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
办好侨团大型活动 积极践行公共外交
——利用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侧记和案例分析
□王胜
图/李英挺
题记:2015年10月30日,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澳大利亚召开,共有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与会。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精心策划了系列公共外交活动,达到了联谊乡情、共谋发展的目的,也增进了中澳两地人民友谊,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利用侨团大型活动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宝贵经验。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主题为“联谊·共赢与可持续发展暨如何推进‘一带一路’”。5天时间内共举行了大会开幕式、闭幕式、欢迎晚宴、青年发展论坛、海南省华侨纪念馆筹建交流会、2015世界“海商”论坛以及“海南文化澳新行”等有关活动。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林方略代表海南省出席大会,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副司长卢海田,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澳多元文化部副部长维尔斯(Concetta Fierravanti-Wells),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比尔·索顿(BillShorten),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代表、新州财政部长格拉迪·贝尔金克莲(GladysBerejiklian),新州反对党领袖上议员王国忠,新州议员马克·库尔(Mark Coure),悉尼市长代表、前副市长、议员郭耀文,维多利亚州多元文化事务部、财政部部长罗宾·斯科特(Robin Scott),维州上议院立法会主席布鲁斯·阿金森(Bruce Atkinson),以及我驻悉尼总领事李华新(大使衔)、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蔡伟、驻墨尔本总领事宋昱旻等分别出席有关活动。
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是全世界海南乡团的联谊组织,1989年由新加坡琼州会馆倡议发起创办,大会每两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由各地侨团轮流承办,在海南本土的举办由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承办,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之前的大会除了第9届在美国举办外,其余会议都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举办。此次大会首次走进澳大利亚,进一步提升了会议的国际影响力,并且通过大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各地海南人的联系,达到了联谊乡情、共谋发展的目的。
大型国际活动历来都是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平台,此次大会的代表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欧、美及大洋洲,代表性较强,又有当地政、商、学界代表与会,正是开展公共外交、增进相互政策了解和支持的绝佳机会。作为会议承办方之一的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未雨绸缪、精心策划,以增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相互理解为总主题,以大会各项活动为重要载体,以海南和澳大利亚友好合作为基础,以传播海南和中华文化做铺垫,以“海鸥支队”故事画龙点睛,向与会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和议会人士做增进互信和了解的工作,通过乡团联谊大会这个国际交流平台,讲好中澳友谊故事,传递海南声音,开展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一带一路”作为总主题,凝聚与会代表共识,增进澳大利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从会议议题设计之初,就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进一步凝聚广大海外侨胞共识,并设置了专门的分论坛,从海商经济、青年发展等角度进行专题研讨。从会议情况看,与会侨胞热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主题,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给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了坚强后盾。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为广大海商和有识之士的合作共赢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侨胞愿意抓住这一难得的新机遇,发挥联系面广、工商业资源丰富、与世界各地及中国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二)传播海南优秀文化,提升海南族群在当地影响力。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最终是要实现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其成效的好坏也是“巧实力”的重要体现。“巧实力”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优秀文化的传播上。
1.举办“海南文化澳新行”。本次大会省外事侨务办联合省政府新闻办等部门,共同举办“海南文化澳新行”等活动,琼剧、黎族歌舞、书法等海南和中国传统文化既为广大侨胞带去了期盼已久的文化大餐,又令澳大利亚当地民众眼前一亮,特别是通过在悉尼歌剧院、奥林匹克花园等地标性场所举办大规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海南族群的经济、社会地位。
2.凸显海南元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大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部副部长、新州财政部长等澳方代表都争相用海南话向与会代表致以问候,“多给嚯(大家好)”“万丹来高悉尼(欢迎来到悉尼)”等海南话成了开幕式上最流行的欢迎辞。此外,还通过大会反复强调,“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成为海外海南族群引以为傲的口号语,简洁明了地突显了海外海南籍侨胞的特点,增强了他们的骄傲感,提升了凝聚力。
3.打造“海商”品牌,提升整体凝聚力。通过举办2015世界“海商”论坛,打造并强化了“海商”作为世界海南籍商人的共同品牌。演讲嘉宾以“一带一路、海商带路”为主题,就澳洲投资环境、海南与沿线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强调了世界各地“海商”主动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责任,表示愿为家乡经济、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三)“海鸥支队”故事收获奇效,成为本次活动的“点睛”之笔,凸显海南在中澳友谊中的独特地位。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省外事侨务办挖掘“海鸥支队”故事,并制作展现中澳友好交往的短片《风从海上来》,借助大会平台,以“海鸥支队”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中澳两国人民经由战火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开幕式现场还寻请到仍健在的98岁“海鸥支队”老兵Tom Pledge,接受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代表的致敬。
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多元文化部副部长维尔斯(Concetta Fierravanti-Wells)连称,没想到海南与澳大利亚在“二战”期间有这么深厚的情谊,她高度评价海南在中澳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号召全体起立向老兵致敬。“海鸥支队”队员斯坦的女儿、退伍老兵协会理事克里斯蒂,对海南省借助乡团联谊大会这么大的平台再现“海鸥支队”历史、让更多的澳大利亚人铭记中澳友谊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表示,“父亲跟海南非凡的历史情谊留在了海南东方,感谢海南为包括她父亲在内的海鸥支队在困难时期伸出的援助之手,虽然我们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但是一方有难的时候,我们能紧密相连。”通过“海鸥支队”这个故事,讲述好中澳友谊故事,讲述好海南故事,极大地拉近了两地人民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对澳开展公共外交“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论是与会的执政党还是反对党代表,不论是政府还是议会的官员,都产生了强烈共鸣,纷纷对海南在推动中澳友谊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和敬佩。
一是广大侨胞既是开展公共外交的对象,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媒介。广大侨胞在驻在国和地区政商界人脉广、影响大,特别是在当地政府、议会、学术机构、媒体等任职高管的侨胞,更是我们开展公共外交、打造周边人脉工程的重要对象,同时他们也是我们面向驻在国和地区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媒介。比如通过此次大会,当地侨胞发挥各自人脉优势,邀请到了澳大利亚联邦、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悉尼市、墨尔本市等澳中央和地方政府、议会的有关负责人,增强了他们对海南和中国的了解,他们通过参与大会的讨论,也加深了对中国发展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和支持,达到了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
二是找准共鸣点,讲好中澳友谊故事。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形成共识,如何抓住受众的吸引力,选取共鸣点尤为重要,特别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澳大利亚,将中澳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如何在众多素材中选取既具有代表性,又符合乡团联谊大会联谊、友谊的主题,还能凸显海南在中澳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省外事侨务办工作团队认为,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加之海南曾经因为“海鸥支队”与澳大利亚结下的友谊,选取这个主题最为契合。因此整个短片以“海鸥支队”点睛,铺开海南与澳大利亚经贸、人文、友城等领域交流,并辅以博鳌亚洲论坛发起人、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与海南的渊源等素材,以小故事串联起海南与澳大利亚特殊的友谊,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利用乡团联谊大会开展公共外交,一举多得。国际会议是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最为便捷、高效的平台,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是联谊分布在世界各地370多万海南乡亲的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既能增进海南籍海外侨胞与祖籍家乡的联系,又能通过活动推动海南与会议举办地的联系,更能通过参会代表,增进海南与海外乡亲各驻在国和地区的联系和理解,增强海南与驻在国和地区经贸、文化纽带关系,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公共外交平台,应当善加利用,挖掘潜力,使之不仅成为联谊乡亲的平台,更成为海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舞台,也成为世界各地海南乡亲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
(一)加强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的能力建设,支持其做大做强。一是加大对联谊大会的投入力度和介入深度,加强省政府主管部门对会议的主导和指导工作,使之真正成为为广大海外侨胞谋福祉、推动海南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二是强化会议秘书处的实体化运作,设立专门的人员,以统筹联谊大会发展,并结合省华侨纪念馆建设设立固定的办公地点和机构。三是建设运营好大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利用新媒体提升影响力,特别是增强对华裔新生代的吸引力,建设好世界海南人的网上家园。
(二)深挖“海鸥支队”的故事,讲好中澳友谊的故事。“海鸥支队”的故事为增进中澳两国人民友谊提供了绝佳的共鸣点,建议今后继续深挖“海鸥支队”故事,使之成为中澳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载体。一是可以探讨在两地建立联谊机制,定期举办研讨会、联谊会等活动,将中澳两国人民经由战火考验建立起的深厚友谊不断传承下去;二是两地合作,深挖素材,探讨将“海鸥支队”故事改编成为电影、舞台剧等艺术形式,让中澳友谊深入人心。
(三)找准定位,凸显海南在中澳关系公共外交中的独特地位。2014年,中澳1369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海南只有不到5亿美元,占比不到千分之三。但是,海南因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博鳌亚洲论坛的平台优势、“海鸥支队”的情缘优势,只要找准定位,可以在中澳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即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Bob Hawke),论坛成立以来澳历任总理均出席过论坛年会,与中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海南可以充分挖掘上述领域的优势,找准定位,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平台服务好中澳双边关系,利用友城推动中澳人文往来,利用“海鸥支队”的情缘优势促进中澳民间友好,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区位推动与澳大利亚海洋合作等,充分凸显海南在中澳友谊、公共外交方面独特的地位。
(四)整合海南元素,做好侨务公共外交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把海南人、海南话、海南戏、海南餐饮、“海商”(海南籍华商)、“海青”(海南籍青年)等资源整合,打造成独特的海南品牌,提升海外海南族群的凝聚力;继续加大宣传,让“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这句口号语更加深入人心,引领海外侨务工作继续向前;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维护好海外海南籍侨胞的利益,帮助他们发展事业,鼓励他们做增进海南与驻在国和地区联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海南对外开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作者系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延伸阅读
“海鸥支队”背后的故事
二战期间,263名在印尼战场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海鸥支队”士兵被关押到海南东方市的战俘集中营。约10名“海鸥支队”士兵不堪日军的残酷压迫和凌虐,从战俘营里逃出来后,前往东方市老欧村,并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继续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线。其中两名“海鸥支队”士兵身染疟疾,在二战结束前离开了人世,海南当地军民像对待自己亲人般把他们葬在了东方市老欧村。
自这两位战士去世后,老欧村的村民坚持在每年清明时节自发前往两位澳大利亚战士的墓园,按照当地风俗扫墓,纪念在二战期间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士兵们。为纪念这段珍贵的历史,2002年中澳两国政府在东方市老欧村修建了“海鸥支队”纪念碑。
2015年3月,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及夫人琳恩·科斯格罗夫来到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老欧村,向矗立在这里的“海鸥支队”纪念碑敬献花环,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的澳大利亚英烈。
2015年5月,为筹备将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王胜率团访澳,向当地侨团谈及这段历史,表示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借助大会平台再现中澳两国人民经由战火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并委托维省海南同乡会理事何玮帮助寻找“海鸥支队”的幸存老兵和家属。何玮立即发动广大旅澳乡亲,通过各种渠道多方寻找,终于找到4位健在老兵,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94岁,年纪最大的是98岁的TomPledge。经过70载,TomPledge仍对海南有着深深的牵挂,他应邀出席了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开幕式。在墨尔本举行“海南文化澳新行”开幕式上,“海鸥支队”退伍老兵协会理事克里斯蒂也带来了TomPledge等老兵拍摄的短片,回忆起那段尘封的历史,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纷纷表达出对海南的感激之情和对和平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