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

2015-06-23 05:29赵军荣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6期

摘  要:王安忆的中篇小说《弟兄们》讲述了三个互称为“弟兄”的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本论文描述了她们三人之间姐妹情谊的建构及瓦解,并分析了她们的精神恋爱最终失败的原因,从而探讨了女性追寻自我解放的道路,并彰显出作者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弟兄们》  姐妹情谊  建构及瓦解  追寻自我

王安忆在《弟兄们》这篇小说中写的是三个普通人物的生活——从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的过程,小说从女性视角出发,描写三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姐妹情谊的高尚可贵,但在与传统男女恋爱模式的对抗中却变得不堪一击,促使我们去关注女性在自我解放的过程中,她们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以及女性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努力。

一、姐妹情谊的建构及瓦解

(一)姐妹情谊的建立

这里所讲的“姐妹情谊”,也就是指女子之间的精神之恋,具体是指女子之间相互了解、体恤,为了保有女性自我而互相鼓励帮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特别是在心理上能互为“知已”的一种亲密关系,是女人作为个人的相互交往。[1]她们班里只有她们三个女生,同住一个寝室,在这样的生活学习空间里她们紧紧相连。她们在短暂的校园生活中,互相鼓励、互相关爱,唤醒“在过去很久的日子里,她们都不了解自己是谁”[2]等这些被无意埋没的意识,共同为自我的独立和完整而奋斗,不断地解放自我,还原各自真实的自我。她们把她们的姐妹情谊,看作是“一个自我灭亡与新生的奋博的过程”,是在“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中,才没有沉没”[3]。总之,“她们因能摆脱男人而感到生存的满足,并且在同性相处之中获得了自我认识和肯定的体验,这种具有团结、平等、自由和发展特质的感情关系,是女性主义者极为重视的姐妹情谊”[4]。可以说,她们是幸运的,在这段时间,她们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探索,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二)姐妹情谊的瓦解

小说中,她们三人的姐妹情谊是建立在假定存在“真实的自我”之上的。她们自认为可以摆脱女性身上的包袱,可以消除现实生活中的顾虑,解放自我,建构女性主体性。但是,在男人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秩序中,女性的自我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姐妹情谊失去了其理想乌托邦的基础。首先,《弟兄们》这个标题一方面反映了她们渴望像男人一样拥有属于她们的深厚情谊及强烈的自我存在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在当今这个父权社会里,女性在言说自我时不得不借助男性话语,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参与到历史的叙述中来。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表现,但是对于她们的这种觉醒而言,其可能性只存在于三人的校园时光里,她们暂时脱离了家庭,脱离了社会。一旦她们回归到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角色,这种美好的姐妹情谊将会被打破,她们身上的自我主体意识也将逐渐被消磨。

其次,我们来分析她们之间姐妹情谊瓦解的过程。她们的姐妹情谊最先遭受到老三妻性的破坏。老三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叫自己‘兄弟叫‘别人家的,弄到底,女还是女男还是男,这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完全彻底地‘自我是不可能实现的,说说开心而已。其实,重要的是,男人与女人之间有没有爱情。如有爱情,谁被谁吞没也都是快乐和有价值的。”[5]在学校的时候,每次她的丈夫来看她,她就偏离了三人原本坚持的自我世界,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毕业时老三为了自己以后的家庭和睦,放弃了留校任教发展自我的机会,而选择了丈夫替她安排好的工作,在一个小县城里过着平淡的生活。没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丧失了实现理想的机遇,剩下的只是生活的平淡忙碌,对于老三,自我的建构已不复存在。接着瓦解这份姐妹情谊的是带着母性的老大。她们三个曾在凤凰山下对着长江立下过这辈子决不要孩子的誓言。然而老大回来就叛变了。她虽然懂得自我的意义,但在日复一日地挤公共车,讨价还价买菜做饭的平庸琐屑生活中,自我于她已成了一桩过于奢侈的娱乐,她消受不起。她想念小孩,以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落寞。当身体中另一个生命在成长时,她感到一个完整的自我回到了她的身上。孩子降生后,母爱使老大自觉地把她的生命全系在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上,其实作为老大的“自我”已不再是在自己身上,而附在孩子身上了。[6]老大的那一句“别碰我的孩子”彻底斩断了她和老二的姐妹情谊。留给我们的画面是:老大的脸色铁青,牙关紧咬,眉毛竖了起来,面目竟有些狰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性丧失自我的悲凉感。和老大、老三相比,老二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女性。在她身上妻性和母性的因素都被淡化了,更多的是表现她对于女性独立自我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她既清醒地坚守着女性独立的精神,又对现实生活做出妥协让步,这样的矛盾性深刻描绘出女性在解放自我道路上的真实心态。一方面,老三敢于冲破男性中心文化的包围,掌握自己的话语权。老大的孩子受伤之后,她与老大的丈夫发生了冲突,她坚决反抗老大的丈夫将孩子受伤的责任归罪于她,面对他的指责以及驱赶,她没有退缩,只是颤抖着声音说:“我不走,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家。”[7]即使老大在此刻没有站出来帮她说话,她的话语是那么的孤独,但她身上的坚韧性格以及较为清醒的女性自我意识,仍值得我们探究。另一方面,孤独的坚守有时会使她甘于生活的平庸,将自我淹没。她的思想好像变得懒惰了,便用打毛线来消磨平庸的日子,释放过剩的精力;可打毛线又使她感到苦闷、空虚;为了打破这枯寂的生活,她学习化妆,打扮自己,她甚至产生了要孩子的念头。老二最后陷入到无目的的生活中,不停调动的工作使她都意识不到自己想要什么。在小说中作者从女性自身出发进行探索,并以此来关注女性自身的命运,即女性的话语权以及主体性被男性所剥夺,以至于她们真实的存在也被男性所遮蔽。

二、姐妹情谊瓦解的原因

当她们三人的姐妹情谊脱离校园这个环境面向社会时,便一步一步走向瓦解。我们可以从外在的压力以及内在的矛盾两方面来分析其瓦解的原因。外在的压力主要是由父权制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服从于男性,促使男性对她们的妻性和母性形成依赖。一旦她们开始淡化自身的这种角色,追寻自我,男性为了维护他的权力和地位,便会对女性进行压制。在小说中老二的觉醒以及她们的姐妹情谊,已使男性感受到了一种存在的威胁。然而,“老二的丈夫并不担心这洪水有朝一日会冲垮堤坝,这并不是因为他对她的理智抱任何幻想,而是因为他深知这一道堤坝不仅由她的理智组成,而是由其他许多人的理智组成,其中也包括他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因此就放松了警戒,相反,他密切注意着动向,一有情况他就采取相应的措施。”[7]还有老大的丈夫以孩子受伤这件事为契机,点燃她们姐妹内部的矛盾,从而消解女性的群体性力量,破坏女性的姐妹情谊。除此之外,她们的姐妹情谊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性。她们的姐妹情谊是建筑在假定有“真实的自我”之上的,而现实中女性真正的自我是不存在的。就小说而言,老大的“自我”必须附在一个实体上,才能在这个嘈杂拥挤的世界上占有一席位置。她把“自我”藏匿在一颗容量极大的心里。她的孩子便是她理想的寄托。而老三则更绝情地断言,“完全彻底的‘自我是不可能实现的,说说开心而已”[8]。老二的濒临沉没,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她自身的弱点和惰性有关。她对于追寻自我的时而清醒时而徘徊,也让我们看到她内心的矛盾性。总之,她们“自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问题,也就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女性之间的精神恋爱。事实上,在父权制意识形态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社会中,那种相依相守、互为精神支柱的姐妹情谊不过是一种女性成长风景中的乌托邦。而姐妹情谊在女性成长叙事中蕴含了丰富的女性文化和社会文化症候,则象喻性地表明了在商品消费主义与父权文化合谋的转型社会,女性试图通过解构异性恋霸权来拒斥男性价值中心,并试图通过寻求同性声援而去建构女性主体性的坚强努力。[9]小说的最后写道:“船走在峡谷里,两边是笔直的峭壁,很高的悬崖上,露出一条蓝天。”[10]这一条蓝天隐喻女性独立自我的新天地,它尽管受两边压迫,在夹缝中,遥远而难以到达,但终归还是看得到,表现出作者对于女性真正解放这一理想的寄托。

三个普通女人,一段复杂人生,她们为姐妹情谊忧愁伤心,一心想追寻女性真实完整的自我,却以失败而告终。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弟兄们》探讨的主要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关系,如果没有婚姻、家庭、性爱来做帮助和支援,可否维持。小说以女性独特的经验,来刻画女性之间精神恋爱的可贵及脆弱。一方面表达了在男性中心话语的围困下女性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意愿,另一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在男性中心文化的围困下女性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艰难。最终姐妹情谊的破裂和女性自我的沉没,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丧失主体性的女性的悲哀,显示出女性“较为明显的依附性人格”[11]的形式过程。同时也要看到小说最后作者所寄托的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女性的社会处境及家庭处境都在不断地改善,她们正在一步步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最终将实现自我的解放。

注释:

[1]窦芳霞:《怀念:王安忆关于两性精神恋爱的一种理想——从<神圣祭坛><弟兄们>到<乌托邦诗篇>》,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2][3][5][7][10]王安忆:《弟兄们》,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4]陈顺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任一鸣:《质疑女性主体的一则寓言——解读王安忆<弟兄们>》,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8]张京媛:《解构神话——评王安忆的<弟兄们>》,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

[9]高小弘:《亲和与悖离——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姐妹情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1]张文娟:《五四文学中的女子问题叙事研究——以同期女性思潮和史实为参照》,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赵军荣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