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彼燕
【摘 要】 楠竹,统称为毛竹。楠竹实际上是毛竹中最名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近年来楠竹被引进我县,在林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我县楠竹生产实际情况,介绍楠竹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旨在为楠竹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城固县 楠竹 病害 虫害 防治
从2012年起,我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陆续引进楠竹、雷竹、龟背竹等名贵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以带动林区经济发展。 但竹子的病害、虫害却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竹业生产,挫伤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经初步调查,本地楠竹的主要病虫害有竹蝗、竹蛾、泉蝇、毛竹枯梢病、毛竹丛枝病等。下面我们逐一进行简要讲解:
1楠竹虫害
1.1竹蝗
症状:竹蝗,又名蝗虫、蚱蜢、飞蝗、蚱鸡子。由于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常大面积危害竹林,以成虫、幼虫取食竹叶,致使竹叶枯萎,竹林枯败。
防治方法:①人工挖卵:可于每年11月份组织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②在跳蝻出土10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时,用敌杀死喷撒。③诱杀:用50公斤尿加1斤敌杀死,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亩放5~10堆诱杀。④一旦发现成虫大面积危害竹林,迅速用敌杀死、杀虫双等杀虫剂对受害竹林进行全林树冠喷施。⑤熏杀: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1.2竹斑蛾
症状:竹斑蛾又名竹毛虫。竹斑蛾幼虫啃食寄主植物叶片下表皮或叶肉,残留上表皮,使竹叶呈不规则的白斑或全叶枯白,三龄后食全叶,严重时可将竹叶食尽,影响生长到出笋,也破坏竹材质量,连续遭害的竹林,甚至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虫茧。冬季组织群众在林内搜集虫茧,摘除卵块,捕杀初孵幼虫,销毁之。②在竹林地多保留一些灌木和植被,增大郁蔽度。③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2亿孢子的浓度或10%天王星乳油6000倍液、2.5%功夫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3000倍液在竹林内喷洒。
1.3 竹笋泉蝇
症状:竹笋泉蝇又叫毛笋泉蝇、笋实蝇、笋蛆,属双翅目花蝇科, 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
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管理。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注意林区卫生,及早挖除虫退笋,杀死幼虫。 ②诱杀成虫。在产卵前期及后期以鱼肠等腥臭物诱杀效果最佳,产卵盛期则鲜笋内诱杀成虫的效果十分显著。试验表明,在饵料中加入少量农药,并不影响引诱力。 ③大面积的用材竹林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喷射,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星期喷1次,连喷2—3次,能起到杀虫保笋的良好效果。④郁闭度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间,施放敌敌畏烟剂熏杀,杀虫率达90%以上。
2楠竹病害
2.1 竹水枯病
症状:发病初,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最后成灰白色脱落。接着小枝逐渐枯死,最后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秋季枯死的竹子,节间贮水少,或没贮水,有灰褐色斑点。
防治方法:目前没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强抚育管理和合理砍伐。发病后要及时在病区(病竹)四周(距枯死竹梢远)开沟隔离,以防其继续蔓延扩展。
2.2 楠竹枯梢病
症状: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变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并渐次脱落。轻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在防治上,第一要对种竹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病源。第二要清除病株,减小侵染源。发现新竹先梢发病,立即在病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不让病菌向下蔓延。在发病严重的地区,从新竹发枝展叶期开始,喷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第三是加强竹林抚育,保护林地卫生。
2.3楠竹丛枝病
症状:丛枝病在衰老、郁闭度高、杂灌丛生、管理差的竹林中发病较多。往往从个别枝条发病,病枝细弱,叶形变小,有的病枝节数增多,延伸较长,病枝侧枝丛生,叶退化成鳞片状,秋后病枝多数枯死。其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通过孢子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砍伐老竹、病竹枝烧掉,并进行松土、施肥,以促进竹林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