135)。
吴玲(1963-),女,安徽萧县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管理。
G642
A
1673-2006(2015)07-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