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向长可 骆礼俊
号准脉 用对药正安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文丨向长可 骆礼俊
正安县通过建档立卡、产业扶持、干部驻村等措施,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精准扶贫,逐步探索出 “跨越发展”的路子,县域经济在全省增比排名中明显进位。
2013年,遵义市正安县实现了“减贫摘帽”目标,然而,贫困面大,无产业覆盖,返贫因素多等困难的存在使得正安县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正安县扶贫办主任张涛说:“现在国家提出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当前,我们要号准脉,用对药,把正安扶贫工作推向深入。”
建档立卡,被正安称为今年扶贫工作的 “首要战役”。
在正安县小雅镇工农村,记者见到了村支书骆科银,并详细翻阅了他在过去半年的时间里,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一户户走访,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完成的《贫困户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贫困类型、帮扶计划、帮扶项目、帮扶成效、脱贫评估等7个板块。骆科银告诉记者,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村里将贫困户的评选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通过村支“两委”、村民党员代表会“两会”审议,最后选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公示后,为他们建档立卡,实现统一管理。建档立卡不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致贫原因,是因病、因灾还是无劳动力、无技能,继而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正安县选择适合发展的8个特色产业,作为帮扶的基本点之一有针对性地扶贫。图为正在放牧的羊群。(正安县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正安县各地均将扶贫户分为四类,A类是五保户,B类为无劳动能力低保户,C类为有劳动能力低保户,D类为一般扶贫户。如何保证贫困户能够被精准地识别出来?正安县精准扶贫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他们通过实物工作法和民主评议等方式,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由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识别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
“我们制作了每个村子的村情地图,通过这一幅幅地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贫困户在村中的位置,对开展针对性帮扶很有帮助。”正安县芙蓉江镇党委书记张邦国对记者说,哪些村子有哪些特色产业,适合开发什么产业也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精准性。
“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为推进建档立卡工作的开展,我们制定了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在有扶贫任务的村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了分解。”张邦国说。
在正安,对A类扶贫户是保基本,即保生活,B类扶贫对象在保基本的同时注重开发式帮扶,C类和D类是开发式扶贫对象,对他们则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改进扶贫项目实施方式,在产业链扶贫上加快突破。
对有资源、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正安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帮扶的基本点,选择适合发展的茶叶等8个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发展,每村明确1个主导产业,做到县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同时,制定补贴原则和标准,向贫困户投放产业发展补贴资金。对有一定素质、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主要给予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并通过大户示范带动脱贫。在新州、碧峰等乡镇,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户种植野木瓜。
为实现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的目标,正安县紧紧围绕“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果、百万家禽助增收”产业发展目标,推动茶叶、烤烟、核桃等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把中药材、蔬菜、林下养殖等辅助产业做出特色,形成长短互补,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现实的贫困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扶贫。正安县扶贫工作以精准扶贫这条主线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产业化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8%,达到5983元;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6个百分点;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率达100%,进一步加强工作的瞄准度和针对性。”正安县副县长何祖华说。
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可以解决扶贫资源跑冒滴漏、“大水漫灌”的问题。
2014年,正安县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分队19个,驻村工作组127个,663名驻村干部遍及全县19个乡镇、152个村(居、社区)。驻村干部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通过“三个转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转变“身份”。驻村干部由干部向村民转变,在指导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同时,深入村组,进农家院、坐农家炕、说乡里话,在零距离接触中倾听群众心声,在真诚交流中了解村情民意,开展力所能及的帮助帮扶。
转变“角色”。由配角向主角转变,从协助村里开展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从需要村干部陪同才能开展工作转变为独自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工作。
转变“定位”。由定期向长期转变,鼓励驻村干部扎根农村,奉献聪明才智。不断提高驻村干部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加大在驻村干部中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力度。
截至目前,正安县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20余万人次,办理好事实事3700余件,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150余起。其中,近七个月来各级帮扶部门、驻村干部走访群众24万余人次,召开群众会1300余次,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52个,帮助办理好事实事5000余件;通过驻村工作的开展,为乡、村解决工作经费近350余万元,协调解决项目3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
走进正安县和溪镇大坎村官井湾,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新式民居,完好保存的植被生态,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这个小山村,见证了正安“减贫摘帽、脱贫攻坚”的进程。
在村民王明义家,主人自豪地领着记者参观家里的节能灶、沼气池、自来水、卫生厕。
“今年,我准备开个小超市,加上官井湾乡村旅游带动,我家的年收入肯定会一年高过一年哟!”官井湾组组长王尚锡说到这里,脸上满是幸福。
2013年以前,官井湾55岁的村民付汝国在村里上班,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则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不仅全家不能团聚,总体收入也不高。如今,付汝国每天到离家很近的土坪镇明星村白及示范基地上班,负责管理土地流转、提供栽种技术。每个月,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挣到3000元,在当地找到了工作的妻子和儿子,收入也不低,全家老少都能在家门口上班了。付汝国说,两年前,这样的日子他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就想不到。在明星村,最多时有150多位村民在白及基地打工挣钱。
且喜扶贫吹号角,欣迎甘雨润心田。道路畅通了,产业兴旺了,生活有奔头了,2012年正安县召开加快发展誓师大会以来,狠抓“新型工业、全民招商、减贫摘帽”三大攻坚,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把扶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参与式扶贫和精准扶贫,逐步探索出“发展困难县”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子,县域经济在全省增比排名中明显上升。
(作者单位:正安县新闻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张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