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学馨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是贯彻和执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思维逻辑的重要工具。随着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课堂也得到了进步,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主要依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背景,阐述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瓶颈,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为推进数学教育的进步献计献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与对策;专业素养
时代的进步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小学数学的改革要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数学课堂的教学实况出发,以教学中实际案例为立足点,提出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推陈出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性不强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为了让教师更加清晰地计划好教学任务,设定教学目的,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很多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学生就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阶段的自我表现。教师占据着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讲课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凝重,另一方面,课堂目的性不强,也会使得学生只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注重学习方法和效率,忽视个性培养和发展规律。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根据地,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大要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应试思想的根深蒂固,就只将课堂的重点进行讲解,忽视其他的教材要点,教学方式单一死板,致使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由于小学生的性格好动,自制力差,耐心较欠缺,这样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就会让小学生失去耐心和信心,甚至会产生厌烦学习数学的心理。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观念
数学是一门比较实效性的学科,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夯实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同时,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注重人才的培养,建立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舒适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没有顾虑,专注地学习数学知识,注意力集中。所以,教师要将课堂的问题紧紧围绕课堂情景展开,将知识点和课堂氛围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以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为素材。课堂情境还要注重学生的跳跃性思维,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时,教师可以依据生活实际为教材,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讲解:“妈妈带了480元去购物,买了一件衣服花了130元,余下的钱还足够买340元的裤子?”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引出480-130=350的减法公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发挥思维,让学生学会“如果多加了就需要减去”的计算方式,再用350-340-10计算是否可以足够买裤子,做出判断,这样既能够学会加减法的计算,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生活化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效率。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会感到陌生和抵触心理。比如,教师就可以让每个小学生都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到课堂上来,然后向小学生提问,一共带了多少个玩具,或者某某小朋友带了几个,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得到学生的喜欢,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还要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崔长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