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娟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能融入任何学科并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学校中的美育是通过美来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到美,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小学数学和美育结合到一起,让学生从数学中发现美,能加深对数学美的认识。对如何将美育维度融进小学教育中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探究
美育维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美的教育。维度是数学中的一个参数。随着对美育的认识,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是给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信心。小学生还处于被开发阶段,自主性还不够,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美、创造美。
一、让美育融进小学数学的意义
数学是一个抽象学科,美育是一种形象性教育方式,把抽象的数学和形象的美育集合到一起,就像是让虛幻的数学一下子在眼前清晰起来,这可以让刚刚进入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学习数学。对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是关键的一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美育贯穿到整个教育中,让美育真正融入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美育维度在小学数学中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审美素质存在差异与不同
由于我国教育正在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过渡,教师只针对自己学科进行教学,很少对美进行研究学习,对名曲、名画的欣赏少之又少。由于每个人对美的认识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的审美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差异。而数学又是抽象的学科,对美就更难发现,没有头绪。
2.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对美育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存在不同,在教学上,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做到教学上的平衡。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完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大好时机,美育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完善。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但是不够丰富,对于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不能完全接受,分析能力也不是很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美育在数学中的发展。
3.美育处境窘迫
现代教学提倡美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但是真正做到美育与教学相结合的不多,大多是大力提倡美育,但落实到实际,只是走走形式,导致课堂的审美教育形同虚设,数学教学又长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和教育,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根本做不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实际的数学学科中存在着很多美的资源,要让美育资源融入数学教学中,实现美育与数学的有机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让美育在数学课堂中很好地渗透进去,让学生获得知识、欣赏数学美,同时,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1.美化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动作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并且要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育数学上特别要注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练和富有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每写一个公式、每画一个图形都要工整,布局合理,给学生赏心悦目的美感,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动作、板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到美,让美渗透到学生心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美、创造美。
2.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美
小学生的认知还不完善,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中,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取。数学的美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能亲自动手画图、验算、摆放图形,有利于学生对新认知的构建,更好地在数学中体会到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建丰富的教学情景,实施愉悦教学。
总之,小学教育离不开美育,但二者又不是单纯地叠加在一起,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完美地将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霍文婷.中学中的数学审美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