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滋润:语文教学的内在功能

2015-06-16 19:42:28马君倩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课文

马君倩

摘要:人类步入21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地关注“人”,关注学生心灵,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课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其工作的核心应该是育人,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人。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古诗、课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德育,并努力使其取得显著的成效。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包涵着的浓烈情感因素,给予学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以此来进行德育。

(一)树立德育意识

面对培养新世纪人才这一历史重任,老师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只是将全部心思花费在讲授知识上,把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课文讲得枯燥乏味,没有利用德育因素进行德育的意识。使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产生严重错位,失去了其原本形象感人的魅力,并引起学生的反感。如在教《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去体会黄河的汹涌,反衬出羊皮筏子上的人的勇敢。但忽略了进一步的渗透,没有给予小学生应该战胜困难的教育,使得对这一课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而忽略了实质的内化。

(二)准确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德育因素并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心阅读、精心思考,挖掘出蕴藏在课文深处的德育因素。如我在上《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时,抓住了阿联酋变成绿洲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阿联酋人民没有放弃,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让他们知道良好的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导学生像阿联酋人民学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让它们受到任何伤害,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让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知道了“沙漠中的绿洲”形成的原因,更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感情上得到了升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德育到位

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使教学中的德育到位。那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使德育到位呢?

(一)时代背景介绍,搭桥铺路

由于在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在讲授《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因为邓小平爷爷逝世,学生们还小,对当时情况知之甚少。为加深学生对一代伟人的了解,课前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一些邓小平爷爷的小故事来读,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爷爷的传奇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不是仅靠几节课就能让学生体会深刻,因此,在课前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讲故事活动,通过阅读、介绍、讲故事、看影视等,使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印象更形象更具体,对其丰功伟绩了解更多。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在教学《黄山送松》一课时,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入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熏陶。

三、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感情,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多表扬少批评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谁不希望得到赞扬?多表扬鼓励,少训斥,少批评,循循善诱,多奉献一点爱心,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学生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

(二)重德育轻成绩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原则与方法探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这样使学生不但“成才”,而且也能“成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育人方面来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教育者要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教育。如何做好育人工作,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彦.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4):25.

[2]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N].中国教育报,2004-10-16.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课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