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2013-04-16 10:07贾清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复音词新义大词典

贾清妍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总论

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中古汉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东汉至隋末这一时期大约四五百年间的文献、特别是富含较多口语文献的语言。”①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整个汉语词汇史的一个重大转变,对于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关注最早可以追述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 的 《词汇的发展》 这一章就曾对该时期的葡萄、苜蓿、师子等若干词语进行过开创式的探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力先生又在 《汉语词汇史》一书中再次强调了中古汉语以及复音词研究的重要性。1989年,潘允中先生出版《汉语词汇史概要》一书,明确分析了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同年,史存直 《汉语词汇史纲要》一书明确指出两汉以后,复合词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多,在构词方式上也有了新的发展。1998年,向熹在前代学者研究基础之上,写成了汉语史的又一力作 《简明汉语史》,该书的中编对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作了详尽论述。可以说,该书是对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较为系统的一部汉语史专著。

由此可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于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仅涵盖在少量的汉语史论著中,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八十年代以后,才有大批学者对复音词进行了断代的或专书的研究。此后,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取得了大批新成果。

二、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的新成果

近二十年来,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成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方法日趋成熟

学者们在继续运用传统小学中文字学、训诂学的理论知识对复音词进行考释的同时还结合现代语言学的描写语言学以及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对词语进行具体的分类描写与比较,以此来总结中古汉语复音词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此外,在复音词的统计工作方面,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描写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电脑建立封闭的语料库,以期对复音词进行更好的穷尽性的统计。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应用使得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复音词语料日渐丰富

随着中古汉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语料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世说新语》、《论衡》等一两部专书,专书语料日渐丰富,可以概括为小说类:如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 《裴启语林》;志怪小说 《搜神记》、《异苑》等;史书类:如 《三国志》、《南史》等;佛典类:如 《百喻经》、《洛阳珈蓝记》 等;碑刻类如 《东汉碑刻》、《中古墓志》等。

此外,北魏贾思勰的所著的农书《齐民要术》,也因其内容保存了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分俚语、口语资料而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另外此期的语言学专注《释名》、《方言》等也是学者们的关注对象。

由此可见,目前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语料不仅包括了传世的中古文献、汉译佛典也涵盖了地下的出土资料。

3、专书复音词研究成果显著

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可以说硕果累累。主要表现如下:

(1)对某一专书复音词的全面研究

这一研究起步较早如周生亚《〈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问题》 (1982);颜洽茂《南北朝佛经复音词研究—〈贤愚经〉、〈杂宝藏经〉、〈百喻经〉复音词初探》 (1984);又如程湘清的论文《〈论衡〉复音词研究》(1984);《〈世说新语〉复音词研究》(1988)这类的研究还有唐子恒 《〈三国志〉 双音词研究》(1998)。此外,吴泽顺的 《〈百喻经〉 复音词研究》(1987),王玥雯 《〈鸠摩罗什五种译经〉 复音词研究》(2004),李晓玲 《〈颜氏家训〉复音词研究》(2007)等学位论文,均是此期专书复音词研究的重要成果。

李新建《〈搜神记〉复合词研究》(1989)主要从语义的角度对其中的联合式复音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此期联合式复音词的发展特点。张鸿魁《〈世说新语〉并列结构的字序研究》;刘志生 《东汉碑刻偏正式复音词研究》(2006);董玉芝 《〈抱朴子〉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1994)则是从词性构成方面对该书的复音词进行了量化分析。王云路 《从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 (1999)、 《谈 “摒挡”及其相关词语的附加式构词特点》 (2002);李小平《〈世说新语〉附加式复音词构词法初探》则对中古汉语附加式复音词的构成方式进行了探讨;薄守生《〈洛阳珈蓝记〉单纯词研究》 (2005)对书中的单纯词进行了分类描写。

此外较受学者关注的则是有关汉语附加式的词缀和词尾的探讨。如蒋宗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发表的《也谈后缀 “复”》(1990)、《后缀 “自” 再说》(1992)、《关于后缀“复” 的一些具体问题》(1998)先后对 “自”、“复” 由语素虚化为词缀进行了讨论;其后杨荣祥在 《副词后缀源流考察》 (2002)一文中则对 “复”的词缀性质进行了阐述;又如侯德云《后缀“头”语法化过程考察》(2007)根据语法化理论,比较全面的考察了后缀 “头”的语法化过程,揭示了其语法化的层次性,并分析其语法化的机制等。

此外,中古汉语的复音化问题历来受到学者关注。如骆晓平在《魏晋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化倾向三题》(1990)中指出:“通常认为,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由于外来词的吸收和语音的简化。其实,这两点在魏晋六朝时期的作用并不突出”。②邱冰 《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 (2010)则通过复音词数据统计与比较的方法总结了此期汉语复音化发展的原因。

(2)综述类研究

关于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的综述大多涵盖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类文章当中,如王云路先生的 《中古汉语研究综述》(2003);王启涛 《近五十年来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2003);史光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004);方一新、郭晓妮 《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10)等文章都曾对此期的复音词研究状况做过总结性分析。

4、新词新义研究与词典编纂

(1)新词新义研究

从汉语发展史来看,中古汉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此期汉语词汇系统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对这一时期的新词新义的研究便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996年方一新在《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一文中就指出了东汉语料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新词新义研究的不可忽视。

此后研究此期新词新义的论文大量涌现,较早的如殷正林 《〈世说新语〉中所反映的魏晋时期的新词新义》(1984);又如王小莘 《〈颜氏家训〉中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色彩的新词(1998);黄英《从 〈风俗通义〉看汉代新生的复音词》(2000);化振红 《〈洛阳珈蓝记〉中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特色的新词》 (2004),此外周俊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2006)中则对此期志怪小说中的新生复音词进行了全面考察;江傲雪《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2007)等论文均对中古时期的新词新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总结了其发展特点。

(2)词典编纂

随着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考察的不断深入,利用此期词汇的研究成果来纠正现有辞书的编纂失误的论文也越来越多。如史光辉 《从〈齐民要术〉看 〈汉语大词典〉编纂方面存在的问题》 (1998);张能甫 《郑玄注释语料在 〈汉语大词典〉修订中的价值》(2001),黄英《从 〈风俗通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义项》以及《从 〈风俗通义〉新生复音词看〈汉语大词典〉失收晚收的词条》 (2003),刘志生《从东汉碑刻复音词看 〈汉语大词典〉的书证迟后》(2006)等。以上所提到的均是单篇的小论文,近十年利用专书复音词的研究成果来纠正 《汉语大词典》的学位论文也大量涌现。如康振栋《〈杂宝藏经〉新词考》(2002);张娅丽《魏晋石刻文献复音词通释》(2008);此类的论文还有如段黎明 《世说新语》的词语研究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2008?);李丽 《南史》复音词研究 (2010)等。

三、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的未来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我们认为此项研究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在复音词的研究方法上,虽然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充分运用传统小学以及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做到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但是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以及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应用知识,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语言问题,例如建立一个中古汉语复音词的语料库。其次,关于复音词的语料研究中目前关注较多的仍然是早期的《世说新语》、《搜神记》、《三国志》 等传统的中土文献,对于佛典、道藏译经的研究则略显贫乏,因此应该进一步的扩大研究领域。最后,就是新词新义的研究与词典的编纂问题。虽然目前关于此期的新词新义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总体来看各家对于新词新义的判断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这样势必造成新词新义的多少不一。因此应尽快明确新词新义的界定标准,同时还要对有关纠正 《汉语大词典》的论文进行分类整理,为日后词典的修订工作积累资料。另外,应该尽快的编写出中古汉语复音词词典,为日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注释:

①方一新.从中古词汇的特点看汉语史的分期[J].汉语史学报,2004,(4).

②骆晓平.魏晋南北朝汉语词汇双音化倾向三题[J].古汉语研究,1990,(4):6

[1]王力.汉语史稿 [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1.

[2]王力.汉语词汇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34.

[3]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史存直.汉语词汇史纲要[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李新建.《搜神记》复合词研究 [J].郑州大学学报,1989,(3).

[7]董玉芝.《抱朴子》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J].古汉语研究,1994,(4).

[8]方一新、郭晓妮.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古汉语研究,2010,(3).

[9]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3.

[10]李丽.《南史》复音词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复音词新义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旧裙新义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诗 经》单纯复音词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