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邺心
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谈起一些优秀的学生。可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时常记起的却是那些调皮捣蛋,甚至行为出现过偏差的学生,因为他们曾经让我们倾注过太多的心血。教育的过程是漫长而有反复性的,很多学生可能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刻不够优秀,可并不能说明教育是无效的。那些短期看不见成效的教育在历经时间的沉淀后往往会带给我们惊喜。
刚工作那年,班里一个叫小钰的学生至今还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父母对他宠爱至极,母亲甚至连一双袜子都没让他洗过。他的父母极度认可孩子,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小钰觉得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孩子,自视甚高。
高一的课程相对容易,小钰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都表现得很出众。他想当体育特长生,每天坚持在课余时间练习。和他交心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他的世界里,不允许出现“输”“失败”“不行”等字眼,这让我有了些许担忧。由于他的号召力很强,年级里有了很多追随他的人,这些同学的信服和崇拜慢慢地使他失去了对自己清晰的认识,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课上有的地方听不懂,但他不会让别人知道他不会,强装着听得懂,渐渐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开始时,他用装作听得懂来掩饰,掩饰不住时就佯装不在乎,装出学习对他来说无足轻重的样子,还故意和任课教师作对来获得同学的关注。我暗中观察过他,在日渐自暴自弃的过程中,其实他心里很焦躁。我试图采取最大限度地保护他自尊心的方式跟他沟通,但他认为“面子”比学业重要得多,绝对不能让大家看到他能力不够。只要一找到机会我就同他谈心,虽然他也能将内心的困惑和想法告诉我,但是性格的执拗让他的心更封闭了,并不能从根本上接受我的劝诫。
到了高二,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甚至反过来教育我:“老师,像您这样正直的人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他偏激地认为不能做到学生中的佼佼者,那就要从别的地方找到满足感,找到被簇拥的感觉。一次次交心和相互辩驳中,我和他始终都在进行较量,思想上的鸿沟仿佛越来越大。我对他的教育也显得越来越无力。但我相信,教育是个慢功夫,只要拿出爱心和恒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
后来,他结交了一些社会青年,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抽烟、喝酒、打架……
我陷入了困扰,明知道他是错的,可就是改变不了他,我也会怀疑,也许教师的力量真的很薄弱,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可怀疑过后我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终究会在日后见成效的,要让自己的目光变得长远。也许,他真的在现实中碰了壁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所以,我依旧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抓住一切机会试图引导他走回正轨。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改变了很多。他在校外参与打架被人打破了头。我知道这件事后,匆忙赶到医院,得知他没有大碍之后才把心放了下来。了解到他是因为替别人出头才被打,而情况危急时平日里簇拥着他的狐朋狗友没有一个站出来帮他,就借此教育他。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下了泪,说:“出了事才意识到以往的荒唐,才觉得您对我是真的好。”我感慨道:“其实老师也挺失败的,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却眼见着你一步一步错下去,教育总收不到成效。”“老师,其实不是这样的,您对我说的很多话我心里是认可的,只是不想承认自己错了,所以一度执迷不悔。”听到这样的话,我仿佛得到了开解,将近三年的教育、感化,无数次的交心,换来了这样的认识,也算看见他在教训中真正领悟和成长了。
后来,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他走上了正轨,踏实了很多,也能够重新拾起荒废了的学业。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于是我帮他找到了新的自我定位:日后可以在职业技术方面发展,仍然可以做个佼佼者。
现在小钰已经大学毕业四年了,在一家知名公司任工程维护部门的负责人,看到他小有成就,我很欣慰。
教育是看不见短期功效的,教师要把目光放长远,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日常潜移默化的教育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深入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成就不在于学生考了多高的成绩,而是可以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上起到某些积极正面的作用,让他们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
■ 编辑 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