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切入,提升语用能力

2015-06-16 18:41邴远娥梅兴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切入点农夫课标

邴远娥+梅兴谦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运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找准切入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语段,每一个词句,都能变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素材。

一、扣关键词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句子蕴含的情感一般是通过某一个或几个词语传递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关键词语,能丰富文本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课生发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揠苗助长》时,教师抓住“他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中的“焦急”进行品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谁能说说“焦急”是什么意思?

生1:“焦急”是非常着急。

师:“焦”是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2:写这个字时,一定要注意它的上半部分比“住”多一横。

生3:大家还要注意它的四点底,四点要写在一条直线上哟!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一起书空两遍,然后在田字格里认认真真地写两个,要记得刚才同学的提醒。(生写字)“焦”的四点底是由“火”演变过来的,你们猜文中这把火烧在哪里?

生4:这把火烧在农夫的心里。

师:是啊,农夫心里急得如火烧一般。从这个字还可以想到什么?

生5:看到“焦”,我想到了那个农夫急得汗流浃背,“焦”的四点就好像汗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你真是个想象丰富的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也要和他一样哟。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边读边想象农夫着急的样子。(生齐读)此时,你眼前的农夫是什么样子?

生6:他急得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办?怎么办?我一定要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师: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焦急的农夫,还让我们听见了他的声音。

生7:他急得皱着眉头直跺脚,嘴里嘀咕着:“禾苗啊禾苗,你快快长高啊!”

生8:他急得满头大汗,一会儿弯下腰摸摸禾苗,一会儿站起来摸摸脑袋。

师:同学们,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通过你们的读看到那个心急如焚的农夫。

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词“焦急”,达到了四个目的:①联系语境理解词语;②让学生正确书写“焦”字;③通过“焦急”想象并描述农夫的神态、语言,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四个目的,融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运用于一体,扎扎实实地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抓重点句

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每篇文章中,都会有起统领作用的语句,它们是文章的“魂”。抓住它们抽丝剥茧,层层剖析,文章的内容、情感等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精神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圈点批注等方法用心感悟。学生阅读后抓住了“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个句子,体会到玛丽工作的时间非常长,十分辛劳。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表示时间的四字词语把“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当____的时候,玛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学生的思维展开了,分别补出了“晨曦微露、日出三竿、烈日当空、夕阳西下、夜深人静”等词语。教师请学生再默读这几句话,思考“居里夫人的什么深深打动了你?”并把感悟批注在句子旁。学生有的批注:“居里夫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有的批注:“实验条件如此艰苦,实验环境如此恶劣,实验器材如此简陋,但居里夫人没有放弃,他这种执著的精神打动了我。”

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并自读感悟。看似轻巧地一放,却收到了别样的精彩。一是学生在读中深入理解了句子,感悟了人物形象,陶冶了自身情操;二是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三是强化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这样的教学,由点及面,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很好地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朴素语文教学观。

三、抓表达方式

课文中,很多句(段)的表达方式独特,耐人寻味。抓住这样的句(段)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来阻挡他。——《地震中的父与子》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如此累赘啰嗦地陈述时间?学生通过观察句子的结构,不难体会出,这样写突出挖的时间长,过程很艰难,更能体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克服的巨大困难。有了这样的理解,再让学生读这个句子,学生就会用缓慢、凝重、低沉的语调来读,而不会读得高亢激昂。

2.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他实在等不及了。——《“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短短23个字,却用了5个句号,成为5句话。作者如此使用标点符号是在含蓄地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教师要求学生把句号改成逗号,朗读比较,然后认真观察句子的结构方式。学生经过朗读、思考,明白了这样写突出了“我”想让“父亲”读到诗的急切心情;因为急切,所以感觉时间漫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语气语调。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慈母情深》

这是两个倒装句,描述的内容很简单,表达的情感却很丰富。教师可以用这句话做切入点,设计对比阅读——“我的母亲直起背,转过身来”。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能品味出这样构句的精妙,体会出作者这样表达的良苦用心。在体会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步将作者悲哀、辛酸、心痛中又包含着无限爱意的复杂情感读出来。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让学生模仿这种句式练写一句话。这样,能让学生的体悟更加深刻。

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鱼游到了纸上》时,抓住“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句话,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段的中间为什么用分号?②两种笔法主要区别是什么?③哪些词体现了“细”和“速”?学生通过阅读,悟出文段以分号为界,前半句着重写“工笔细描”,后半句着重写“挥笔速写”;前者强调的是“细”字,后者强调的是“速”字;句中的“一丝不苟”是态度上的细,“像姑娘绣花那样”是笔法上的细,“很快”与“动态”从逻辑联系上看出了“速”,“仿佛”与“游动”从效果上看出了“速”。

如此切入,没有过多地内容分析,而是扎扎实实地在体味语段结构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总之,不论运用何种切入点,教师都要做到两点:

其一,要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利用文本。不要过多地依赖教学参考书以及网上的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要通过反复朗读,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然后根据年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有价值的语言学习运用的切入点,并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

其二,通过切入点,一定要把学生引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来。方向是落实语用的关键,教师只有具备了很强的语用意识,并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策略和行为,努力提升课堂的“语文性”,语文教学才会越来越纯正。

(作者单位:邴远娥,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梅兴谦,秭归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切入点农夫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