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教士马若瑟的汉语词类研究

2015-06-16 15:29赵欣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摘 要:马若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和研究集中反映在《汉语札记》一书中,此书对汉语词类进行了系统翔实的梳理整合,不仅为欧洲人学习汉语词类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国学者的汉语词类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马若瑟;汉语词类研究;汉语札记

一、马若瑟汉语词类研究概况

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清代法国来华的著名耶稣会士。他随同白晋在1698年来华传教,1733年迁居澳门,1736年在澳门去世。马若瑟一生著作颇丰,在华近四十年,著有《汉语札记》、《六书实义》、《书经时代以前时代与中国神话之寻求》、《中国古籍中基督教主要教条之遗迹》、《耶稣会士适用之拉丁语汉语对照字汇》及《诗经》《书经选》、《赵氏孤儿》等著作的翻译,共有二十余种。①

马若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明确地将汉语口语、通俗语体词类和高雅文学作品中的汉语词类区分开,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口语和书面语;第二,认识到虚词在汉语词类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并作了详细的举例和阐释。

将口语和通俗语体的词类加以区分显示出马若瑟词类观的先进性。纵观所有传教士的汉语语法著作,唯有《汉语札记》一书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对于口语和书面语有较大差异的近代汉语来说,这无疑是创新和有积极意义的做法。由于传教士不可能对文言书面语理解到像真正的中国人一样,所以马若瑟《汉语札记》中的两部分词类以口语和通俗语体的词类为重点。《汉语札记》第一编用了两章的内容详细分析了汉语词类,在第一编第一章里读者就能读到这些清楚的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但作者又立即否决这些词类在汉语中的意义,因为他反对西方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运用西方语法框架和术语。他强调汉语是没有词形变化的,例如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没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接着他列举了一系列的汉语短语加之证明。不过,在描写名词时,马若瑟还是把拉丁语的格用于汉语之中:

属格:名词后面加“的”

与格:名词前加“于∕于∕与∕和∕对∕替”

宾格:名词直接跟在动词后面

呼格:名词后加“阿”(啊)

夺格:只有在表示材料材料补语时,才会在名词后面加上“的”,这是唯一的情况。②

对于马若瑟认为十分重要的“虚词”,他将它分为“某些字”和“虚词”。前者指仍然保留有明显的名词性或动词性特征的词,后者指只出现或者主要出现在虚词位置的词。在其列举的16“某些词”中,可以看到“把”、“得”这样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划分为虚词类的词,也有“一”、“心”、“气”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

在“虚词”这一章,马若瑟还对其进行了分类,否定类、增加类、缩减类、句首类和句尾类更细化了虚词的功能类型。否定类虚词包括7个,表示“不,不要,还没有,没有”。增加类虚词包括10个,表示“多,很,非常”等意思。缩减类的虚词表示的意思有“只,只有,很少”等。句首类和句尾类虚词基本上是表达情感的感叹词,用来引领或结束一个句子。③虽然在第一编第二章有有关虚词的举例,但读者也许会有些迷惑,因为马若瑟划分的标准不明确,不管怎样,51个虚词的解释举例,足以了解他研究构成汉语“特质”的词类的方法。

《汉语札记》第二编关于高雅文体的词类,马若瑟只单列“虚词”一章,如“之”、“者”、“也”等古汉语文言常用虚词。因此,我们可以说马若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在于虚词。“虚词”这一概念源于中国人对实词和虚词长久以来的理解和认同,而马若瑟将众多汉语虚词罗列出来,一一解释,虽没有划分到现代汉语的“连词”、“助词”、“介词”等细条目,总的方向是没有错的。

在《汉语札记》之前,马若瑟可以参考的汉语语法著作屈指可数,只有卫匡国的《中国文法》和瓦罗的《华语官话语法》,因此《札记》可以说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杰作。首先,这部著作的作者阅读了大量汉语著作典籍,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在《札记》中引用一万多条例句,这些例子更有利于学习者直观地学习语言。他认为汉语学习不在于研究复杂的语法规则,而是应该着重多读汉语著作以此提高汉语水平。

二、马若瑟汉语词类研究的特点

从对《汉语札记》的取名上也可以看出,马若瑟更多地是把它当成一本全面描写中国语言和文学的课本来编写的。马若瑟在自身已经全面了解汉语词类的基础上,极尽可能地将汉语词类展现给汉语学习者,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地道地使用汉语的人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汉语语法。

《中国从报》从1832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评价《汉语札记》的文章。1832年第一卷,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6-1861)发表文章,简单概述《汉语札记》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④他在文章结尾写到:“该书收集了如此之多的实用词组和句子,必将会给学习汉语的人提供帮助。汉语的语法规则通过例句的讲解得以体现出来,汉语章法结构是不确定的,如果仅仅教授一些语法规则,对于初学者而言用处不大……”⑤

注释:

①(丹麦)龙伯格著.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李真,骆洁译.张西平审校[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页

②卡萨齐,沙丽达.汉语流传欧洲史[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11,103页

③(丹麦)龙伯格著.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李真,骆洁译.张西平审校[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03页

④董海樱. 西人汉语研究论述-16-19世纪初期[D].浙江:浙江大学,2005,55页

⑤Bridgma,“Premare's Natitia Linguae Sinicae”,in The ChineseRepository,Canton,1832-1851,Vol.Ι,pp.152-155

作者简介:赵欣,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风景园林系,现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