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一、调研动机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乡村小学已铺开。“生本教育”是课改中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受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针对农村小学生本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不多,因而本报告着重针对农村小学生本教育的开展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二、调研过程
1.走进课堂,了解农村小学生本教育课堂突出的问题。
2.与学生直接沟通,了解学生是怎样理解生本教育的。
3.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长是如何理解生本教育的,了解家长是如何给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习的。
三、调研结果
走访小结:前置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布置预习,比预习更有明确的任务。(认识生字、积累新词、采摘好句、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等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遇到不会的内容,多数学生会向长辈或大龄同辈请教,也会查阅些书籍,少数家里有电脑的可以在电脑上查阅资料。
农村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不了解,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情况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家长辅导孩子有些困难,又不好意思和教师说。几乎没有几个家长主动询问教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落后,需要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
四、调研分析
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怎样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营造者。如果教师不摆正自己的课堂位置,那么课改就是一句空话。
长期以来,对农村的家长来说,供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对于课改,家长们惊诧不已,愤懑纷纷:“课堂怎么全乱了套?”“孩子怎么没作业了?”有的家长找上门,指责教师“不称职”“在偷懒”,请求“处理”教师。理由是:教师给了学生太多的“自由”,這样是放纵孩子,孩子会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考不上大学,学就白上了。家长的惘然、不理解乃至不支持也削弱了课改的力量。
生本教育中教师应布置针对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农村家庭条件差,不是家家都有电脑,所以教师应布置适合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安排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寻找重要词句;对文章内容提问并解答;也可以要求学生先熟读文章。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词汇量小,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学会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教师明确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就会经常使用工具,才能得心应手,这样使学生慢慢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培养农村孩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五、调研后的思考
对农村学校开展生本教育情况,我们的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不过结合调研报告我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先要转变教师及家长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本教育在学校快速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