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刮痧》讲述许大同一家三代在美国由祖父给孙子刮痧产生的一系列误解。电影表面上是阐述中西疗法不同,实则是反映文化差异导致的摩擦和碰撞。本文从政治,家庭,医疗和教育四个方面分析电影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得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换位思考,真诚信任,相互理解是实现世界“大同”和谐的良策。
关键词:《刮痧》;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一、电影简介
故事发生在美国圣路易斯,许大同和简宁已经移民美国八年,他们有个可爱的儿子,五岁的丹尼斯,一家人生活幸福甜美。在公司年会上,面对老父亲及家人,许大同说他爱美国,并且说自己已经实现了他的美国梦。然而,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一天,丹尼斯胃疼,由于祖父不认识西药的说明,选择古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给孙子治病。祖父与朋友出行,迷路被送至警察局,许大同为接父亲得不留丹尼斯独自在家。在圣路易斯,大同留五岁的孩子独自在家已经违法。丹尼斯在黑暗中磕破了头,被送进医院。
治疗期间,医生发现孩子后背三道淤青发紫的刮痕。经过商讨,医生们一致认为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家庭虐待,于是拒绝父母接他回家。继而儿童保障协会接管了孩子,并将大同一家告上法庭。许大同为了保护不明白美国法律的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儿子刮痧,并对父亲隐瞒了事实。后期父亲知晓后,带着无奈回国。在法庭上大同用尽浑身解数仍未打赢官司,反倒树立了因长期制作暴力电脑游戏、有虐待儿童倾向的形象。简宁无法忍受与儿子分离,无奈采取策略、与丈夫离婚接回孩子。最后大同的老板兼好友昆兰亲自赴中国,证实了刮痧确实是一种中医疗法。许大同一家最终在圣诞夜曲折的团聚。
二、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电影中展现了大量的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文化的不同具体反映在很多方面。下面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方面,家庭方面,医疗方面和教育方面。
(一)政治方面的差异
电影开始的背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群示威者在街上游行,他们强烈反对大同所在的公司制作暴力的电脑游戏。大同看到这一局面表示惊讶,而美国的老板却习以为常。这表现了言论自由的差异。记忆中,国内游行是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大使馆期间的事情。中国人深受中庸思想影响,大多数情况下习惯保持中立的态度。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在电脑屏幕后面而非面对面的站出来指责或声讨发泄不满。但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人们擅于维护自己国家公民的权力和利益。一旦权益受到威胁,公民有勇气去联合抵制,即使是政府的政策。
电影中另一方面的政治差异是法律方面。中国大陆执行统一的法律,美国各州除遵守国家法律外,有其自己的法律条文。电影里,简宁在圣路易斯的法律中,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刮痧合法的条目。因此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法了。在美国,法律几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公民在各方面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关于孩子。留孩子单独在家是违法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是违法的,当然羞辱打孩子更是违法的。在中国,多数这些情况被视作个人行为,无关他人痛痒。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在集体主义视角下,家庭被视作一个整体。美国在个人主义的观点下将个人视作独立体,即使是孩子。
(二) 家庭方面的差异
除上文提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不同,家庭上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电影里,祖父向大同提到“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中国传统思维中面对孩子在他人面前提不合理的要求,父亲要以严厉的态度作出回应;对于妻子,应该在私下教导,公众场合只可暗示。这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表现了男人在家庭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在美国人意识中,在他人面前责骂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是强烈禁止的。当丈夫需要与妻子探讨时,两性关系处于平等的状态,他们会直接讲出来,而中国更倾向于间接表达。
电影中给丹尼斯刮痧的是祖父,但是为了保护父亲、履行孝道,许大同承认是自己给儿子刮痧。在中国人眼中,“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美国老板昆兰得知实情后非常诧异,简宁解释,这就是中国的孝。西方人较中国人的自我独立意识强,他们认为在法律和公正面前,个人是单独的个体;而中国自古的传统以家为单位,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使得大同为父亲顶替刮痧的“罪名”。
(三)医疗方面的差异
刮痧是电影题目,同时也是事情的导火索。刮痧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却在美国产生误解。电影以小见大,以刮痧这一行为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尴尬境地。在法庭上,大同用“丹田”和“七经八脉”向法官解释刮痧,但美国人完全不知其所云。同时亦没有书籍或美国医生能解释刮痧的合理性。所以祖父知情后也困惑地说在中国有千百年历史的刮痧,怎么到了美国就解释不清了呢。
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即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到其他文化上。美国人用他们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不同文化下的产物。虽然电影展示的是医疗方面的差异,但是深刻的反映了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西方文化时的不被理解和接受。
(四)教育方面的差异
电影中出现两个孩子,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保罗。他们在同一个幼儿园。电影中我们可以从两个孩子身上发现不同的教育方式。丹尼斯自小在美国出生,具有一定的美国式思维。他说打宝宝的不是好爸爸,但爷爷却告诉他打是亲、骂是爱。丹尼斯接受了爷爷的观点,去上学后他开始以此观点作为打保罗的借口。这体现了教育观点的不同。中国文化中,“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为人们所熟知;但在美国,大人更希望孩子自由发展;在中国,大人更希望孩子走大人们计划好的路。
另一个场景是在电影开始时,丹尼斯在年会上打了保罗,大同强迫儿子道歉,丹尼斯不肯,大同在老板昆兰面前打了儿子。丹尼斯哭着说是保罗骂了父亲在先,大同面对上司,竟无言以对。后来在法庭上昆兰证实大同在生活中有打孩子的倾向,大同生气的说当时打丹尼斯是给老板面子,但是昆兰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逻辑。当然,大多数中国人能够理解这种情况,因为面子理论在中国历史悠久。对于中国人来说,贬低自己、提高对方威信是给对方面子的常用手段。但有的西方人难以理解向他人表示尊重与降低自身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之一,我们不能评价孰是孰非,只能选择入乡随俗。
三、发展现状
在网络通讯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电影中的误解出现的越来越少。如中国对于保障人权、虐待儿童的法律条文逐步完善,家长逐渐重视孩子的自然发展,西医西药更是深入生活。在西方,中国古典文化,中医理疗都受到外国人的青睐,在交流中他们逐渐熟悉中国的面子理论和中国式的上下级思维。
四、总结
刮痧讲述了三代人横跨两个国家的故事。由于思维方式和处境的不同,电影中充满文化碰撞和冲突。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该怎么做呢。胡壮麟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入乡随俗
(二)换位思考
(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四)真诚和坦率是互相理解的关键
作者最喜欢第四条原则,如电影中,虽然产生了很多误会,但昆兰的中国之旅促使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坦率、真诚、信任、理解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实现世界“大同”的良策。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4(1).
[4]刘向利,李英.从电影《刮痧》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文学,2010(1):138-139.
[5]黄鸣.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0-103.
作者简介:李瑶(1989–),女,吉林长春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