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结晶盐如何合理处理?
问 题:
在西部地区,一些煤化工项目由于周围无纳污水体,要求实现废水不外排。煤化工废水实现不外排的关键是浓盐水处理。目前一般是采用蒸发结晶技术处理浓盐水。蒸发结晶盐的主要成分为钠、钾氯化物,富集有机物及少量的重金属物质。结晶盐主要来自循环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站中水系统,目前将蒸发结晶盐按危险废物管理。由于煤化工结晶盐产生量大,且极易溶于水,不易固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请问如果采取填埋方式,采用何种预处理措施固化结晶盐,如何避免填埋后结晶盐淋溶? (问题来源:环评论坛 lvwei2271)
解 析:
我国煤化工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该行业废水产量大且难以处理,环境保护部对该废水处理提出严格的零排放要求,现今煤化工废水处理最终形成结晶杂盐,该结晶杂盐不但包括多种结晶盐成分,还包括难降解有机物,通常要求作为危险废弃物送至填埋场进行处理。
煤化工结晶杂盐作为危险废弃物需通过固化/稳定化预处理后进行填埋。常用固化技术有水泥固化、凝硬性材料固化、热塑性微包胶、热固性微包胶、大型包胶、自胶结固化和玻璃固化等。玻璃固化技术进行结晶盐固化预处理,具有容纳盐量大、耐硫酸盐腐蚀性能强、固化效果佳的优点,但玻璃固化技术复杂,设备材料要求高、成本高。水泥固化技术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材料来源广、价格便宜、固化产物强度高,但是煤化工结晶盐中含有大量硫酸盐、氯化物和有机物等,会降低其固化效果。另外,可通过大型包胶技术封包固化体,采用1/4英寸厚的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包封结晶盐,可以极大降低固化体的淋溶。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煤化工结晶杂盐需按照危险废弃物管理和处置,避免填埋后结晶盐淋溶,同时防止30~50年后固化措施及防渗措施老化造成填埋的杂盐泄漏成为重大环境隐患。
可见,无论采取何种固化措施及填埋方式,都将无法避免结晶盐的淋溶和泄漏,在工程分析和安全措施上谨慎评价煤化工结晶盐的二次污染隐患。如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浓盐水结晶盐资源化利用工艺,是真正实现煤化工废水不外排的关键。由于煤化工结晶盐产生量大,且极易溶于水,不易固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一旦处置不当,会带来重大环境隐患,因此,目前对于煤化工结晶盐的处置方法选择应该极为谨慎,寻找切实可行的技术,尽量降低结晶盐的环境危害。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化工部三院)提出的煤化工浓盐水制取氯化钠和盐硝的专有技术,采用膜浓缩、物料分离、分部结晶、母液排出、制取结晶单盐技术,达到煤化工浓盐水分离工业单质盐的目标。该技术主要分为5步:(1)采用膜浓缩使得盐浓度达到预定值;(2)采用物料分离技术去除浓盐水中的杂质;(3)根据氯化钠-硫酸钠-水系统三元体系相图,在高温下结晶出硫酸钠,在低温下结晶出氯化钠;(4)剩余杂质富集在结晶母液中排出;(5)结晶母液送到母液焚烧装置焚烧。目前,该技术正在新疆某煤化工企业进行浓盐水分离技术方案论证,以期为煤化工废水处理零排放奠定应用的可行性。
专家简介:韩洪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及结晶盐分离、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E-mail:han13946003379@163.com
《政策和部门改革的战略环境评价——概念模型和操作指南》 简介
作者:李天威 等 译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书号: 978-7-5111-2109-7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近年来,战略环境评价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政策和部门改革的战略环境评价作为更高层次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从源头入手,预防和减少某些政策制定对环境造成积累性影响的有效手段。然而,政策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政策层面的战略环境评价注定是一项艰难而繁复的工作。发达国家的研究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而我国更缺乏实践经验。
本书为世界银行等主编的《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inPolicyandSectorReformConceptualModelandOperationalGuidance》一书的中文译本,将政策和部门改革的战略环境评价6个试点项目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本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适应性强。选取的试点项目如西非、马拉维等发展中地区或欠发达地区,很适合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尽管国情、制度和机制体制背景不同,但政策层面的战略环境评价面临着制度性和技术性等共性问题。
二、涉及领域广泛。试点项目所涉及改革的部门有矿业、林业、规划和交通部门。这不仅为了解各行业政策战略环境评价提供了鲜活的资料,也使我们看到这些领域政策战略环境评价中的竞争和垄断等制度性问题。
三、建立了以制度为核心的战略环境评价框架。尽管试点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各不相同,但所有项目都探索了基于制度分析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体系,对每个试点项目的目标、程序、成果及成果评估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