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花
21世纪,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资源,正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创造生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让学生动手、动脑,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知识进行大体了解、质疑的课前学习。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预设,可以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新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之前,让学生通过“百度搜索”等多种方式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还有在网上观看影片。学生通过主动了解搜索资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还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創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意境,感受学习的乐趣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通过声音、图像等创设文本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例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学前,我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各种有关月亮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音乐,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学生进入了美妙的境界,同时也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景物再现,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生动的影音再现了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景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认识抽象的事物。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洋馆里的景色和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通过制作课件展示海底宁静奇异的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感知,诱发学习的精神需要,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快捷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七律·长征》的学习中,我从各网站将有关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所有资料编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教学时,加上学生自己上网查阅的相关资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课后推荐读物,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种穿插网络教学的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我相信,语文课堂插上了网络资源的翅膀,课堂就会充满生机活力,学生也会学而不厌,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