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新萍
拉多加湖是俄罗斯的第二大淡水湖,欧洲的第一大湖泊。今天,如果乘坐直升机飞行在拉多加湖的上空,你会发现水下的某些地方,隐约可见许多人造的矩形庞然大物。这是七十多年前的“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头两年冬天,沉入湖底的卡车残骸,其中有些还载有司机。正是他们曾经行驶在这条传说中的“生命之路”上,雪中送炭般把粮食和炮弹运往被围困的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即今天的圣彼得堡。1703年,彼得大帝为打开沙俄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下令在涅瓦河三角洲的一个小岛上建立要塞,随后扩建成城,并于1712年迁都至此,从此成就了一个世界史上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二战”期间,它创造了被围困900天而屹立不倒的战争史奇迹。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全面爆发。8月,希特勒对列宁格勒发起了猛烈攻势。9月8日,德军攻到了拉多加湖,切断了列宁格勒和其他地区的陆上交通线。正是这座从沼泽地里拔地而起,凝聚着俄国人民勇敢不屈的灵魂的城市,让希特勒速战速决的计划化为泡影。德军进攻多次未曾得逞,损失惨重,希特勒决定“用饥饿来扼杀这座城市”,在外采取狂轰滥炸的策略。于是,列宁格勒军民遭遇了史上最血腥的长达900天的封锁。围困初期,城中人口将近300万,到1944年1月苏军全面突破包围圈时,城中只剩下56万人。
饥饿成了最大的灾难。城里的粮食供应日趋紧张,无法得到补给。空中运输十分困难,一昼夜只能飞五六次,可谓杯水车薪。市苏维埃不得不一次次降低粮食供应标准,但即便如此,城中每天仍需要将近500吨面粉。想要运来这些粮食,人们只能把目光锁定地处列宁格勒东北的拉多加湖。
1941年8月底,列宁格勒还未被全面封锁时,苏联国防委员会就下达了一条有关水上运输的命令,其中明确指出了组织拉多加湖水上运输的一系列措施。在湖的西岸距列宁格勒55公里处开始修建奥西诺维茨码头,它离伊林诺夫铁路线上的拉多加湖站不远。9月12日,从拉多加湖的东岸向奥西诺维茨码头驶来了两艘大船,载着626吨的谷物和116吨的面粉。于是封锁期间的交通命脉——传说中的“生命之路”就此开始运行。直到11月15日因湖水结冰而被迫关闭,这条水上航路一共为列宁格勒运来了2.4万多吨谷物,1130多吨肉类、奶制品及其他货物。而这些是列宁格勒城内二十多天的生命需求。
这一年秋天的水上运输只是拉多加湖生命运输线上谱写的第一个篇章。到了被封锁的第三个月,即11月,水上运输因为湖水开始结冰不得不停止运行,城内的粮食储备也几乎消耗殆尽,形势十分严峻,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做出决定,要修建一条冰上运输干线。
是谁想出了这样一条冰上“生命之路”?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军事历史学家米罗斯拉夫·莫洛佐夫如是说,“1941年以前冰上交通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在苏芬战争中,步兵168师正是通过拉多加湖的冰上通道得以成功增援皮特基亚兰塔地区……11月25日拉多加湖开始通航,而事实上5天之前冰上交通就已经开始了。筑路勘探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冰道上用标杆标明走向,与此同时,车夫们用马拉雪橇的方式进行试验性运输,后来才是汽车。”由于湖上冰层的厚度尚且不够,每辆雪橇只能运载两袋面粉,从东岸运往西岸需要将近10个小时。广袤的拉多加湖面被皑皑白雪覆盖着,车队经常会迷路,有时候甚至会莫名其妙又走回原点。
与此同时,为汽车运输所做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着。湖东岸的奥西诺维茨在悄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司机和筑路工人们在明亮的篝火旁烤火取暖,沿岸的森林里停满了汽车,数百位司机们就坐在卡车的驾驶舱里,以战斗的姿态时刻准备着。
修建一条冰上公路,其工程的艰巨复杂程度难以想象。这条冰上航线的开辟是数以千计的平民和军队工兵们肩并肩,克服重重磨难携手完成的。这些平民通常是附近各个村庄的集体农庄庄员,他们砍伐树木,修筑了通往拉多加湖的汽车公路。军队工兵们的任务则是在冰上修建长达30公里的通道。筑路工人们沿途设置了路标,修建仓库、取暖点、补给站和医疗站,还有电话和电报等通讯站。为了避开敌人的侦查,需要想尽各种办法伪装隐蔽。开始的几个月里,拉多加湖上只有一些临时的建筑设施,慢慢地,一个个解决办法相继出炉。1941年11月24日,上面决定再修建102号军事汽车干线。这样一来,往列宁格勒去的运输通道就有两条。次年1月起,冰上运输开始有序进行:两条环状路线均方向明确,每一条单向40~50公里,一条货物运输线开往城里,另一条供回程的车行驶,载着疏散的妇女、儿童、伤员以及贵重文物运往大后方。
当然,德国人花了很大的力气试图破坏、阻断“生命之路”,不过他们的远射程炮在狭窄的“生命之路”上起不到大的作用。而且,列宁格勒方面军派出了大量的高炮部队、机枪连负责保卫“生命之路”的安全,1941年-1942年的军事地图上显示,这样的据点有二十多个。
然而,行进在这条“生命之路”上,要面临的艰难险阻还有很多,动辄便是生死的考验:致命的严寒,刺骨的寒风,无情的暴风雪,还有冰窟窿的威胁——冰层破裂的声音,像炮弹声一样令人恐惧。行驶在冰道上还必须遵循一个规律:由于脆弱的冰层无法承受长时间的重压,不能连着一个月都沿着同一条通道运行,这就决定了必须经常变换航线。所以冰窟窿不知何时就会出现,有时候能达到三米的宽度,往往又是被雪覆盖,很难被人察觉。在“生命之路”开始运行的前两周,就有157辆汽车没有通过冰路。司机们只好敞着车门开车,以便能在落水的前一刻从车中逃命,但不是所有的司机都能那么幸运。这两个冬天里,大约有1100辆汽车落水,每四辆车中就有一辆。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在拉多加湖上空可以看到的矩形物体。
O.H.皮萨连科曾经是一位助理军医,他回忆道:“炮弹打到冰上——冰块和炮弹的碎片溅到高空。冰路受到震荡,在你脚下颤动,然后就看见像蛇一样的裂纹从弹坑四周四散开去。接着浑浊的湖水慢慢涌了上来。这个时候你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人作对:外面的空气,‘叛变的冰。没有什么比拉多加湖的严寒更可怕了……后来,驶来了一队雪橇马车的车队。我很兴奋:终于有人从大后方赶来了!立刻往那边跑去。只见马儿们安静地走着,一个跟着一个,雪橇上堆放着一袋袋面粉,车夫一动不动地坐在上面。我招呼着他们,马车便停了下来,但是人们却一动不动。没有人从上面下来。原来车队之前在湖上迷了路,车夫们早已经冻死了。”
不过对司机们而言,在这冰天雪地里,还有一群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守护天使。“生命之路”上安排了有三百多名调度员,他们的任务是疏散汽车,指挥路线方向,随时监测冰面的完好程度,充当冰上公路的安全保卫员。司机B.и.谢尔久科回忆道:“塔尼娅穿着毡靴、棉裤和短大衣,站在岗哨上。外面还套着一件白色的大褂用来隐蔽。她一边肩上挎着卡宾枪,另一边是防毒面具,腰上缠着子弹带。白天,她的手上总是拿着一面红色的小旗,晚上就拿着信号灯……所有人都觉得她很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脸颊已经冻得乌青了。”
除了调度员,这条冰上航线上像塔尼娅这样的工作人员数以千计,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潜水队员负责打捞沉下去的汽车,医护人员挽救受伤和冻僵的人们,修理队负责处理汽车的故障……1941年-1943年间,为“生命之路”服务过的人超过两万,他们之中究竟有多少人牺牲,这里又上演过多少个无声无息的悲剧,至今仍是一个谜。
1942年4月中旬,随着气温上升,湖上的冰面很快消融,冰面上积起了大量的水。整整一个星期里,汽车都是在近半米深的积水中行驶。到最后汽车甚至无法到岸,人们只好徒手把货物运到对岸。再继续在冰上行驶是很危险的。4月21日,冰上通道关闭,但实际上一直运行到24日,因为有一些司机不顾关闭通道的命令,坚持继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湖水开始解冻,汽车停止在通道上行驶之后,沿途工作的工人们徒手从湖东岸往西岸运来了65吨的粮食。对于被围困的第一年的冬天,“生命之路”的意义尤为重大。输往列宁格勒的货物共计34.3万吨,包括军火弹药、粮食、燃料;疏散人口近50万,此外还转移出大量珍贵文物。与之相比,空中运输只贡献了前者的百分之一。“没有‘生命之路,列宁格勒早已沦陷,因此这个名称名副其实。”莫洛佐夫说道。
在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历史上,有一个问题研究甚少,这就是在拉多加湖上曾经尝试修建过铁路。1942年一1943年间的冬天,人们从拉多加湖两岸分别开始修建长达35公里的木制铁路桥。这架桥梁本是要将拉多加湖边的卡博纳站和西边的拉多加湖站联系起来。两条轨道——窄轨和普通轨道同时修建。起初由潜水员考察湖底,然后由建筑工人们(基本上为女性!)在冰上凿出窟窿,将木桩打入湖底,再在上面铺上桥板,装上铁路路基。工人们拼命赶工,晚上就在冰上搭帐篷过夜。到1943年1月中旬,铁路工程几乎完成了将近一半。铁路钢轨上已经有一些火车开始运行,参与帮助修建工作。直到1月18日,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前线的苏军集团军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成功建起了一条狭窄的陆上通道,相应地,这条铁路便没有了修建的必要。曾经的艰辛和努力在顷刻间仿佛变得毫无意义,或许,这也是为何人们甚少提及这条铁的“生命之路”的原因。
其实,“生命之路”还包括一条鲜为人知的地下运输线。为了向列宁格勒供给石油制品,保障军用燃料,1942年5月-6月,修建出了一条35公里长的石油管道,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湖底。1942年6月-1943年3月,通过这条管道往列宁格勒输送了四万吨燃料。
拉多加湖畔的奥西诺维茨村,如今就坐落着一座名为“生命之路”的博物馆,它始建于1972年,隶属于海军博物馆。馆内设有五个展厅,详细展示了从1941年11月底到1943年3月底为止“生命之路”的修建过程和运行历史,并展出文件、照片、线路图、轮船、飞机模型等战争遗物。1990年,在卡博纳村又建起了另一座“生命之路”博物馆,它隶属于“列宁格勒突破封锁”博物馆一文物保护区。这两个村庄,都是当年“生命之路”上忙得热火朝天的码头和铁路枢纽。今天的俄罗斯人,尤其是列宁格勒州的居民,永远不会遗忘这段曾经赐予他们生机和希望的“生命之路”,更不会忘记所有在这条路上为他们奔波过、洒过汗水和热血的那些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