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英语学习总呈现出一种“笔重口轻”的现象,学生难以进行流畅、清晰、有思维的表达和交流。口语交际更多的是机械的句型套用,犹如“印刷术”般产出固定的表达和类似的内容。能否通过微技能教学,找到英语口语教学的捷径,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的水平呢?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技能;口语交际;策略培养
现在多数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自信不足,口不能言,词不达意现象普遍。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对口语交流虽然也抱有美好希冀,但是整个教学更倾向于“重笔头轻口头”的现状,使语言的综合运用成为理论上的可行,口语交际犹如模式表演,徒具外形而已。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课标中说的技能再细化,形成课堂行之有效的微技能呢?
百度百科对微技能的界定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吸收、了解该语言书面或口头发出的种种知识和信息。基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学好语言就要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而每个技能又可划分为更小的语言技能,即微技能(micro-skill)。
一、Why——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微技能
1.搭建框架,指导口语教学
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英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快捷、最专业的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韵律和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微技能的界定让教师能准确认清每节课的语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预测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体系
怎样的语言交际是完整的?今天的交流有效吗?学生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的评价与衡量。微技能的渗透和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更突显其学习意识,收获成功。
3.给家长有效参考的标准
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极为关注,语言微技能的教学使他们能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英语表达状态,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学会指导沟通的途径。
二、What——使用微技能需要什么
1.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领航者。教师对微技能的准确认识,对语言材料的精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会并熟练运用于交际中,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交际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微技能,并能运用微技能进行口语交际,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2.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是学生进行交流的内容,只有合适、有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并注重微技能的使用和反馈。小学生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要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整合。可以是教材上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英文歌曲,简单信息等资源,也可以是网络上的一些趣味话题或时文等语言资源。
三、How——怎样使用微技能
1.明示口语微技能目标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大道的目标。”语言微技能中需要的策略有:语音类(发音、模仿和语调)、口语策略类——有关话题的引出、维持、插话、转移、回应和结束;运用不同的口语词块,固定句型表达等等。
2.组织针对性口语活动
(1)耳濡目染
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语言也是如此,要想学会交际,首先要学会倾听——听英语表达的语气、节奏、力度;其次就是多模仿——学语流,学地道的表达。除了布置例常的每周20分钟听读外,每天的早读课我都安排学生听迪斯尼动画英语,剑桥动画英语等原版语音材料十分钟;之后让学生跟录音朗读;关掉声音,尝试给录音进行配音。在这样的语言环境浸润下,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地道、更流畅、更自然;能学会利用非语言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开口、勇敢地开口、优美地开口。
(2)头脑风暴
口语交际之所以会困难重重,学生有口难开,绝大多数原因在于学生“积不厚,启不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补充经验,提升水平,拓宽思维。牛津教材的设计大多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语言材料,对于这样的一些材料,我们要善于放手,鼓励学生关注话题的引出、维持,善于将过去的知识组成自己的口语“储蓄库”。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时事话题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的练习,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收获很多。
(3)脱口而出
学习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用。微技能最终的呈现方式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口语输出。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每个单元的主题、学生的生活时事进行大量的talk show练习,为学生脱口而出创设机会。
脱口秀练习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重组大脑中的信息,并通过简单的交流,比较流畅地进行表达,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胆识,也可以检测学生各项微技能的综合运用。
3.学生主动反馈与评价
(1)知“微”积厚——微技能“举一反三”
学习者要能够连贯地说出几个词或几句话,前提是学生有这样的语言积累;学习者能够把词语按照不同的长度,以组块的形式说出来,关键在于学生的组块意识;学习者能够按照某种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班有一本“诸葛亮词汇本”,学生本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收集。如字母a开头的单词:apple,an,animal,Ann,American,...,拓展到以go开头的词组:go swimming,go to school,go home,...形容人或事的词;形容动作的词汇等等不一而足,积累语言厚度。
(2)知“微”见“章”——微技能“举三归一”
微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和评价,离不开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例如,表演对话“mummy and her baby”,学生分别从得体性、准确性、流畅性给表演的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风采奖”;评选“礼仪小卫士”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流活动,实现微技能的举三归一。
(3)知“微”见“著”——微技能“归一悟三”
语言的各项技能都是互通的,能说会说就懂得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写,即所谓归一悟三。在微技能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更善于模仿,更关注听到的内容,并努力尝试运用听到的内容;学生通过词汇和句型的积累,能在口头上表达对某一话题的理解,并能通过话题进行简单的写作。通过微技能目标进行作文的互相评阅。同时通过写作,反馈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再训练,最终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语言微技能不是万能的
史宁中教授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传递的,只能考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语言交际的智慧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微技能的运用也离不开基于学生实践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技能都是空谈,所以我们切忌微技能的喧宾夺主,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
[1]安妮塔.伍尔福克.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
[2]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