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湖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5-06-23 13:56周莎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县域湖北经济

周莎丽

(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新形势下湖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周莎丽

(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对新形势下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进行了SWOT分析,并根据其现状及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为: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立足城乡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民生优先,以更大的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

县域经济;发展;湖北;新形势

一、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

据2014年湖北统计年鉴可知,截至2013年年底,湖北省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8个县、2个自治县,以及被划为县域的16个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95.58%,常住人口占全省的77.36%,GDP占全省的63.56%。

(一)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图1 湖北县域GDP发展情况(2008-2013年)

资料来源:据湖北统计年鉴(2010-2014年)整理(单位:亿元)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国力与财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县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如图1所示,湖北的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6 170.37亿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15 680.46亿元,2013年的GDP是2008年的2.54倍,年均增长率为88.39%。而其占湖北省全省GDP的份额也由2008年的54.47%上升至2013年的63.56%。 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出湖北县域对湖北省GDP的贡献率的测算公式为:

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2009-2013年湖北县域对湖北省GDP的贡献率呈“N”型趋势,但是整体呈上升状态,且均在50%以上,这说明县域经济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强,在湖北省内的经济地位较高。

图2 湖北县域对湖北省GDP的贡献率(2009-2013年)

资料来源:据湖北统计年鉴(2010-2014年)整理

(二)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Kuznets的产业结构演进法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总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第二及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如表1所示,湖北县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二、三、一”格局。但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一、二、三”的格局发展为“三、二、一”格局,故湖北县域的产业结构处于中级发展阶段。

表1 湖北县域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据湖北统计年鉴(2010-2013年)整理(单位:亿元)

(三)外贸出口情况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湖北县域外贸出口额由2009年的29.3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84.52亿美元,2013年的外贸出口额是2009年的2.88倍,年均增长率为61.83%。而其占湖北省外贸出口总额的份额总体呈现“V”型趋势,由2009年的29.43%上升至2013年的37.01%。

图3 湖北县域外贸出口情况(2009-2013年)

资料来源:据湖北统计年鉴(2010-2014年)整理(单位:万美元)

(四)就业现状

湖北县域就业情况: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正逐步降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但是总体来看,是“三、一、二”格局,说明湖北县域就业结构仍需完善。

表2 湖北县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

年份从业人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82780.1332.71%25.05%42.23%20092785.5532.07%26.07%41.85%20102838.0231.13%27.45%41.42%20112921.2530.56%27.70%41.74%20122980.3829.60%28.95%41.45%

资料来源:据湖北统计年鉴(2010-2013年)整理(单位:万人)

二、湖北县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一)SWOT理论

SWOT分别代表的是:Strengthe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能够对一个单位的现实情况进行较为客观且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的方法。此外,SWOT也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并且,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可以了解被分析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清晰地确定出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策略,以保障被分析对象达到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二)单项分析

1.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湖北是全国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富集区,从农产品资源来说,全国5%的粮食和肉类、7%的棉花和蔬菜、9%的油料和柑桔、14%的淡水产品和5%以上的麻、茶、丝均产于湖北。从矿产资源来说,湖北已发现矿产136种,已探明储量的88种,其中磷等5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铁、铜等2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7名。这表明湖北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有优势。

(2)区位优势

湖北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目前,湖北省建成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 006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湖北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九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宜万线,高铁有京广高铁、汉宜高铁等。湖北在水运上有着“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独厚的优势。湖北省拥有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机场等民用机场及在建的十堰(十堰武当山机场)以及规划的武汉第二机场和鄂东机场等。

(3)政策优势

2.劣势分析

(1)发展不均衡

目前,对照2020年全面小康发展目标,湖北“一城独大”、“首位畸高”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块短板。这首先体现为,武汉“一城独大”,虽是湖北无可争议的“班长”,但由于地处鄂东,其经济影响很难全面覆盖到全省各地,尤其是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而正是这些地区集中着湖北的四大连片特困山区。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各县(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仍不快,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仍然偏低。湖北县域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产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第二产业中;第二,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3)落后的服务理论和服务观念

这不仅仅是湖北县域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地区)都存在这一类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活动的理念主要是生产观念或产品观念,对于服务的好坏考虑甚少,认为这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缺少改善服务的内在经济动力,总是把服务问题归属于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范畴,只是一种企业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受到这种理念的支配,服务业企业只言义而不言利,把服务事业当成了一种政治任务,没有从根本上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顾客价值。

3.机遇分析

我国在电子商务相关立法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对客户的信息安全、交易安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还是不到位。宿迁市司法机关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严格落实既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从事电子商务双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通过调研,对于实践中立法的缺失,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报请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抵触上位法的前提下,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宿迁市政府也可以制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行政规章,从法律层面规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农村地区,宿迁市政府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使得村民在从事电子商务过程中能够知法守法,并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维护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7-8]。

(1)“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湖北带来了机遇:第一,平等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每一次战略大开发都与湖北无缘。中部、湖北始终没能与其他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第二,重构中部极点的机遇。纵观中部诸省,湖北是成为中部增长极点、增长中心,梯度发展次级中心的首选;第三,重振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中部崛起战略给湖北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带来机遇。湖北在这次机遇中,需对企业产权制度、管理制度进行彻底改造,至少保证在体制上不能再输给东部企业和外资企业。

(2)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网络渠道能使商品以更低廉、更快捷的方式抵达外国顾客,并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全世界,吸引他们的正是这种优点。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31%,达到5 057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2%。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平等竞争的环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加贸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4.威胁分析

(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省域、县域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规模和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和质量的竞争。我省县域经济经过近几年发展,一批经济强县在全国崭露头角,但与先进省比、与中部兄弟省比,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压力。目前,与先进省比,差距仍较大,大冶市虽跻身“百强”,但部分经济指标与全国经济强县比仍然偏低;与中部兄弟省比,优势不明显;与“全国百强”后十位县(市)平均水平比,强县经济实力不强。

(2)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刚过,2011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接踵而来,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呈弱势,经济发展可能继续低速徘徊。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总需求仍然不足,这对湖北县域的对外贸易以及利用外资构成了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市场萎缩造成了竞争,很可能加剧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三)SWOT分析矩阵

由本文以上分析进行综合整理,最终可以得出新形势下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新形势下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四)SWOT分析小结

通过矩阵分析可以发现:新形势下湖北县域有其本身存在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政策优势,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开发带来的推动下,具有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湖北县域应该利用优势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以及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此外,湖北县域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产品缺乏竞争力、落后的服务理论和服务观念等劣势。而且,还面临着区域竞争日渐激烈、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汇率变化影响深远的压力。在此之下,应该立足城乡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民生优先,以更大的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在经济发展中扬长补短,为其增加新的动力。

三、促进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突出特色”的要求,重点抓好105个县域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过千亿元的工业园。二是理顺县(市)开发区与乡镇园区的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建设、投融资、招商与管理,逐步形成以省级开发区为主、一批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园为辅的“一区多园”发展布局。三是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加快发展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用好产业集群专项资金,重点扶持8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产业整合等手段和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积极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培育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行业领军企业,建成一批销售规模过50亿元、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研究出台扶持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成长工程”,做精做强做大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小巨人”企业。三是以“123企业家培训计划”为平台,抓好优秀民营企业家系统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四是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工作思路,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和全覆盖、及时性、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

(三)立足城乡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要进一步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农村小型水利等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供重要支持。二要加快户籍、土地、就业、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提高文化教育、金融、信息服务配套功能,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要以产业发展谋划带动城镇建设,实施产业布局、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和城镇建设等“多规合一”,促进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四要立足自然风貌、乡风民俗、历史文化、产业特点,建设一批品质高、功能强的特色精品小城镇。四要提升城镇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制度化水平,推动城镇与农村同步升级、一体化发展。

(四)坚持民生优先,以更大的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

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着力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推动公共教育、文化服务、卫生保障等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集中解决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不断提升县域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四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新一轮“三万”活动为契机,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1] 衣保中,邱桂杰.可持续区域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2]郝静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金融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11,(8).

[3]战炤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特征与演化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0,(3).

[4]高娜.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行政与法,2011,(3).

[5]高鸿雁.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J].北方经济,2010,(13).

2095-4654(2015)05-0010-04

2015-02-07

F127

A

猜你喜欢
县域湖北经济
The rise of China-Chic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