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淑娅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7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它从选题策划、受众分析等方面深入、敏锐、充分地表达了节目的精神内核。在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社会背景下,准确抓住节目对应的目标观众群体,深刻理解目标观众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视节目抓住人心的关键。
近年来,《变形计》聚焦于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生活互换,引发了观众对家庭教育、城乡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关注。作为一档聚焦社会问题的原创节目,其社会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节目准确抓取了时下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现象,通过真实生动的节目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从而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和实际行动,最终一起探讨此类问题的解决途径。《变形计》深入演绎“换位”行动,在节目中,“换位”不只是一种假设,而是在节目期间真实进行的活动。在保持原始生活场景的基础上加入精心设计,进而强化“换位”的体验,是其最大的特色。
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在不断突出,立足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而诞生的电视节目比比皆是,如婚恋领域的《非诚勿扰》、就业领域的《非你莫属》、音乐领域的《中国好声音》等。无论是从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的主题和形式都在坚持亲民路线。《变形计》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其选题策划上的用心。
内容的策划。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为社会各类群体所关注,随着教育外延的不断扩大,人人都可能成为教育者或被教育者,而其中孩子的教育是最热门的话题。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校园学习、家庭教育、社会交际等。面对到处都是问题的局面,如何聚焦和分解是节目选题必须解决的难题。
《 变 形计》在内容策划时采用了逆向思维法,即在其他制作人都大而全地布道时,节目聚焦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教育。《变形计》截至2015年2月,已播出11季。每一季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充分挖掘主题的故事性成为吸引观众的法宝。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内容选择时,节目又采用了分解法,精心挑选了具有差异性的若干案例,以覆盖其主题下的典型场景。以城市与农村互换为例,既有“富二代”,又有普通家庭的子女,既有缺少关爱的单亲家庭,又有溺爱子女的家庭;典型场景的组合,能够形成一个影响网络,观众即使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场景,也容易从中看到自己或自己子女的影子。
表现形式的策划。《变形计》巧妙恰当地采用了互换式、真人秀、纪录片式的形式。首先,互换是对“设身处地”的最好实践,在一个能将自己所有基础环境打破的情况下,主人公将“焕然一新”。例如将“富二代”放到贫苦的山村,抛下其所有值得其骄傲和仰仗的东西,才会发现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地方,他居然找回了从未被自己重视的精神力量。当然,互换必须是两个对等矛盾体的互换,双方都必须从互换中有所收获。例如在城市和乡村孩子的互换中,《变形计》很好地平衡了双方的心理,农村孩子在面对物质、眼界都占优的城里孩子时,收获尊重和赞美的念头多于自卑和羡慕。其次,真人秀是寓教于乐的可靠手段,巧妙的情节和冲突安排,能够增添故事性,从而吸引观众融入节目中与主人公一起“体验”。普通人互换生活,记录的原本是日常生活的点滴,对观众而言再熟悉不过。但节目在拍摄中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抓取,生动展现了主人公颇具戏剧性的变化。最后,纪录片的形式是保障节目本真的必要条件。体验生活或者个人秀不能背离教益的目标,体验必须真实自然,绝不能刻意和夸张。
以《变形计》的主题为例,主角是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其聚焦于家庭关系和孩子的教育等问题。因此,狭义上节目的受众是各位父母,但实际上节目的主题所涉及的领域已远远超出家庭范畴,扩展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公益、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看过《变形计》的人很容易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觉察之前“无知”行为的同时,进而收获感动。可以说,这档节目受众广泛,且不同的受众群体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概括而言,典型的受众有以下几种。
一是父母群体。对于未成年孩子的父母而言,《变形计》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教学舞台。在看过节目之后,一些父母会效仿节目的安排,让孩子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城市里的父母希望看看乡下孩子是如何独立成长的,农村的父母也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开阔眼界的重要性。活生生的案例比苦口婆心的劝说更加奏效,而且能从主人公待人接物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给观看电视的父母带来一些新的思索。
二是子女群体。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绝大多数不会去主动关注这些节目,从节目播出后的采访可以看出,关注该节目的孩子大多是被同龄主人公的表现所吸引,能感知到节目内涵的青少年群体也占少数。将城市和乡村生活互换,许多孩子都不认为是特别新鲜的事情,节目中极大的冲突在现实中也是极少数。只有对生活有较多体验的孩子,才容易感受到节目的内涵。因此,青少年群体是节目需要继续深入浅出教益的对象,目前,并非节目收视率的主要贡献点。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流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站在时代舞台中央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渴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在被有些浮躁的娱乐节目“至死娱乐”之时,《变形计》无疑是一股强有力的新兴力量。节目中所展示的精神力量,必定能鼓舞千千万万为生活和理想拼搏的青少年群体。
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真人秀纪录片,可能不会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会占据微博、搜索引擎等的头条。但凭借其积极的精神力量,《变形计》有其存在的意义。同时,为了节目不过于刻板和严肃,节目在策划上做到了寓教于乐、朴实真诚、自然不做作,轻松及富于情节性的故事设计吸引了大批的新生代观众。
《变形计》在选题策划和受众分析上的突出表现,是湖南卫视电视节目制作实力的重要体现。除了《变形计》外,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快乐女生》及《我是歌手》等一大批优秀综艺节目,他们共同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要素。
创新原则。关于青少年教育等话题,《变形计》以新颖的形式、有效的引导技巧进行节目策划,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电视节目在很多选题领域完全创新已经不大可能了,但可以从差异化进行入手,进行局部创新。模仿是创新的捷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其他节目以一个角度报道某一主题时,可以考虑换一个角度或形式,并挖掘其他节目没有覆盖的领域进行创新。过去的电视节目是生产主导型,而现在是需求主导,观众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着节目制作的不断创新。
导向与需求完美结合。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的舆论导向需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也必须贴近群众生活,符合大众的审美。《变形计》抓住了子女教育这个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将发达城市和落后乡村结合,进一步将内涵延伸到区域协调发展、留守儿童、社会公益等热点话题。实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满足受众需求的完美结合。
符合大众审美及心理。在媒体融合时代,观众的审美疲劳日益严重,不“走心”的节目越来越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无论是新闻类、科教类、综艺类还是少儿节目,在内容选择及表现形式上,都必须掌握观众的审美情趣及心理。首先,节目必须接地气,空喊口号或胡编乱造的做法,只能是作茧自缚。节目内容必须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观众所想,忧观众所忧。其次,节目必须具有艺术气息。所谓的艺术气息是指节目的情节设计、语言、舞美等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并具有艺术层面的观赏性。最后,兼顾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的特殊心理。节目要尽可能地去满足大部分观众的正常需要,从微观上根据不同观众需求加入特殊的元素设计,从而使更多的观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