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繁宏,张 健,张建华,王 琳,田汜明,王厚雷
(1.徽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甘肃陇南742300;2.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124;3.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4.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四川重庆400900;5.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研究
席繁宏1,张 健2,张建华3*,王 琳2,田汜明4,王厚雷5
(1.徽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甘肃陇南742300;2.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124;3.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4.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四川重庆400900;5.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目的:赛前训练的跨度、训练内容的选择、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运动负荷的安排,决定了赛前训练的效果.通过对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特征与规律,为跳跃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学特征、负荷特征、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①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一般为8~10周,分为动员阶段、加量阶段、强化阶段、赛前诱导四个阶段.②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周课次安排在4~6次左右,每次课时间安排为90~120 min.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平均安排在5 040 min,其中最小值为2 880 min,最大值为7 200 min,负荷密度控制范围在80%~95%左右.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专项训练强度安排在85%~95%.赛前减量训练中的专项训练强度是平时训练强度的65%~80%.③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安排主要以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为主,平均比例为21.95%和23.63%.④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方法以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技术训练以完整训练法为主.赛前训练的内容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六个部分.
第13届;田径锦标赛;中国大学生;跳跃项目;赛前训练
赛前训练是比赛前期最主要的训练阶段,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时期.近几年,随着赛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优秀运动员每年参赛次数在不断增加.如何在频繁参赛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训练周期是目前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赛前训练过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同时也是很难把握和控制的.赛前训练是调整并保持良好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使运动员进入最佳竞技状态不可缺少的训练时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在竞技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的取得又得益于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因此,赛前训练决定着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表现出应有的竞技水平.比赛期训练应重视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的培养,将专项强度课节奏与大赛接轨,使运动员尽可能去适应比赛节奏.小周课结构连续性、高强度性是实现训练与比赛接轨的重要措施.运用微型训练小周期可以使这种训练的负荷与恢复达到协调有序,保证训练超量负荷与超量恢复,有利于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赛前训练是整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前的专门准备与训练阶段,同时也是运动训练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1].因此,赛前训练安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讲,赛前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最为重视的阶段,对于某些项目来说也是整个运动训练阶段采用训练方法与手段最丰富,训练负荷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赛前训练不仅是在比赛前为运动员专门设置的适应性比赛训练,也是长期训练的一小部分,其对训练时间的长短、训练目标的设置、训练结构与具体安排,要受到长期或阶段性训练的约束,主要以运动员训练水平、竞技状态、恢复措施和适应比赛能力等因素有关.提高机体能力和训练水平是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运动员通过赛前训练在比赛中表现出已经获得和具备的运动技能,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创造最高的专项成绩.赛前训练既是长期训练的一小部分,也是阶段性训练或一个特殊的单独训练阶段.赛前训练安排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训练系统工程,主要安排在对训练负荷的时间、量与强度的升降以及方法手段的选择等方面要符合超量恢复的原则,保持运动员在具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使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时表现出来.确保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
2.1 研究对象
以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以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和收集国内外有关赛前训练的文献资料,了解当今国内外田径运动赛前训练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国内外田径运动赛前训练的理论情况及训练情况进行归纳,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有效性,需对问卷进行效度(结构与内容)和信度检验.专家组(N=20,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高级教练员4人)对问卷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筛选和补充,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经整理、修改后,再制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进行检验.专家咨询问卷回收后,将问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别按照“效度很高”、“效度较高”、“效度一般”、“效度较低”、“效度很低”分别赋值为5、4、3、2、1,进行效度检验.问卷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共有126所高校参赛,其中有99所高校的运动员参加了跳跃项目的比赛(有男子运动员参赛的高校有88所,女子运动员参赛高校有57所).对跳跃项目教练员发放问卷共计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为97.06%.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本课题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对教练员的问卷均采用“分半信度”进行检验.根据弗朗纳公式(Flanagan flormala)采用奇-偶数法来计算信度系数.
rtt=问卷的信度系数;SDa,SDb=折了半的调查得分的标准差;SDt=调查全部项目得分的标准差.检验结果表明,教练员问卷信度系数为rtt=0.834,(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即信度较高.
表1 专家咨询问卷结构效度检验结果(n=20)
表2 专家咨询问卷内容效度检验结果(n=20)
2.2.3 访谈法
按照拟定的访谈提纲,对参加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部分高校领队、教练员、工作人员等(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2人)进行访谈,为深入研究赛前训练提供依据.
2.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运用Excel2003、SPSS16.0进行原始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
2.2.5 逻辑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调查结果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
3.1 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学特征
3.1.1 赛前训练各阶段的时间比例
赛前训练的最直接目的是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那么保持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便是这一训练期的关键任务.本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共设动员阶段、加量阶段、强化阶段、赛前诱导阶段等四个阶段.根据本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赛前的具体情况及周期安排原则,并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赛前训练的时间以8~10周为宜,并在每个阶段中的时间大不相同(如见表3、图1所示).
表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一览表(n=66)
3.1.1.1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
根据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特征、比赛场地的地域性(如亚高原地区)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以及在该训练阶段会涉及到地域性问题,即比赛场地属于亚高原地区,因此在比赛时要适应并克服场地天然地域性气候与海拔条件.在该阶段教练员所安排的时间比较凌乱,其中28.79%的教练员安排1周,34.85%的教练员安排1~2周,16.67%的教练员安排3周,19.70%的教练员安排4周(表3、图1).在该阶段有1/3以上的教练员安排1~2周的训练时间.
3.1.1.2 第二阶段(加量阶段)
该阶段训练的目的是紧密衔接第一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使运动员基本恢复身体素质,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安排,使运动员进入适应性状态,在本阶段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专项素质、技术等的训练安排,以便确保运动员基本体能的恢复,使运动员尽快进入高强度训练中.在该阶段有15.15%的教练员安排了1周,25.76%的教练员安排1~2周,31.82%的教练员安排3周,27.27%的教练员安排4周(见表3、图1所示).本阶段有31.82%的教练员安排3周的训练时间.
3.1.1.3 第三阶段(强化阶段)
该阶段训练的目标任务是与前两个阶段的训练紧密衔接,并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大负荷量的训练安排,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在本阶段对运动负荷安排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了细微、并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内容与方法手段具有明显的专项化特点,并加强了专项力量和核心力量训练,以便保持运动员己有力量水平不会下降.同时在专项技术方面加强核心力量训练.该训练阶段有19.70%的教练员安排了1周,31.82%的教练员安排1~2周,28.79%的教练员安排3周,19.70%的教练员安排4周(表3、图1).接近1/3的教练员安排1~2周的训练时间.
3.1.1.4 第四阶段(赛前诱导阶段)
赛前诱导训练主要用于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在正常训练的基础上稍加调整,安排一到两个介于强化期和赛前训练周之间的训练,主要是以一般有氧训练为主,结合专项有氧训练,保持一定的训练量.通过训练内容的合理交替,使运动员能够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在一定时期内承受多次负荷,更加有效地发展专项竞技能力,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2].
该训练阶段主要采取“减量增强度”的方式进行训练,主要针对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及完成成套技术动作的质量,并增加功能性力量训练使基础力量向专项能力合理转化.同时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手段促使运动员超量恢复的出现,为运动员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同时也加快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的适应性.该训练阶段有31.82%的教练员安排1周,51.52%的教练员安排1~2周,7.58%的教练员安排3周,9.09%的教练员安排4周(表3、图1).一半以上的教练员安排1~2周的训练时间,使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发挥最佳竞技状态.
图1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3.1.2 赛前训练的课时安排
表4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课时安排一览表(n=66)
图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每次课时间安排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课时安排上,大多数教练员各有不同,在课时安排上比较集中.18.18%的教练员安排30~60 min, 21.21%的教练员安排60~90 min,46.97%的教练员安排90~120 min,只有13.64%的教练员安排120 min以上的训练课(图2).接近1/2(46.97%)的教练员安排90~120 min的训练课.这也符合大学生在校上课的时间段,也是教练员、运动员所可控的范围.
3.1.3 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
Mujika(穆济卡)和Padilla(帕迪利亚)认为赛前减量训练是“减负训练是在一个变化时期内循序渐进地以非线性的方式减轻训练负荷,从而减少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达到最佳竞技状态”[3].赛前减量训练是在赛前诱导阶段中进行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减量增强度”方式进行训练,促使运动员在特定的时期内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从表5中可以看出,31.82%的教练员安排7天,19.70%的教练员安排5天,16.67%的教练员安排4天,15.15%的教练员安排10天,10.61%的教练员安排14天,只有6.06%的教练员安排4~7天(见图3).因此,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段大约在7天左右.
表5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距离比赛的时间一览表(n=66)
图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距离比赛的时间
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长短,主要是由运动员专项项目特征、运动员是否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所决定的.在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大多数教练员对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在时间认定上各有一说,所选时间比较广、凌乱,离散程度较大.出现这种原因,与各高校所处地域环境、运动员各专项项目特征、运动员是否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以及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程度紧密相关.
3.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特征
3.2.1 赛前训练的负荷量
负荷量依据竞技项目不同,可以指一次训练课的总时间,或一次练习的总时间、总重量、总距离,还可以是一周训练的总时间等[4].负荷量是负荷强度提高的基础,而负荷强度是负荷量增加的先决条件[5,6].负荷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和发展,一般通过次数、时间、距离、变量来反映.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一般安排8~10周的训练.在不同的阶段,负荷量的安排是不一样的.图表显示,本届锦标赛有42.42%的教练员每周安排4~6次训练课.其中6.06%的教练员安排1~3次,42.42%的教练员安排4~6次,37.88%的教练员安排7~8次,13.64%的教练员安排9次以上(表6).而只有42.42%的教练员安排4-6次的周训练课次,37.88%的教练员安排7~8次,无疑与专业运动员周训练课次在12次以上的赛前训练安排有很大出入(图4).
在每次课时安排上,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每次训练课安排比较长,一般为90~120 min.其中18.18%的教练员安排30~60 min, 21.21%的教练员安排60~90 min,46.94%的教练员安排90~120 min,只有13.64%的教练员安排120 min以上的训练课(表6).有46.97%的教练员安排90~120 min的训练课,这也符合大学生在校上课的时间段(图3).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专业运动员每周训练课较多,为2~3次/天,但课训练时间相对较短,60~90 min,而“运动员学生”每周训练课较少,为1次/天,但课训练时间较长,90~120 min.
表6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一览表(n=66)
图4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
如果以时间为单位,本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为:总训练量=总周数×周课次×每次课时间.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平均安排在5 040 min,其中极小值为2 880 min,极大值为7 200 min.这与专业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有很大的差异,平均值安排在3 240 min,极小值为2 160 min,极大值为4 320 min(表7).“运动员学生”在赛前训练过程中,体现出较长的赛前训练时间和每次课时间、周课次较少的训练阶段.这无疑与专业运动员相对较多的周课次、较短的赛前训练时间和每次课时间有很大的差异.
表7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一览表
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专项训练强度的掌控,是运动员对运动技能高度提升的关键因素,使运动员在适应恢复的过程中提高竞技状态.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专项训练强度安排在85%~95%左右.其中22.73%的教练员安排在90%~95%,19.70%的教练员安排在85%~90%以及95%以上,15.15%的教练员安排在65%~75%(表8).从调查的结果得知,本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专项训练强度应安排在85%~95%左右(图5).
表8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阶段的专项训练负荷强度变化范围一览表(n=66)
在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专项训练强度与平时训练强度的比值来看,大多教练员由于运动员个人能力和竞技状态、项目特征的不同,对训练强度的要求也有所变动.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中的专项训练强度是平时训练强度的65%~80%左右.其中27.27%的教练员安排在65%~75%左右,15.15%的教练员安排75%~80%左右,24.24%的教练员安排80%~85%左右,9.09%的教练员安排在95%以上(表8).从调查结果得知,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中的专项训练强度与平时训练强度的变化范围应在65%~80%之间(图5).
图5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阶段的专项训练负荷强度
3.2.2 赛前训练的负荷强度
表9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强度一览表(N=66)
图6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强度
负荷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的次数、每个练习占总练习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等.另外,还常以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如心率、血乳酸等来表示负荷强度[4].负荷量是负荷强度提高的基础,而负荷强度是负荷量增加的先决条件[5,6].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7].调查结果表明,教练员对训练负荷强度变化安排情况的认为各有不同,但大致趋向与运动训练学运动负荷安排情况基本相吻合.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强度安排情况变化比较大,整体以“中—中大—大—大中”的方式进行负荷强度训练;其中在动员阶段中,有43.94%的教练员安排负荷强度控制在60%~70%,34.85%的教练员控制在70%~80%,16.67%的教练员控制在80%~85%.加量阶段中,37.88%的教练员控制在85%~90%,31.82%的教练员控制在90%~95%,13.64%的教练员控制在80%~85%.强化训练阶段中,92.43%的教练员控制在95%~100%,4.6%的教练员控制在90%~95%.赛前诱导阶段,36.37%的教练员控制在90%~95%,31.82%的教练员控制在85%~90%,19.70%的教练员控制在80%~85%(见表9、图6).
3.2.3 赛前训练的负荷密度
表10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密度一览表(N=66)
图7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是指一次训练课中,运动员所练习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主要取决于负荷量和负荷强度[4].调查结果表明,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各阶段的负荷密度安排情况比较大,整体控制在80%~95%之间.其中在动员阶段中,有33.33%的教练员把训练密度控制在80%~85%,31.82%的教练员控制在70%~80%, 29.79%的教练员控制在60%~70%.加量阶段中,30.30%的教练员控制在85%~90%,28.79%的教练员控制在80%~85%, 15.15%的教练员控制在70%~80%,13.64%的教练员控制在90%~95%.强化训练阶段中,39.39%的教练员控制在90%~95%,30.30%的教练员控制在85%~90%,22.73%的教练员控制在80%~85%,7.58%的教练员控制在95%~100%.赛前诱导阶段,31.82%的教练员控制在80%~85%,24.24%的教练员控制在85%~90%,19.70%的教练员控制在70%~80%,13.64%的教练员控制在90%~95%(表10).大部分教练员安排训练密度大致控制在80%~95%左右.各阶段体现出“中—中大—大—中”的方式,这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密度有很大的出入,主要是“运动员学生”的训练负荷、最好成绩远远低于专业运动员,因而在训练密度上有所下降(图7).
3.2.4 训练的训练负荷强度安排情况
3.2.4.1 训练的高强度训练课安排情况
运动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主导因素,也是提高运动员快速能力的主要刺激因素.采用大的和接近最大强度完成速度、弹跳练习时,运动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最大极限地动员起来,使动作的频率快、幅度大,达到最高的速度、弹跳水平.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在比赛前的高强度训练课安排在2~5次左右,其中28.79%的教练员安排2次,21.21%教练员安排5次,19.70%的教练员安排3至4次,6.06%和4.55%的教练员安排6次和1次(表11).2/3以上的教练员在比赛前安排2~5次不等的高强度训练课,这与专业运动员在比赛前高强度训练课安排相近(图8).
表11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强度训练课安排一览表(n=66)
高强度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最大身体(体能、技能)刺激的训练,也是运动员在技能上产生深刻影响的训练,在对每次训练课的时间控制上,主要根据个人能力和专项特征,高强度训练时间的控制也是广大教练员比较难以确定的.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高强度训练课的课时间安排1.5~2小时.这与专业运动员1小时左右的赛前高强度训练课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学生”的训练强度远远低于专业运动员,使“运动员学生”必须延长赛前训练时间来达到调整最佳竞技状态为目的.
与上类文章不同,吕温出使吐蕃期间,其妻兰陵萧氏,绣药师如来的供奉像,祈求丈夫从吐蕃平安归来。吕温归来时看到佛像,想象妻子绣佛像的情景,写下《药师如来绣像赞并序》:
图8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高强度训练课次数
图9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最后一次强度训练课距离比赛的时间
在比赛前运动员进行的高强度训练课中,主要是对运动员增强接近以及超越比赛的负荷强度,使运动员具有深层次的专项刺激,致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距比赛最后一次高强度训练课的时间安排3~6天左右;其中31.82%的教练员安排5天,22.73%的教练员安排3天,19.70%的教练员安排4天,13.64%和12.12%的教练员安排6天到7天以上(表11).2/3以上的教练员在最后一次高强度训练课距比赛的时间应安排在3~6天左右(图9).
3.2.4.2 赛前训练的高强度训练课的运动负荷安排情况
在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高强度训练课中,运动负荷的相应安排情况至关重要,也是运动员在提高竞技成绩和尽快进入最佳竞技状态的先决条件.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高强度训练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在95%~100%左右.其中28.79%的教练员安排100%,24.24%的教练员安排95%~100%,25.75%的教练员安排95%,15.15%的教练员安排90%(表12).2/3以上的教练员安排95%~100%的最高强度运动负荷训练课,遵循了赛前训练的运动负荷安排,但与专业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学生”的高强度训练课远低于专业运动员,致使“运动员学生”的竞技状态不太理想(图10).
表1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最高强度训练课的负荷强度安排情况一览表(n=66)
图10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最高强度训练课运动负荷变化安排
最后一次高强度训练课也是对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的主要训练课,也是运动员在体能和技能上完整训练的最后一次高强度训练课.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最后一次高强度训练课的强度安排在90%~95%左右;其中31.82%的教练员安排90%~95%,25.76%的教练员安排90%,22.73%的教练员安排95%,12.12%和7.58%的教练员安排95%(表13).2/3以上的教练员安排90%~95%的最后一次高强度训练课,这与专业运动员95%以上的安排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学生”的平时强度训练课远低于专业运动员,致使“运动员学生”只能延长赛前训练时间来达到竞技状态的目的.
3.2.4.3 赛前训练的专项强度控制安排情况
跳跃项目是以体能、技能主导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对专项训练强度的控制是更具运动员个人能力和项目特征的不同来决定的.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专项强度控制在“中—大”;其中30.30%的教练员控制在“中—大”,22.73%的教练员控制在“大—中”,24.24%的教练员控制在“中—小”,12.12%的教练员控制在“大—小”,6.06%和4.55%的教练员控制在“小—中”和“小—大”(表13).一半以上的教练员控制在“中—大”的赛前训练专项训练强度,这与专业运动员“大”的专项训练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学生”对专项训练的强度以及技能方面远低于专业运动员,致使需要较长的赛前训练时间来调整竞技状态(图11).
表1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专项强度控制范围变化安排一览表(n=66)
图11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专项强度控制范围变化
3.2.5 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负荷变化情况
3.2.5.1 赛前减量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
在本届大学生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的认为各有不同,但大多数教练员对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基本趋向于逐渐增加、不变、逐渐减少等变化范围.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赛前减量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趋向于逐渐减少;其中51.52%的教练员控制在逐渐减少的变化范围,27.27%的教练员控制变化范围为不变状态,21.21%的教练员控制在逐渐增加的变化范围(表14).一半以上的教练员安排赛前减量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逐渐减少”的状态(图12).
表14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一览表(n=66)
图1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
3.2.5.2 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量、强度、密度控制范围变化情况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量安排为“小”;其中31.82%的教练员控制范围为“小”,18.18%的教练员控制范围为“大”,10.61%的教练员安排赛前减量训练中的负荷量与减量训练前保持一致(表15).1/3的教练员在赛前减量训练中安排“小”的负荷量(图1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安排为“中—大”以上.其中45.46%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在赛前减量训练中的负荷强度应控制在高强度训练,21.82%的教练员控制为“中”等强度训练,9.09%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在赛前减量训练中的负荷强度应与减量训练前的负荷强度略有增加(表15).2/3以上的教练员在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安排在“中—大”以上的强度训练课(图1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密度安排为“中—小”;其中40.91%的教练员对负荷密度的安排应控制在“小”的范围中,28.79%的教练员对负荷密度的安排应控制在“中等”范围,18.18%的教练员对负荷密度的安排应控制在与减量训练前的负荷密度保持一致,12.12%的教练员对负荷密度的安排应控制在与减量训练前的负荷密度略有增加(表15).2/3以上的教练员在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密度安排在“中—小”左右的密度训练课(图13).
表15 第13届全国大学生跳跃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量、强度、密度控制范围变化情况一览表(n=66)
总之,从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量、强度、密度来看.三分之一的教练员在赛前减量训练中安排“小”的负荷量;2/3以上的教练员在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安排在“中—大”以上的强度训练课;2/3以上的教练员在赛前减量训练的负荷密度安排在“中—小”左右的密度训练课,这与专业运动员在赛前减量训练阶段中的“大”的训练负荷安排有很大的出入.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学生”在赛前训练的时间8~10周远长于专业运动员4~6周,使“运动员学生”在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对负荷量、强度、密度的安排处于“中”等训练程度.
图1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训练量、强度、密度控制范围变化情况
赛前训练中的负荷安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践难题,目前尚没有一般性的原理可以对此加以说明.只有两点是各个项目都必须考虑的:①一定要贯彻区别对待原则,不可强求一致.如不经过分析将别人成功的经验用于自身,也许就是失败的先兆.反之,有些似乎是不适合别人的东西,可能会适合自己.②不论采用哪种负荷安排,都必须加强恢复措施.恢复问题在赛前训练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一次负荷安排不当或一次负荷后恢复不够,都可能使几年的艰苦努力付诸东流.
3.2.6 赛前训练的周课次中运动负荷的分配情况
表16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周课次中不同运动负荷的分配情况一览表(n=66)
在对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教练员的调查和专家访谈得知,跳跃项目运动员在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的安排中,由于个人能力和运动项目的不同,致使在周课次安排次数也不同,而周课次中的运动负荷安排也不同.从表20中可以看出,在一周的训练中,首要确定大负荷训练的次数.在周训练课次中,如果只安排0~1、1~2次大的负荷课,对运动员的刺激难以达到必要的深度,也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训练效果.而在一周中安排3~5次的大负荷课,则可以对运动员机体产生较深刻的刺激影响,而且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可以使运动员在适当的休息之后产生满意的训练效果.以上所述,这3~5次大负荷课应分别安排几种不同性质的训练课,使不同的训练内容合理地交替安排.
在一周内的小负荷训练课,即以恢复性训练课为主的课次安排与周训练课的总课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恢复性训练课应占周总训练课次的四分之一左右[8].在每周5~6次训练课中安排1~2次恢复性训练课,而在9~10次训练课中可安排2~3次恢复性训练课等(表16).
3.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内容安排及比例
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本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各运动员安排的赛前训练内容有所不同.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安排主要以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为主,比例为21.95%和23.63%.在跳远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一般身体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7.36%,专项速度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2.32%,专项耐力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4.88%,专项力量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1.07%,专项技术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4.38%(表17).接近一半的教练员安排了专项速度以及专项技术训练 (图14).
表17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一览表(n=66)
图14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远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图
图15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图
在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一般身体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7.98%,专项速度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2.10%,专项耐力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5.73%,专项力量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1.35%,专项技术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2.50%(表17).三级跳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安排以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训练为主 (图15).
在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一般身体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6.55%,专项速度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2.03%,专项耐力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6.91%,专项力量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0.86%,专项技术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3.38%(表17).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安排以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训练为主 (图16).
图16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图
在撑竿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一般身体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6.55%,专项速度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1.33%,专项耐力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15.81%,专项力量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2.01%,专项技术训练占整个训练比重的24.27%(表17).撑竿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安排以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为主(图17).
图17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撑竿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比例图
3.4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3.4.1 赛前训练的具体方法
从表18可以看出,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以体能和技术训练为主,主要训练方法以重复训练和间歇训练方法.在体能训练方面,有73.43%的教练员安排重复训练法,63.58%的教练员安排间歇训练法.在技术训练方面,96.64%的教练员安排完整训练法,92.45%的教练员安排重复训练法,89.36%的教练员安排间歇训练法,84.17%的教练员安排模拟比赛训练法.
表18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具体方法一览表(n=66)
模拟比赛训练、高原训练是赛前训练阶段通常使用的方法、手段.这类方法、手段在平时训练中运用相对较少.
模拟比赛训练法是本届锦标赛大部分教练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所采用的主要训练方法,平均比例为80.69%,其中跳远项目最高,为87.88%,其次是三级跳远和跳高,处于最低的是撑竿跳高,为72.73%(表19).在采用模拟比赛较少的跳跃项目均为比赛时间短暂的项目,而采用模拟比赛较多的跳跃项目则为比赛时间较长的项目.从中可看出,教练员采用模拟比赛训练着眼点在于比赛过程的进行,而不在于运动员对比赛的承受程度.
从表19中可以看出,本届大学田径生锦标赛各高校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模拟比赛训练的采用多少各不相同,原因是:第一,模拟比赛训练的条件会受到各高校运动队训练条件的限制.由于各高校运动队是以本校在校大学生以运动员身份参加,每队每项目参赛队员较少,模拟比赛的条件欠缺(如撑竿跳高).而跳远项目则不同,对训练场地要求简单,训练人数比较多,各高校运动队可调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人力,致使跳远项目在各高校训练队中进行的模拟比赛次数较高.第二,本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是全国126所高校的运动员相聚一起同场竞技,在本次重大比赛及与不熟悉的各高校运动员同场比赛,更需要模拟比赛训练,以适应对手和比赛环境,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原训练法是赛前训练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而在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的选用上,教练员基本没有选用高原训练(表19).
表19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选用一览表(n=66)
3.4.2 赛前训练具体手段
根据本次研究对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及教练员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可知,本届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在不同的赛前训练阶段所选取的训练手段也有所不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手段的安排进行探讨.其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训练内容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训练的各种手段,因此本小节主要对赛前训练手段的选取进行探讨.
本小节研究参考问卷调查、访谈结果以及文献资料的分类方式将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手段按发展竞技能力的主要目的分为:体能训练手段、技能训练手段.再进行区分又可以将体能训练手段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手段.其中力量练习手段又包括专项力量练习手段和一般力量练习手段,技能训练手段包括专项技术训练手段以及技术辅助(分解)练习手段[9].
表20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技术训练手段一览表
在对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问卷资料,以及跳跃项目相关文献资料的统计整理过程中,发展相同的训练手段由于理解角度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从属于不同的训练类别.例如“助跑起跳摸高”不仅属于弹跳力量练习手段还可以属于技术练习手段,而“半程跨栏”不仅可以练习技术节奏又可以认为速度练习手段.因此,本研究中的主要分类以教练员原有的分类方法作以基础,结合相关跳跃文献资料和部分专家建议,这样不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教练员的训练安排思路,又可以更准确的作以分类.
根据表20可知,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力量练习手段共39种,速度练习手段共20种,技术练习手段共20种.
根据表21可知,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柔韧素质练习手段共8种,灵敏、协调素质练习手段共11种.本研究参考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及教练员的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文献资料中的分类标准将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手段按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分为:体能训练手段、技能训练手段等.再进行区分又可以将体能训练手段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手段.其中力量练习手段共39种,速度练习手段共20种,技术练习手段共20种,柔韧素质练习手段共8种,灵敏、协调素质练习手段共11种.
表21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柔韧、灵敏、协调素质训练手段一览表
3.4.3 赛前训练方法与手段变更情况
赛前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变更主要是对课训练计划的变更.课训练计划的主要变更原因是运动员训练状态的变化.教练员变更训练计划的方法主要采用“降低运动负荷”和“改换训练内容、任务”;教练员变更课训练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原定训练目标.预先制订的训练计划往往不一定符合千变万化的训练实际,所以,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适宜变更是教练员控制训练过程的有效方法.变更训练计划必须准确、果断,并因人因时因地进行区别对待.课训练计划的适时变更是调节运动员训练状态贴近最佳途径趋向目标状态的有效手段[10].
从不同的运动专项分析,本届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跳远项目训练手段、方法调整变更最大,有37位中的14位教练员,占37.84%的教练员改变了原来的训练手段.方法;其次是三级跳远项目,有42.86%的教练员改变了原来的手段、方法(表22).可见,这两个项目赛前训练与原来的训练手段、方法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如要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赛前训练必须采取与前期不同的适应比赛需要的有效训练手段、方法.
跳高项目教练员对原来训练手段、方法作出调整变更的人数是总人数24人中的10人,仅为41.67%,相对跳远、三级跳远两个项目而言,变动的人数相对较少,反映出该项目自身的特点(表22).这与跳高项目技术较为程序化,对运动员技能要求比较单一,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方法较为局限,各种训练手段、方法的负荷强度指标较高有关.因此,变动的可能性与范围也就较为狭窄,可供教练员选择训练手段、方法的余地较少.
撑竿跳高项目在本次锦标赛运动员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变动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在总20位中的9位教练员做出了相应的变更(表2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撑竿跳高项目的选手水平相当,竞争激烈,教练员均希望自己运动员的成绩领先于人,想方设法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手段,所以变动较大;而撑竿跳高项目,我国运动员在改项目上已在亚洲取得了较大的领先优势,运动员处于相当稳定成熟的状态,无需多少次变动就可能取得好成绩.第二,在训练年限较短的运动员训练中,训练手段、方法有别于成年运动员.例如,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在原来的训练中可以较大比重地安排大强度的间歇训练,而训练年限较短的运动员一般在赛前阶段的训练中占有较大比例.第三,撑竿跳高项目与跳高项目都属于杆上项目,对一些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训练中,各项负荷参数有较广泛的变动范围,本次锦标赛中45%的教练员变动训练手段、方法,也可说明这一点(图18所示).
上述分析可见,赛前训练手段、方法与前期的训练手段、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说,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变更是赛前训练安排的特点之一,只是由于运动专项、训练对象不同,变更情况各异.
3.4.4 赛前训练方法、手段变更出发点
通过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问卷调查,统计得出跳跃项目教练员变动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因素通常有三点:提高机能;适应比赛环境;达到预定的负荷强度.
3.4.4.1 为达到预定负荷强度而变更赛前训练的手段、方法
在调查结果显示中,不同项目、不同等级、不同训练对象,赛前训练所安排的达到预定强度是有差别的.本次锦标赛中,有的项目基本一致,有的项目差别较大.
表2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变更情况一览表(n=66)
图18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变更情况
从表23中可看出,跳远、三级跳远项目所要求达到的预定强度一致,跳高项目也相差不大,而撑竿跳高项目比较较低.
表2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确定训练方法应考虑的因素比例一览表(n=66)
综上所述,跳高与撑竿跳高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手段、方法变更的人数也基本一致的情况看,两个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变更,并不是把达到预定的强度作为变更的主要因素考虑,而是想通过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变更,促使运动员在即将举行的比赛中达到预定的最高强度.跳远项目同样如此.而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则必须在赛前训练中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使运动员预先达到最高强度,反映出这几个项目赛前训练的突出特点.
跳远项目在本届锦标赛的赛前训练中,对达到预定强度这一因素,在训练手段与方法变更上较少,但在达到预定强度上较理想,这与当前我国各高校跳远项目整体水平有关.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激烈竞争,迫使教练员留有余地,采用多种手段、方法调整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而本届大学生锦标赛当时的形势是缺少优秀运动员.但在全国126所高校运动选手云集的情况下,要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运动员以“一定要争到金奖牌”为根本的目的,因而把赛前训练中达到的预定强度定得很高,以至于赛前训练手段、方法变化较少.
跳高、撑竿跳高赛前训练与三级跳远项目相比,情况则有所差别.撑竿跳高运动员相对较少,只有少数高校运动员选手参赛,个别运动员可力争金奖牌,而本届锦标赛跳高、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相对较多,其运动水平相对较高,从而使各项目的参赛选手赛前训练手段与方法变动有所差别.各项目中的不同现象,也证实了上述原因存在的客观依据.跳跃项目本身是我国的强项,如在本届大学生锦标赛中,各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考虑达到预定强度的较多(87.88%~100%),这也与左林在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手段安排特征的研究中,对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中预定强度范围(80%~100%)[11],也是相符的(图19).
我们可以认为,赛前训练应达到预定强度的考虑,与比赛对手,总体成绩水平,比赛目的有相当大的关系,并会影响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变更.
3.4.4.2 提高机能及适应环境因素而变更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从总体看,在本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教练员把以上因素作为赛前阶段训练手段、方法变更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且对以上因素考虑的偏重程度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在个别项目上有所偏差.例如,在选择适应比赛环境时,有56.06%的教练员选择三级跳远项目,三级跳远项目在跳跃项目中,由于对场地的适应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体力和技术的发挥,所以“适应比赛环境”就是大部分教练员考虑的重点.反之,跳远项目对比赛环境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大多数教练员重视运动员机能的提高(图19).
图19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确定训练方法应考虑的因素比例
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第一,选择赛前阶段训练手段、方法考虑的因素,机能提高占有主要的地位,而适应比赛环境在跳跃项目中并不占主要因素;第二,跳跃项目特征的不同,对运动员提高机能上更加明显,使侧重程度相对显著;第三,跳跃项目的不同,对运动员赛前训练手段、方法的变更也有所不同;第四,如果项目的比赛竞争激烈,则偏重于对比赛环境的适应.
4.1 结论
1)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比较长,一般为8~10周,分为动员阶段、加量阶段、强化阶段、赛前诱导四个阶段.其中,动员阶段教练员大多安排1~2周;加量阶段一般安排3周左右;强化阶段安排1~2周;赛前诱导阶段安排1~2周.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段并不长,一般在7天左右;其中短时间段范围为3~7天,而长时间段范围为5~10天.赛前训练的课时训练安排比较长,一般安排90~120 min的训练课.一般提前4~6天抵达比赛地点.
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的安排中,周课次安排在4~6次左右,每次课时间安排为90~120 min.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平均安排在5 040 min,其中极小值为2 880 min,极大值为7 200 min.负荷强度安排为“中—中大—大—大中”的方式进行训练.负荷密度大致控制在80%~95%左右,各阶段体现出“中—中大—大—中”的变化方式.
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时间安排2~3周.最大运动负荷开始周一般安排在第2~3周;而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负荷逐渐降低,开始周应安排在第5周开始.赛前减量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变化范围为“逐渐减少”的状态.赛 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专项训练强度安排在85%~95%左右;赛前减量训练中的专项训练强度是平时训练强度的65%~80%左右.
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安排主要以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为主,平均比例为21.95%和23.63%.
4)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方法以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技术训练以完整训练法为主.赛前训练的手段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手段.其中力量练习手段共39种,速度练习手段共20种,技术练习手段共20种,柔韧素质练习手段共8种,灵敏、协调素质练习手段共11种.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的变更也是达到调整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为主要目的.
4.2 建议
1)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强度安排相对较低,但赛前训练时间相对长.建议应采用高强度的训练,特别是加强对专项强度的训练.应以在量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负荷强度的安排.使运动员在承担大负荷量、高负荷强度的训练下,与之相应的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恢复,营养措施加以赛后恢复,否则难以实施大负荷训练.
2)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赛前训练内容安排主要以体能和技术训练,而在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安排主要以专项速度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为主.建议应加强对专项力量及核心力量的训练.
3) 第1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对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的变更情况.赛前训练的方法以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技术训练以完整训练法为主,整体训练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建议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交替训练.
[1] 马冬梅.运动训练学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5.
[2] 阮恩茜.高水平大学生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代谢能力监测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0):55-58.
[3] 李少丹,李艳翎等译.周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4] 过家兴,严峰,李少丹,邓小芬.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会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71-71.
[5]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第1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1-122.
[8]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79-380.
[9]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8-139.
[10] 谢亚龙,田麦久,贾世谊.课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变更[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16(2):87-94.
[11] 左林,李少丹,邵斌.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手段安排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22.36-41.
2015-05-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成果(12CTY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JC890036);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ST201416);2014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920140046);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ST201460);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度学科建设田野调研项目.
*
席繁宏(1987—),男,甘肃定西人,硕士,初级教练,助教,主要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G82;G808.1
A
1009-2102(2015)02-0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