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深化情感体验

2015-06-18 16:09王增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王增

摘 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如何挖掘和培养情感因素,是当前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阐述了个人观点: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加强情境渲染,营造音乐氛围;分析音乐元素,深化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音乐教学;教师;教育;学生

所谓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行相互的沟通。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情感丰富的人,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是道德品质的塑造,都充满情感因素的作用,它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

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它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流动的音乐中,可直接而自由地将情感通过音乐语言贯注于音乐形象之中,流溢在音乐中,而具有突出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陶冶性。所以,情境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地位更加突出,音乐课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就成为音乐教师的热门话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见解。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艺术内容,认真分析教材特点,努力挖掘课文结构内在含义,做到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只有这样,才能熟练把握全局,有的放矢地渗透情感教育。如教学初中音乐第二册第一课时,可按以下思路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二月里来》;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油田的早晨》;

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收的果实———《二月里来》《油田的早晨》《羊倌歌》。

从而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及祖国大地的美丽,自然而然地渗透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二、加强情境渲染,营造音乐氛围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运用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1.创设场景,以情寓景

常言道:“触景生情”。创设良好的场景,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保卫黄河》时,笔者运用声、像、情、景结合的艺术处理方法,创设了“三十年代黄河两岸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到处凄凉,满眼血泪,华夏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抗日”的场景,之后播放音乐主题:

让学生置身于创作背景中,从而主动感受作者写作时的感情和立场,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学唱的愿望。

2.运用图景,以景解情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是生动、形象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又是高度抽象的,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运用图景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行之有效的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欣赏《卡门序曲》时,笔者设计了三幅图景:A:斗牛场狂欢B:妇女、儿童齐欢唱C:斗牛士英勇形象,指导学生利用三幅图演示作品的结构欣赏全曲。这样既增添了欣赏教学的趣味,又加深了对“回旋曲式”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3.配乐谈话,以声传情

音乐教师的语言美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起着熏陶、感受美感的作用,因此,教师讲课时,务求语言准确生动,音色优美动听,语气、语调自然流畅,有感情,有动感,有变化;并为自己的谈话配上合适的乐曲,让学生在如诗般的语言中感受美、感受情,从而进入音乐特有的情境,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如在介绍国歌创作背景时,笔者采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进行配乐。激情洋溢的语言结合急促强烈的音乐,仿佛让人听到了命运的叩门声,看到了日寇铁蹄的步步进逼,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中国人民的紧迫感和危机

感,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准确范唱,以歌激情

范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范唱时饱满的热情、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及范唱歌曲时的真情实感,能有效地激

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激发学生歌唱愿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从较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歌曲的体裁风格、情感,力求歌声规范、流畅,含情传神,从而深深打动学生,使之主动投入学习。

5.音舞结合,以动感情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之,脚蹈之是人之常情。把律动、舞蹈加入音乐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欣赏《卡门序曲》时,指导学生用拍手、捻指、拍腿、跺脚形式为作品创设“声势”;教学《采茶舞曲》时辅以江浙采茶歌的基本动作。

三、分析音乐元素,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语言是作者情感传递的媒体,作品的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之处,往往是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正确分析、把握、强调音乐元素(音高、音速、节奏、旋律、调式……)在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迸发出情感的火花。如处理国歌时,笔者紧抓关键乐句,巧妙设问:“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歌词及掌握的历史知识,理解当时中国人民那种愤怒的为国担忧的期望抗战的强烈感情;之后继续深入,从歌曲表现手段着手分析“歌曲怎样来表现这种感情?为什么用上渐强记号?”最后,指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教师的教学风范、内在涵养、道德水平、业务素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才能使教育作用深入人心。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

参考文献: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09.

?誗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