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5”有效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

2015-06-18 13:32颜互立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可操作性习惯创新

颜互立

摘 要:一所学校在经历创业阶段苦拼教学的艰辛历程后,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群众对教育质量的更多期待,生源素质的逐年下降,各种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撞击,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综合因素亟需教学管理的转型,而转型的关键最终将归结于一线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创造出教学资源利益最大化,这是一所二三级农村完中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理念;创新;可操作性;习惯

一、何谓“30+15”有效课堂教学创新

笔者认为,“30+15”只是一个名称代号,它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探究平衡课堂45分钟师生时间合理搭配使用和教学效果如何最大化的问题,它不是一个死的时间概念范畴,而应该是一种理念。其最基本核心理念有三点:(1)把时间还给学生;(2)把课堂还给学生;(3)把方法传给学生。课堂创新的终极目标:有效教学,效果提升;教师轻松一点,学生快乐多点。

二、理论支撑

1.心理学暗示

一个成年人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是25分钟,随着年龄的递减,有效注意力时间随着递减,笔者觉得高中生是20分钟,初中生是15分钟。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利用这一个有效时间点,应该作为我们一线教师用心探究的一个课题。

2.中医原理

我们一线教师天天在重复着这种单一的教学活动,讲得多自然就显得累,谁也不想天天这么被动劳累,实际上却天天如此劳累。之所以劳累,在于教师揪心于研究教学而单薄于研究学生,事实上导致了教师教学效果的预期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的背离,教师教学不顺畅,不轻松,显得苦恼。中医原理: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要不痛就必须通,要通就必须改变,要改变就必须创新,如此

而已。

三、实施策略

笔者认为,“30+15”有效课堂教学创新必经历以下阶段。

1.第一阶段

教师对课堂教学师生时间合理分配的自觉反思,观念主动转变,意识自觉到位,从而自觉主动有意识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观念意识的转变是艰难的,迈出这一步,成功指日可待。

2.第二阶段

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有事可做,“动起来”就是希望,就有机会。

四、探究实践

1.如何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

(1)教师时间观转变是第一前提

教师不要和学生抢时间。教师为什么会讲得多?笔者认为是教师心理在起副作用!体现为两种不信任:(1)对学生不信任,我如果不讲多讲细一点,学生听得懂吗?(2)对自己不信任,我如果不这样讲,学生可能听不懂?在这样不信任的前提下,教师的心理是撕裂性的矛盾,在这种矛盾前提下,要求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就如同要求一个人把欠款及时还清一样,这中间需要相当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医疗法: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原理其实很简单。实际上,多年的教学管理案例也活生生印证了一种现象:教师讲得越多、越流利,乃至于连下课时间到了还滔滔不绝地演讲,成绩反而不理想。笔者还想说的是,现代人本来喝水就少,再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肝火旺盛,话一讲多,很容易犯咽喉方面的毛病,就只能更多地借助小蜜蜂,这也许是教学中一道不对称的风景线。

(2)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目标明确锁定是关键

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形成“亮标习惯”。我这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要训练形成什么能力点,必须一清二楚,明确锁定,课堂教学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要直入主题,就要防止两点:①不要带着自己的情绪进课堂,②不要带着双重教育者的身份进课堂,尤其是班主任、年段长。

2.如何做到让学生动起来

笔者觉得,让学生动起来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先动起来。

教师不动,一切就都无从谈起。那么,教师如何动呢?

(1)教师上课一定要走到学生中去

让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巡视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加大巡视的力度,至少有四种好处:①增加教师在学生中的亲和力,距离一拉近,关系就亲了,毕竟人都是讲感情的;②教师的来回巡视,对开小差的学生也是一种善意的肢体提醒,很容易让教师形成对班级所有学生学习状态全方位的掌控;③走到学生中去,如果教师声音再大一点,有磁力一点,很容易形成你个人的气场或磁场;④来回走动,对人体的脊柱保健是有利的,人体的脊柱本身是有一个生理曲度,长时间固定一个动作或直直站立,很容易产生脊椎方面的问题,来回走动,授课健身两不误,一举两得,何乐而

不为?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巡视要形成三个习惯点:①课前惯例巡视,先把学生上课注意力收拢;②建议每隔十分钟左右必走到学生中去,注意个体学生的异动情况;③学生做课堂练习作业的时候,教师反复巡视,力求每个学生的练习作业情况都看到、了解到。笔者始终坚持一句话:学情的反馈不是用耳朵听来的,而应该是用眼睛看来的。

(2)要让学生动,教师就得逼着自己去想方设法让学生有事

情做

教师如何做到让学生有事情做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去尝试并力争形成习惯:①教师课堂前要强制自己建立让学生做事情的预想或预案:本堂课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一个是要求学生必须当堂记诵掌握的,围绕这一个知识点我必须设计什么样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做,第一次练习如果学生做得不理想我应该如何再准备一套让学生再做,当然,如果学生做得不错我准备如何变型再练等。如果这个预想意识到位了,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②要强制自己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平台和机会,有预设创造就要不失时机地落实,学生涉及面要尽可能大;③不要吝惜自己的鼓励性语言,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要用自己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燃起积极表现的原始冲动,这一点,教师有智慧的激励至关重要。

总之,有智慧的效果检测验证必须下足功夫,没有这一步,整堂课教学好像又成为无源之水,无法坐实,又回到原点。

一项教学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争论、验证、蜕变的过程,当我们把所有的问题、不足、失误乃至错误一一暴露出来的同时,我们就离真理不远了。笔者真心希望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能够直面职业倦怠,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苦干+巧干,还给自己另一个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袭翠芳.浅谈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J].现代教育,2011(Z1).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可操作性习惯创新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数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浅谈思维导图学习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