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并列式复音词研究

2015-06-16 15:04:49司俊飞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复音词论语

摘 要:《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并列式复音词是汉语词汇史上最早出现的复音词类型之一,研究《论语》并列式复音词对古汉语专书复音词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语义、词性、语序、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对《论语》并列式复音词做细致入微地探讨。

关键词:论语;并列式;复音词

引言

并列式复音词是由两个意义上相同、相反或相关的成分组成,它是汉语词汇史上最早出现的复音词之一,也是先秦汉语复音词中公认数量最多的类型之一。[1]王力先生说:“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2]研究《论语》中的并列复音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先秦口语中复音词的使用情况,对先秦复音词研究甚至汉语词汇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所采用的《论语》版本主要是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先生注释的《论语译注》,并参考杨树达先生的《论语疏证》和国学经典系列图书《论语》。

一、从语义看构成

根据并列式复音词两个组成成分的意义关系,可分为相同意义并列、相类意义并列和相反意义并列三类。

(一)相同意义并列

我们所说的相同意义是就他们的一个或几个义位而言,不是所有的义位都相同。“必须是两个词的某一义位的中心变体相同,这两个词才是同义词”。[3]所以说相同意义并列允许词语的附属意义存在细微差别。这种类型的复音词,两个参构语素在古代训诂材料中往往表现为同训关系、互训关系或递训关系等。

从构成的同义并列复音词的词性来看,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1.名词

予死于道路乎?(子罕篇第九)《说文》解释:路,道也。道,所行道也。路、道同义。

2.动词

邦无道,免于刑戮。(公冶长篇第五)《说文》解释:刑,刭也。戮,杀也。《汉语大词典》解释:刑,杀、割。刑、戮同义。

3.形容词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尧日篇第二十)《汉语大词典》解释:困,窘迫。穷,困窘。“困穷”义为艰难窘迫,“困”和“穷”都有这层意思。困、穷同义。

(二)相类意义并列

相类意义并列“指构成复音词的两个语素虽然具有不同的义位,但却有部分义素重合,因而带有同类性质”。[4]“从义素分析的角度看,类义词是重在以限定性义素彼此区别,又因某方面的联系而共处一个语义场中的词”。[5]

从构成的类义并列复音词的词性来看,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1.名词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篇第八)《汉语大词典》解释:笾和豆指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二者同为礼器,只是制作材料不同。

2.动词

孔子沭浴而朝。(宪问篇第十四)《说文》解释: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沐”和“浴”都有用水清洗的意思,只是二者清洗对象不同。

3.形容词

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阳货篇第十七)刘宝楠正义:“以‘恶理训戾,以‘多怒训忿。”

(三)相反意义并列

相反意义并列的复音词,从义素分析的角度看,“中心义素和一部分限定性义素都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6]这些义素要么是互补关系,要么是反向关系,要么是极性对立。

从构成的反义并列复音词的词性来看,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1.名词

鲁卫之政,兄弟也。(子路篇第十三)同辈、男性是“兄”、“弟”共有的义素,但是年长为兄,年幼为弟,二者构成反义对立。在此译为同姓诸侯国。

2.动词

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日篇第二十)《汉语大词典》解释:出,自内而外,与“入”相对。纳,入,使入。“出”和“纳”构成反义。

3.形容词

吾党之小子狂简。(公冶长篇第五)“狂简”为志向高大之貌。“狂”为志向高大、勇敢进取;“简”为怠慢,不思进取。因此,“狂简”是相对意义的组合。

从上述可得:从语义角度看,《论语》中的复音词可分为同义、类义、反义复音词三类,每一类大体都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不过仍以名词居多,形容词较少。而发展到后世,动词、形容词的数量逐渐增加,并出现了量词、方位词等不同词性。

二、从词性看构成

从词性看复音词的构成,在《论语》中有两大类情况:一种是某一词性的复音词是由与它同词性的单音词联合构成。一种是某一词性的复音词是由与它不同词性的单音词联合构成。举例如下:

(一)名+名——名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子张篇第十九)

(二)动+动——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季氏篇第十六)

(三)形+形——形

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阳货篇第十七)

(四)名+名——动词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为政篇第二)

(五)动+动——名词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泰伯篇第八)

(六)形+形——名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雍也篇第六)

从上述可得:从词性角度看,用A、B和AB比较,存在词性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其中又以词性一致的情况居多。与后世相较,《论语》词性分类较少,只有六种情况。而据程湘清的《论衡》、《世说新语》复音词研究,相同或不同词类的结合情况分别有十种、十五种。这一则体现了在《论语》时代,复音词数量还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复音词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因而并列复音词也大量出现,一则体现了词汇运用更加灵活。

三、从语序看构成

从语序来看,相比较于先秦时代及后世,《论语》中出现了一些同素异序词,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一些并列复音词的特点。下面分别讨论之。

(一)与现代汉语相比, 古今形式相同, 均为AB并列式

汉语词汇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因此虽然古今形式相同,但是词义却有相同、扩大、缩小、转移几种情况。要强调的是本文所说词义相同指词的中心义位古今没有发生变化。

1.古今词义相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篇第一)朋友古今异义基本没有变化。

2.古今词义扩大或缩小

可使与宾客言也。(公冶长篇第五)这里“宾客”指外宾,今指客人的总称,范围扩大。

3.古今词义转移

焕乎其有文章。(泰伯篇第八)这里“文章”指礼仪制度,现在的基本意义指篇幅不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与现代汉语相比,《论语》中出现的,古今形式相同的并列复音词还有很多,如:耻辱、出入、道路、粪土、干戈、疾病、饮食、颜色、文章、刑罚……

(二)与现代汉语相比,形式相反,只有BA并列式

有民人焉。(先进篇第十一);四海困穷。(尧曰篇第二十)《论语》中“民人”出现1次,“困穷”出现1次。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说“人民”、“穷困”,语序刚好相反。

(三)同时代或后世出现了BA并列式

如在《论语》中用“朋友”、“室家”、“言语”、“兄弟”,而在其他书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朋”、“家室”、“语言”、“弟兄”等形式相反的用法。

从上述可得:从语序角度看,参照现代汉语,《论语》中出现的并列复音词,大都延续至现代,而且语序发生变化的极少,充分说明了《论语》中这些并列复音词的稳定性。伍宗文在《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称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有300余对[7],高明《中古史书词汇研究》指出中古史书同素异序复音词非常多[8]……可见,从先秦时代开始,词汇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但是到了现代汉语,大量的异序词只有一种形式被保留下来,而另外一种形式被淘汰。而经几千年的发展,《论语》中的并列复音词大都以原貌被保存下来,没有被历史淘汰,说明了《论语》用词用语的常用性、口语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

《论语》中并列式复音词的词义与参构语素义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有的并列复音词的词义就是语素义,但有的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变化,或是改变了词义,或是外延、内涵有所扩大或缩小,具体表现如下:

(一)词义等同于语素义

有民人焉。(先进篇第十一)“民人”指人民、百姓。意义同“民”。

(二)词义大于语素义

而某动干戈于邦内。(季氏篇第十六)《汉语大词典》解释:干,盾牌。戈,戟,都是武器名。“干戈”泛指武器。词义在范围上大于语素义。

(三)词义小于语素义

吾党之小子狂简。(公冶长篇第五)“狂简”义为志向高大之貌。“狂”为志向高大、勇敢进取;“简”义为怠慢,不思进取。“狂简”是一个偏义复词,只取“狂”的意义。所以,词义小于语素义。

(四)产生新词义

是社稷之臣也。(季氏篇第十六)《说文》解释:社,地主也;稷,五谷之长。“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之神。这里“社”、“稷”组合后表示国家。词义发生了转移。

从上述可得:从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来看,词义与语素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且词义等同于语素义的情况也非常少,大多数的词义都会发生变化,其中又以词义的扩大和转移为多。多通过引申、比喻、借代、转移等方式演变。《论语》中并列复音词这一方面就已经体现了这一趋势。

五、结语

通过上述从语义、词性、语序、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对《论语》并列式复音词做的细致入微地研究讨论,我们可以简略概括《论语》时代并列复音词的一些特点:首先,语义关系主要表现为意义相同、相类、相反三种情况;其次,词性以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次之;然后,现代汉语词汇大多保留了《论语》中并列复音词的语序,表明这些词汇具有口语性、常用性、稳定性;最后,大多数并列复音词的词义都向多义发展,展示了词义的丰富性。

注释:

①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222.

②王力.汉语史稿(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2.

③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3.

④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3.

⑤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231.

⑥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33.

⑦伍宗文.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3):86-99.

⑧高明.中古史书词汇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0,72.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胡敕瑞.《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5]洪帅.《孟子》并列式复音词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9,31(6).

[6]陶建芳.《论语》复音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简介:司俊飞(1991–),女,河南信阳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汉语史。

猜你喜欢
复音词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诗 经》单纯复音词研究
文教资料(2014年33期)2014-04-07 05:27:23
近二十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