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马六甲

2015-06-16 19:43马洪文
世界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马六甲船队三宝

马洪文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座古城。1402年,来自苏门答腊的拜里米苏拉王子以马六甲城为首都,建立了强大的马六甲王朝。中国古书上把它译作“满刺加”,其领土包括了大半个马来西亚半岛,柔佛海峡以南的淡马溪(新加坡)也在其内。该王朝经历了八代苏丹的统治,到1511年被东扩的葡萄牙入攻占,后来又相继饱受荷、英、日等殖民统治的蹂躏。

如今的马六甲市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西海岸,它面对马六甲海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处,是来往船只的必经之地。明初,我国就和“满刺加”保持着友好关系,永乐帝曾派大臣尹庆造访该国,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

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必访马六甲。国王隆重迎接中国的友好使者,大力支持郑和远航,不仅提供物资援助,还允许明朝建立官厂(仓库),存放货物。那官厂规模宏大无比,实际上起到了转运站的作用。郑和船队每次到达“满剌加”,不仅要在此地休整队伍,补给物资,还常常把船队分划成若干个支队,分头去附近国家访问、贸易。去各国的船只完成任务之后,还要回到马六甲聚齐,等候5月中旬西南信风的光临,集中返回祖国。

郑和下西洋的二十多年间,马六甲王朝曾经有三个国王和26批次使臣先后访问了中国。明朝每次都馈赠重礼,以贵宾款待之。公元1460年,永乐大帝还将汉丽宝公主嫁给马六甲第六代苏丹曼苏尔沙。马六甲古城至今还保存着汉丽宝公主井和与三宝太监郑和密切相关的三宝山、三宝井和三宝庙等古迹。

清晨,我们的旅游大巴开到了马六甲老城中心,三宝山(亦称中国山)的脚下。这座山目测不过几十米,平缓的两个山丘沿着坡逶迤而下,绵延到路边。早在1409年,郑和第一次远航时,曾在山上扎过大营;曼苏尔沙苏丹也曾在山上建过富丽堂皇的宫殿,供汉丽宝公主和她的五百多名侍从居住。1641年荷兰人攻下马六甲之后,将这座山改成了基地。山上山下的宫殿、营寨经过了几百年历史的涤荡,早已踪迹全无。近代,一位叫李伟庆的中国船商买下了这座山,并划定26亩地作为墓园。如今,这里大约有12500座中国人的坟墓,最古的可以追溯到明代,于是此处成了埋葬中国人最多的海外陵园。

三宝庙是座道教庙宇,面积不大,有三重院落。外院空空,只是在大门口上悬着“宝山亭”三个大字。进第二道门,前边有一座三开间的殿堂。三间分而不隔,供奉着三位民间大仙。此庙不收门票,平日香火不断,烧香祈福的自然多为华人。

这座院落的精彩部分在二道门两侧的角落。左边角里面有一眼大井,直径二米有余,井盖被紧紧封死,它就是著名的汉丽宝公主井。这井是曼苏尔沙于1459年为迎娶中国公主开凿的。传说喝了这口井水的人,无论远行千里万里,最终总会回到家乡。1677年荷兰人曾怀疑有人往井中投毒,封死了这口井。但如今它的灵气犹在,当地人有什么疑难,都会来到井边许愿。就这样,“公主井”变成了马六甲人的许愿池。

院内右边角的旮旯里,露天戳着一尊仅有1.5米左右的黑色石雕像,基座约高60厘米,石像高不及1米,其颜面端庄,宽袍、大带、广袖,身着披肩,手按宝刀——此公便是涉沧溟十万余里,为朝廷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的三宝太监郑和。

仔细察看石雕的基座,发现竟是一个技法平平的当代作品。经过询问才得知,三宝庙中原来确有一座郑和雕像,后来被人盗走。这里摆着的是个充数的替代品。

导游告诉我,庙的后院还有一口不大的井,是当年郑和率人开凿的。我只身走进了略显荒凉的第三道院,见一口再普通不过的水井孤零零地立在院中,井上扣着一个圆锥形的井盖。传说此井泉水颇旺,常年冒着气泡,由于井上加了锁也就无缘近观了。作为当今马六甲唯一可信的郑和时代的遗存,这口不显眼却大名鼎鼎的三宝井居然凄凉地躺在远离游人视线的角落里,如果不遇上爱刨根问底的人,它的庐山真面就难为人所知了。

离开三宝山,我们登上大巴朝马六甲港驶去。海风习习,波浪滔滔,望着繁忙的港口,我的思绪又飞向了明朝永乐年间。单说郑和第一次出海,船队共27800人,携1500吨大船62艘,这是何等庞大的远洋之师啊!此时的西洋人还认为大海是个“无底洞”,正在望洋兴叹呢!

又过了81年,意大利的哥伦布才发现了美洲大陆;再往后推37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圆了绕行地球一周的梦。哥伦布船队只有3只不过100吨的船和90名水手。麦哲伦船队有60吨到130吨的船5只,载水手256人。等他的船归航,仅剩下一条船和18名水手。其余的人,包括麦哲伦,个个葬身鱼腹。从科技水平、造船技术和航海业绩看,中国无疑是600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的海洋大国。

郑和下西洋当然是为永乐大帝的政治理想服务的。朱棣所追求的是把天下各国统统纳入天朝的礼制体系中,使“威德遐被,四方宾服”。为了促进这崇高理想的实现,大明对海外诸夷采取了少取多予,“厚往薄来”的政策。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要赠送大量的财宝、丝绸、瓷器……从不掠夺别国的财富,从不侵占别国的领土,显示了中华大国的泱泱风范。再看后来兴起的西方列强,他们凭着坚船利炮,到处烧杀抢掠,坑蒙拐骗,疯狂地推行殖民主义,瓜分了地球上所有可以劫掠的土地。“郑之队”与他们相比:一个文明,另一个野蛮;一个是友善使者,另一个则是江洋大盗,两者泾渭分明、清浊立见。

令人扼腕的是永乐的“开放”政策没有持续多久,便被一纸“禁海令”绞杀,开始长期的闭关锁国,到了清末甚至沦落成西方列强竞相宰割的鱼肉。历史翻过了600多年,如今,站立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制造业世界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的强大中国。而马六甲于今日之中国,依旧是通往世界经济生命线上的咽喉,国外大量的石油、原材料,中国大批大批的制成品仍然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运出。

近几年来,印度洋海面并不平静,有海盗的肆意和猖獗,也有大国炫耀武力的喧嚣,使得每一个怀有忧患意识的国人无不注视着海峡以外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好想去马六甲看看。”不少中国游客之所以这么想,一半是出于怀古之幽思,另一半是出于对时局的关注。

写到这里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花絮。2002年,有位叫孟席斯的英国退役军官,他经过苦心孤诣的研究,写出了一本名为《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的书。在这本书中,他向世人宣布,是中国人郑和率先完成了环球航行的伟业。“郑之队”到了南美洲、大洋洲,而且穿越了加勒比海。

记得有一位澳洲女导游也曾介绍说,郑和登上澳大利亚海岸要比库克船长早好几百年。她的信息可能是来自孟席斯的那本书。但是国际上有许多权威专家并不认同孟氏的观点,因此,中国人是不是发现了澳洲,还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等上若干年,直到这场学术之争有了眉目,再下结论。

猜你喜欢
马六甲船队三宝
中药急救“三宝”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五彩斑斓马六甲
家有三宝
“岑溪三宝”有真味
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成功举办
油画《马六甲古树》
写人有“三宝”
马六甲山羊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