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优雅如杨绛

2015-06-16 11:48张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凡尘知性我们仨

张敏

认识杨绛先生,是从教读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老王》开始的。《老王》是一篇文质朴实无华,特别耐人寻味的叙事散文。通篇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回忆了在那个人情冷漠的特定年代,一位人世间最平凡不过的底层百姓——靠蹬三轮车艰难度日的老王,与杨绛先生一家发生的几件凡尘琐事。追怀了这位遭遇不幸但个性善良的人生过客,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难以释怀的“愧怍”之情。

就是这份“愧怍”,深深感动了我,也吸引我走近她,爱上她,更敬仰她。我开始关注她的作品:《干校六记》《洗澡》《走在人生边上》《我们仨》《杂忆与杂写》等,特别喜欢读杨绛先生的散文。读杨绛先生的散文,就如同听一位亲切而睿智的长者不喜不悲却又扣人心弦地娓娓道来,平静地讲叙着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我固执地以为杨绛先生的散文,就像一块浑然天成的温润宝玉。杨绛先生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记一个人,都能格外客观、分外理智地冷静记叙,善用白描的手法,毫不夸张,毫不掩盖,毫不偏袒。尽己所能地告诉读者一个真相,一个事实,将个人的爱恨好恶竭力隐去,不失偏颇,极端负责地任读者去思索、体会和感受文字背后的真相,宛如一方宝玉的晶莹剔透。尽管,杨绛先生笔下所叙尽是居家小事,凡尘琐事,人世俗事,如同邻人亲属间絮叨攀话,却于琐碎朴实间流淌着一股从容淡定的乐观豁达,一份随遇而安的不卑不亢。人说:“小女子散文”多是些鸡毛蒜皮、风花雪月之事,要么无病呻吟,难免矫揉造作。而杨绛先生文采里的家事、琐事、俗事,却迥异于当下的“杯水风波”,而是蕴涵着大智慧、大胸襟、大世界,涌动着历经沧桑之后的浩然正气,宛如一方宝玉的温婉圆润。

文如其人,杨绛先生作为一位文化名人、知识女性,周身洋溢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性优雅。杨绛先生家世优越,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17岁与钱钟书一见倾心,结下良缘。从此夫唱妇随,志同道合,相夫教子,一直被钱先生昵称为“最好的妻”。在《我们仨》的温情世界里,杨绛先生也心甘情愿地“我不属于向上爬的典型,也不属于混饭吃的典型,我只满足于当个贤妻良母”。

杨绛先生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爱生活的聪慧女人,是一个爱父母、爱丈夫、爱儿女的多情女人,是一个洞察世事、处事练达、有胆有识的知性女人,是一个百折不挠、宠辱不惊、从容豁达的优雅女人。春风得意不癫狂忘形,运交华盖不气馁志短,困境之中求生存,泥泞路上向前行,黑云压顶望光明,孤苦伶仃善其身。杨绛先生做人的境界在目前利字当头、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显难能可贵。

杨绛先生的一生历尽沧桑,不说风华正茂、大展宏图时却噩梦般地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百般摧残,单是晚年时亲自送走身边的两位至爱,都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可杨绛先生以其天空般的胸怀举重若轻地化解了。不仅如此,还从未中断过读书、写作、翻译,杨绛先生将自己的才情奉献给普生大众,时时尽显知性优雅之气。

杨绛先生在103岁的生日之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在艰苦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就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就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朴素又极富哲理的话语,透出一份智者的超脱,一份知性的优雅。

杨绛先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尽的经典著作。

猜你喜欢
凡尘知性我们仨
我们仨
枫叶知秋
凡尘多少事,都付一梦中
读《我们仨》有感
知性优雅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千年龟
“知”情知性
万人如海一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