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梅
【内容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对话交流来代替满堂灌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深度、生活广度、情感高度,拨动学生心弦,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升华情感与思想,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理论知识与观点,自觉内化成行动。
【关键词】对话 初中思品课 活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对话交流,可打破灌输教育的弊端,教师不再将个人想法与现成观点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多样话题与丰富情境,灵活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多向对话互动中产生思想共鸣,拨动沉寂的心弦,激活沉闷的课堂氛围。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分述如下,以期让思想品德课堂多些活力与精彩。
一、选取适宜话题,诱导学生对话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若没有适宜的交流话题,只是机械灌输,讲解理论内容,很难诱发学生对话欲望,无法产生互动,引发思想碰撞,课堂会是一片死寂。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打造活力课堂,教师就要结合教学目标,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优选话题,并注意话题的指向性,搭建师生对话互动的桥梁,让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展示出来,在多维对话互动中得到知识深化,情感升华。
另外,巧设情境,灵活展示话题。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的知识本身略显枯燥,教师总是以枯燥方式引出话题,也会削弱学生对话激情。而如果借助多媒体、图画等多变方式展示话题,则更能激发学生对话积极性。如教学苏教版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行为与后果》时,多媒体展示“海因茨偷药故事”,引出问题:你是赞成“偷药”,还是“不偷药”,“偷”与“不偷”究竟会出现哪些后果?问题一出,学生纷纷议论起来,积极发言。虽然不一定得出统一结果,但经过对话交流,同学们会更好地认识“行为与后果”间的内在关系。相反地,倘若脱离实际情境,纯粹分析“行为与后果”,知识会变得枯燥乏味,苍白空洞,难以调动同学们的对话情绪。因此,在对话交流前,教师既要优选话题,还要善用多样手段,创设情境,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呈现话题,渲染良好氛围,自然引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与现实情景的有机联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营造平等氛围,促进多向对话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开始认识到课堂对话交流的重要性,增加了对话成分,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但整体而言,对话环境还是比较单向而封闭的,学习氛围显得严肃而紧张,学生不敢说出个性化想法与观点。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明显,依旧被老师牵着走,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与思想的深度交流。实际上,对话交流应该是双方由各自看法与观点中转身,比较对方见解,互相作用与补充,互相借鉴与交融,以他人视角反观自身,得到新体验、新思路与新知识,弥补不足,改正片面理解,达到知识深化。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与环境,将课堂变成师生的交流平台,彼此敞开心扉,多向互动,带来精彩与活力。
如教师面对微笑,富有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放松心情,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交流对话;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声音,尊重其独特感受,包括肤浅的看法、怪异的想法、片面的理解、质疑等等,捕捉闪光点,保护学生对话积极性;教师转变角色,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使学生乐于讨论与探究,教师则参与学生活动,实现师生、生生多向平等互动。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相逢在花季》时,创设“纸条风波”的情境,但对于“主人公”是接受对方心意,还是拒绝?学生显得拘束,不敢“无所顾忌”的表达想法,教师可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说出他们的做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再深入探讨:男女生是否可以交往?在多向交流中认识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三、做好及时评价,延续对话热情
在对话活动中,即时评价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学生大胆表述个人见解时,教师需要运用恰如其分的口头语言,配合眼神、微笑、点头等小动作,让参与对话的同学感受到老师对其发言的关注,在肯定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向上的动力,在建议性评价中发现不足,知道努力与改进的方向,这样,学生的对话激情也会在老师的认可与激励中不断延续,更积极的配合老师,对话交流。同时,教师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对话内容的概括,有“画龙点睛”之效,将散乱内容变成知识系统,提升高度。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对话交流时,教师还要做好及时评价,保护与延续学生的对话热情,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让思想品德课堂在精彩对话中涌动生命活力。
如教学《维护合法权利》的第1框题“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呈现《小保姆与老教授》的情景故事,提问引思:保姆是否可以继承老人的遗产?说明原因。不少学生持肯定意见,这时有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不可以,根据我国继承法: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享有继承权,保姆虽尽到义务,老教授也立下遗嘱,却并非法定继承人,不可以继承。但我国法律允许公民把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因而保姆可获得老人的遗产,却属于馈赠。教师点评:熟悉教材内容,先摆出法律依据,然后分析事实,有理有据,也指出了其他学生未发觉的地方,很棒,值得其他同学学习。于是,这位学生的满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充满对话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只是随意的说“很好”、“很棒”,或者忽视评价,学生的对话热情也会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 范玉.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 河南大学,2013.
[2] 刘芳.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互动研究[D]. 苏州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