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经验借鉴及对策研究

2015-06-23 23:15秦春晓刘淑敏谢建梅等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发展现状文化产业

秦春晓 刘淑敏 谢建梅等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快,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还不占有优势。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实行“走出去”战略,但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有关。据此,着重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借鉴欧美与韩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欧美韩国经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0403

1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成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文化产业更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快。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如果没有了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必然会失去竞争力甚至会消亡,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我国制定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

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2013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发展在弘扬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遍及五大洲,旨在传递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正能量”。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孔子学院推进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吸引了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员了解中华古老的文化。在孔子学院总部发布并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了孔子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即计划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1000个,学员人数150万人。

2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文化消费程度低,缺乏品牌效应,本土化程度低,文化人力资本匮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文化消费程度低

国家统计局《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从现金角度,即货币购买的角度对文化消费进行了界定,文化消费支出包括用于购置家庭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和其他文娱用品的支出,以及与文化娱乐活动有关的各种服务费用。过去几年里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量持续稳步增长,从2007年的632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502亿元,增长了近一倍,年平均增长12.6%。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文化消费的整体情况比2013年有所提升。其中,提升较大的是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水平,但文化消费满意度反而下降,说明国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世界市场上我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出口对象单一,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对象主要是英国、美国、韩国、日本;进口地则比较多元,有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2 缺乏品牌效应

近年来我国输出的文化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中国文化印象仍然停留在长城、大熊猫、龙、孔子等传统元素。以我国电影为例,《卧虎藏龙》等武侠片在海外推广的较为成功,但其它题材的中国电影放映效果较差。在国外普通民众的印象中,中餐、长城依然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文化品牌不仅会给国家带来了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还会为传播本国文化和提升国家形象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文化产业要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和个性,创立一些特色品牌,具有中国符号的品牌,推入到世界文化市场。

2.3 文化人力资源匮乏

文化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专业化文化人力资源缺乏是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国内文化产业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从而文化产品品牌的形成和质量提升受到制约;缺乏文化产业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导致对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管理缺乏成效;缺乏专业的文化传播人才,限制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理解。目前中国建立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内成立了文化部,这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同时,2015年我国与韩国签订了中韩自贸区协定,中国文化产业势必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这就更加需要文化产业人才,可见目前的中国文化产业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

3 来自韩国的经验借鉴

针对上面提出的我国文化产业创新性不足且缺乏品牌效应以及本土化程度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韩国在这些方面的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深受儒家文化和地政学说的影响,韩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然而事实上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一直把重心放在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上面,直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使得韩国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使它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比如目前韩国以游戏、出版、动漫、影视等方面的娱乐文化更是使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大大的提高了其文化软实力,成功塑造了韩国文化产业强国的国际形象。在21世纪以后,韩国本土文化产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更是大举走出国门,进军中国、新加坡、日本、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而韩国的文化产业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3.1 打造国际文化市场的“特色品牌”

我国的文化产业由于受到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制约,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缺乏一些有代表性的品牌,而韩国的一些品牌如三星、现代以及李敏镐、金秀贤等韩国明星几乎都被世人所熟知,这些也成为韩国最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品牌。所以我国要增强文化创新,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注重我国文化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文化品牌企业,在我国培养一批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同时我国应要把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一些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尽早引导文化产业实现持续、高速、和谐、健康的发展。

3.2 重视培育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所有才导致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表现在:一是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管理、创新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二是在不同领域人才质量不高和结构的失衡;三是缺乏专业认证和培训。因此,要在世界范围内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我国要大力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如:配置教育和培训师资力量,引导企业、机构重视文化产业转移学科建设等。总的来说,我国要突破目前制约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人才瓶颈,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4 政策与建议

4.1 打造文化产业自主品牌

第一,提高文化产业创新性。中国的文化产业品牌要想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抢得先机,就必须具备独树一帜的创新,能持续不断的创造自身品牌与其它品牌的差异。具备一定的差异性,才能方便消费者识别,才能利于品牌竞争。只有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才能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特色,才能为我国打造自主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性。一方面,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应该包容外来文化,努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有利经验;另一方面,适应文化需求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全面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宣传方式,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第二,发挥文化特色,打造自主品牌。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必须好好地加以发掘和利用。近几年,创立自主品牌的意识已经在我国的文化产业领域萌芽。因此,作为肩负打造中国文化产业自主品牌的国内文化企业要在充分挖掘我国深邃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创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地域环境、文化习俗等特色的文化产业自主品牌。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形式,以及对美韩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要发挥文化特色可以考虑以下几种传统文化。第一,美食文化,作为世界公认的美食王国,我国可以通过影视、书籍等各种渠道将我国的饮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第二,手工艺品,我国的泥塑,剪纸,竹编,草编等传统手工装饰品也可以根据各国的不同需求分别进行外销;第三,独特的戏剧文化,可以对我国的戏剧文化融入时代元素然后再进行国际推广。

4.2 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第一,政府重视并制定相应计划。为了有效解决文化产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和开发计划,确定文化产业的人才标准,合理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进程。制定计划的目的在于明确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第二,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为了与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要求相适应,高等院校应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专门开设一些综合性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以期望能够打造出一支复合型文化人才队伍。高等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有关文化产业方面的内容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其在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后,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第三,开展国内外人才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的国内外人才交流与合作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所谓的“走出去”就是说我国可以每年都派遣一批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深造和交流,还可以鼓励我国文化产业内的企业出资选派企业中优秀员工赴海外公费留学深造。就“请进来”而言,我国可以邀请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的杰出人才到我国高等院校和文化企业进行教学和讲座,还可以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和完善工作环境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效力。

参考文献

[1]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29(7):107112.

[2]邓显超,袁亚平.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韩国经验及启示[J].前沿,2012,326(24):141143.

[3]刘璇,张向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探究,2013,(1):103109.

[4]郭熙煌,张庆宗.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及其影响报告[J].文化建设蓝皮书,2013:331358.

[5]卫志民.建构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体系的设想[J].现代经济探讨,2013,(4):3235.

[6]郭全中.关于十八大报告中“文化产业”的解读[J].前沿,2013,(1):2931.

[7]严小平.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J].消费经济,2013(4),29(2):6972.

[8]严友刚.从资本的文化逻辑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J].江海学刊,2013,(1):3944.

[9]吴泓,张震.法国借鉴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2,(9):8487.

[10]国家统计局科研所.2014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Z].20141208.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发展现状文化产业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