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

2015-06-17 00:27
戏剧之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世纪少数民族

廖 晖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1)

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

廖 晖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1)

本文主要分析了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的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将该时期称为音乐的“创建期”,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价值以及影响等多方面作了分析。针对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和评估,最终总结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人类学和音乐形态学双重学术背景和学理渊源。其中,学术重心主要表现在各民族音乐的资料、实地考察以及音乐形态结构等基础理论建设方面,为后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及方法基础,为音乐“拓展期”提供了观念及其他方面的基础准备。

20世纪;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是一个历史性人类学概念,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以“夷乐”“四夷之乐”“夷狄之乐”的身份进入到原宫廷王室,并且由专职乐官掌管,并进行练习培训以及表演和赏悦。广西少数民族在中国民族音乐历史和现实的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创建了极为丰富的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品种,并且为后续音乐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理性认识。本文主要从双重学术背景以及学术渊源领域进行研究,并将其进行发展和丰富。

一、双重学术背景和学术渊源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领域关系。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是伴随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人类学所属民族学﹑民俗学的兴起而于稍后的30-40年代间开始萌芽,并且在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界的关注下,在50-70年代之间开始创建民族音乐研究,因此,笔者将20世纪70年代称为音乐“创建期”,最终总结并归纳出音乐学术成果。具体内容表现在:

(一)音乐学术的萌芽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文化的推动下,中国兴起了人类学和民族理论研究等,在蔡元培的组织下,对全国各地民族学展开了考察和研究,标志着民族学的正式确立,兴起了对民族音乐以及民族乐器的研究等,这一时期也标志着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开始萌芽。之后费孝通等人展开了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形式研究,了解该民族的传统音乐生活﹑音乐类型描述以及乐器专项研究等内容。在研究人类学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学科的特色,并且在音乐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笔者将当今民族音乐学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最终归结为艺术学领域,将其视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起。

(二)基于民族音乐理论发展少数民族音乐

20世纪50年代,和平世界到来,相关民族政策落实,形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环境,并以民族音乐形态描述和音乐类型调查为重心逐步展开研究。基于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一方面,从认识上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轻视和偏见,初步树立了各民族音乐文化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发掘更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发展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来体现少数民族生活,根据音乐类型和音乐形态上的不同特色,显示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形态中包含的音乐再创造价值和理论再研究的及时,同时揭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形态和理论对于推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有着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

20世纪50﹑60年代,历史上出现了人类学分支学科民族学调查,带动了全国少数民族音乐调查和研究,首次展开了大规模﹑大范围的音乐体系研究,拓展对少数民族音乐及其社会历史的调查,了解地方艺术特色,首次获得诸多相关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料,在这些音乐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记录﹑筛选﹑分析和整理,最终总结了16篇关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概述以及音乐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以壮族民歌为代表,描述和分析了壮族民族音乐“种属志”的性质,从而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根据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理论及方法论,对其考察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创建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在创建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各民族中,主要以山歌﹑劳动号子﹑水歌﹑渔歌﹑儿歌以及风俗歌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常见的单声部有独唱﹑对唱以及二声部的重唱和多声部民歌等,广泛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中。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得广西享有“歌海”之称。在创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西地区内共有12个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壮族音乐中基本的形式是民歌,并且还伴有丰富的歌舞音乐﹑民间乐器以及宗教音乐等。例如在歌舞中,捞虾舞﹑扁担舞﹑采茶舞等,富有深层民族意义,体现着民族和社会生活形态。广西少数民族在音乐创建中,从学术研究以及音乐基本形态中,根据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以及民间艺术活动等,最终构建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民间音乐,使得这些音乐在创建和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身鲜明并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格特点。另外,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根据歌谣所反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引歌﹑古歌﹑劳动歌﹑时政歌﹑习俗歌﹑生活歌以及历史传说故事等。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长歌﹑短歌,乐器伴奏﹑无乐器伴奏﹑单声部﹑二声部以及多声部等。除此之外,壮族的嘹歌﹑排歌﹑欢歌﹑侗族的大歌等,都能代表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为后期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基础。

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创建的意义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中,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结晶,以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形式,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不断进步,为后来的音乐创建提供了现实性意义。具体表现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闻名中外,具有传播意义。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侗族花炮节以及京族唱哈节等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歌节盛会。因此,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创建和发展,有助于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艺术交流﹑相互借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发扬各民族音乐特色。另外,随着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研究和创建,基于地方特色音乐的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改革和进步,鼓励文化单位﹑教育事业相互促进,促进资产﹑人才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继续创建和发展作了充分地准备,有利于开辟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升民族音乐魅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双重学术背景以及学术渊源研究的基础上,进入20世纪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和总结,最终归纳出不同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形态。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为代表,在音乐创建基础上研究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音乐的“创建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拓展期”,结合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形态,传承并发展了地方音乐,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创建有着深层意义,提高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和音乐魅力。

[1]刘惠敏,曾美良,张文静.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运用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院,2013(04).

[2]冯光宇,田联韬,张应华.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J].中国艺术研究,2014(20).

[3]崔迎杰,林科,谢嘉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民族艺术研究,2015(13).

[4]杜亚熊,李安然,郭嘉.钢琴键盘上的广西少数民族童谣音乐的研究[J].中国民族大学,2015(18).

[5]王静,雷嘉彦.音乐研究所在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中的作为[J].音乐探索,2015(39).

J607

A

1007-0125(2015)05-0091-02

廖 晖(1971-),女,籍贯:广西马山,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学历:硕士,工作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世纪少数民族
世纪赞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