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书院优质资源 服务传统文化教育

2015-06-19 00:10宋俊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儒学书院学习者

宋俊玲

敬德书院是海淀区政府主办的以服务海淀中小学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研修基地,这个定位决定了敬德书院既要继承古代书院的传统,又要服务当下现实需求。所以,书院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打造优质资源来服务海淀传统文化教育。

古典静雅的自然环境

传统书院多位于环境清幽的山林中,为求学者提供静修儒学道义之处。敬德书院的自然环境也充分彰显了这一特点。

1.清幽秀美的自然风光

书院地处海淀北部,鹫峰南麓,远离市区,林木众多,环境清幽。书院内既有油皮松、白皮松、柏树等长青类植物,又有银杏、海棠、石榴、芍药等寓意美好的植物,故而书院环境既庄重又秀美,既宁静又富有生活气息。这种环境足以涤荡尘俗的嘈杂与浮躁,令学习者静心体验自然,感受自然的博大和谐,进而调养身心,内仁外礼,温和恭敬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2.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建筑

敬德书院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建筑本身是古旧建筑,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建筑整体都保持着古朴凝重的传统气息。两进的四合院的空间结构,让学习者进入书院便能体会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虚实与阴阳流转,以及自我与他者(包括自然、神灵,书院至圣堂为祭祀孔子之地)的同构关系,并且四合院这种与天下九州相似的空间分割,会令人油然而生一种家国同构的理想情怀。在敬德书院的门楣廊柱上,都是儒学名家书写的萃取儒学精义的匾额楹联,诸如书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先生撰写的至圣堂楹联“集天地正气砥砺涵养尊德性,读古今文章切磋琢磨道问学”。这些匾额楹联赋予了每一个屋宇灵魂,同时也昭示了学习者求道问学的精神取向。

温润厚重的人文环境

传统书院集藏书、祭祀、讲学于一体,为求学者提供安顿精神、辨明义理的问学道场。敬德书院目前共有17个功能房间,集藏书、祭祀、讲学、自修、诵经为一体。

1.书香宜人

书院不特设藏书斋,而是基本上每一间功能房间都依据房间功能摆设传统文化书籍,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为方便学习者取阅,每一个房间都精选若干本学习者感兴趣的优秀书籍放置在书桌上。这种设置使得书院处处有书香,学习者为宜人书香所围,很难不静心阅读。

2.祭祀先师

书院至圣堂专门作为祭祀孔子之地,孔子像为吴道子所画先师孔子行教像。孔子像赞辞节选自清康熙《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五百余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昭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孔子之道,惟中与庸;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学习者进入至圣堂,端正衣冠,恭肃身心,诚敬笃志,面对孔子像,行四拜礼。仪式虽然简单,但学习者的情感参与很重要,它唤醒了学习者内心的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和责任之心。

3.国学讲堂

敬德书院明德讲堂、正心堂、诚意堂,均可作为国学讲堂。明德讲堂内已经举办过多次以儒学为主题的讲座,每一次讲座都制作成了讲学光盘。这些讲学光盘与书院藏书一样成为书院独有的精神藏品。正心堂、诚意堂也备有多种音频、视频资料供学习者诵经和自修学习。

学研并重的课程设置

经过近半年的探索,书院集培训、自修为一体,形成了书院学研并重的课程体系。目前主要开设有四类课程:经典研读类、文化技艺类、专题研修类、主题会讲类。

1.浸润经典,明德修身

经典研读类课程是书院课程的重点,依照经史子集的分类原则,选择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原典著作进行研读,并尽量按照思想发展的脉络确定研读次序。课程设置以经部为主。通过原典阅读,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已经以读书会的形式开设了“论语读书会”,专家带读,学习者逐章逐句全面接触经典,并在研读基础上提升对儒家传统思想核心内涵的理解。经典研读课给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厚的文化素养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得学习者明德修身,且能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教授学生学习时深入浅出地解读经典,能够打开学生对经典的解读大门,让经典提升学生的气质修养。

2.内外兼修,以技传道

文化技艺类课程是经典研读类课程的重要辅助,也是对传统文化技艺的赏析与实践。这类课程主要针对特定学科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比如书法、古琴、国画等。这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对传统文化技艺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实际运用。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必须是既“精”又“通”,这样才能内外兼修,以“技艺”传“道术”。2015年,书院将开设《中国书法赏析与写作》《中国画欣赏与创作》等课程,让教师通过对书法、国画艺术的系统研习,掌握书法源流与各体书写、国画的历史与流派及技法构图,等等,提高对传统技艺的体悟,在提升修养的同时更好地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技艺课程。

3.扩大视野,重塑精神

专题研修类课程是就某一传统文化专题进行讲授的系列性课程。这类课程的目的是扩大学习者的传统文化视野,让传统文化精神自然而然接续在这些教育者身上。目前,敬德书院开设有《中华诗词欣赏与创作》和《儒学礼乐文化教育》。《中华诗词欣赏与创作》课程的定位是在现代语境下创作“当代旧体词”,让诗词从深奥的理论殿堂和记载过去的内容情感中走出来,融入现代生活。该课程的实操性特别强。《儒学礼乐文化教育》课程是系统地讲授礼乐文化,并对《中华传统礼仪教程》进行解读,进行教学设计研讨和教学实践观摩。学习者重塑礼乐精神的情怀被礼乐文化教育课激发出来了,教材观摩实践课的参与度很高,大家都希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教材上,以融合现代的传统礼仪重新塑造每一个人的文化灵魂。

4.主题会讲,观点交流

主题会讲类课程主要是根据专家教授的研究专长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从传统文化经典思想中选择主题,不定期就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开展会讲活动。书院成立之初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专家分别举行过海淀中学校长、小学校长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书院将每年举办两个论坛:敬德书院春季论坛、敬德书院秋季论坛,论坛将邀请知名学者围绕儒学相关问题进行会讲。

除以上长期课程外,书院还不定期举行研修体验活动课程,该课程是为海淀区各个学校专门设置的持续一天的课程,包括祭祀、讲学、诵读和体验等不同内容。目前,敬德书院已经为海淀区多家学校提供了研修体验活动课程。

荟萃优长的专家团队

如果说书院课程是书院的核心,那么书院专家就是书院的灵魂。敬德书院聘请了海淀区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众多儒学名家作为学术委员,组建教授团队。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为书院撰写院训“进德为本、诚敬致用”,强调“德”的重要;清华大学的钱逊先生对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研究,造诣极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彭林教授研究三礼,倡导中国礼乐文化;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教授勤力研究书法写作、书法教育;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作家蔡世平的“当代旧体词”创作独树一帜;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对书院教育独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袁济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徐勇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安春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李庆本教授等都各有专长。这些学术委员和教授团队为敬德书院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宝库和肥沃的学术土壤,推动了书院的课程开发与设置。

敬德书院将秉承“进德为本,诚敬致用”的院训,务实前行,打造优质资源,尽力服务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书院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知文化的魅力,并成为接续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儒学书院学习者
朵云书院黄岩店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儒学交流在路上
白鹿洞书院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