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的故事

2015-06-19 10:50夏树
党建 2015年5期
关键词:秀兰陈列馆通知书

夏树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安徽省六安市苏家埠战役陈列馆的橱窗里,我又看到了我爷爷留下的那支钢笔,旁边写着:“夏汝锡烈士青年时期使用过的钢笔”。

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的皖西革命老区。爷爷夏汝锡早年参加了工农红军,在家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我小时候,经常缠着奶奶给我讲那时候的战斗故事。每次奶奶讲那些往事时,都要拿出用一块红绸布包着的爷爷留下的钢笔,轻轻地抚摸着,仿佛我们也随着奶奶深情的述说,进入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1928年深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奶奶刚入睡,突然听到窗户被一声声敲响,伴随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进来:“秀兰,秀兰,我回来了。”听到这个声音,奶奶激动之余又不敢声张。这个声音奶奶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今天终于听到了。她轻轻拉开门栓。爷爷进屋之后,顾不上与奶奶说话,急步走到摇篮旁,抱起只有半岁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亲了又亲。看着幼小的孩子和温柔的妻子,爷爷流泪了。他对奶奶说:“秀兰,部队就要开拔了,天亮前我们就要往山里去了。”说着话,爷爷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递给奶奶:“这支钢笔是我在战场上缴获的,部队首长奖励给我了,我一直把它带在身上,今天给你留个念想,你要想我了,就拿出来看看。”爷爷说完话,转身就出门了,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之中。

爷爷走后不久,家里被国民党抄了,连我们夏家唯一的家谱也被烧了。被称为“红军婆子”的奶奶一直把那支“红军的钢笔”揣在怀里,抱着我的父亲,回了娘家。

我长大后才明白,当时只有20岁的奶奶为什么一直没有改嫁。在那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她帮工、逃荒、要饭,吃尽了万般苦,独自将父亲拉扯大。还有那支钢笔,即使饿着肚子,她也始终珍藏着。旧时女人都要裹脚,奶奶也是小脚,下田干活,要像男人一样割稻、挑稻把子,由于脚小,一挑起担子脚就陷到水田里。奶奶不得不找来大号鞋子,在里面塞上稻草,然后绑在脚上。

到了1948年,我的家乡解放了。已经20岁的父亲,终日无所事事。奶奶又劝我父亲:“你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去干共产党了,你也去参加共产党吧!”这年秋天,父亲参加了渡江战役的筹粮工作,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给我家里送来了爷爷的阵亡通知书。通知书上写道:夏汝锡同志1928年冬在金寨县牛屎岭战役中阵亡。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到这时,奶奶才知道爷爷当年离开家不久就牺牲了。我父亲曾对我说,接到阵亡通知书那天,奶奶大哭了一场:“汝锡啊,你扔下我们娘俩就这样走了,你好狠心呀,我可是等了你整整20年啊!”

我是长孙,奶奶从小把我带大,她特别疼我。1970年春天,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她把爷爷留下的钢笔给了我。我记得当时奶奶从怀里掏出钢笔时,那双手在微微颤抖,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我现在更明白当时奶奶的心情,她能够把这支钢笔送给我,除了疼我外,更是希望我能够用这支不寻常钢笔,写出一个让她满意的人生。在当时钢笔还是个稀罕物,农村学校条件艰苦,连铅笔都很珍贵,何况是钢笔。我是班上唯一有钢笔的孩子,成为班里同学羡慕的对象。许多同学下课后,到我跟前来,要求摸摸这支钢笔。几个星期后,父亲从我班主任那里知道了这件事。他不仅严厉批评我不该“炫耀”,把钢笔要了回去,还埋怨奶奶:“您怎么把这么珍贵的东西给他呢?要是搞丢了怎么办?我小的时候想要,您都舍不得给我!”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支钢笔,没想到40多年后,竟然在陈列馆里再次相遇。至于这支钢笔为什么会在陈列馆里,奶奶过世快20年了,父亲也已去世多年,到底是谁将这支钢笔捐赠出来的,成了一个谜。我此刻想,尽管这支珍贵的钢笔离开了我们,但它终于回到了革命的“家”。 (责任编辑:单庆)

猜你喜欢
秀兰陈列馆通知书
入学通知书
郁南康家大屋红色之魂陈列馆开馆
一张录取通知书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秀兰的爱情
雁殇
《果树》
翻译
通知书
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