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叩启学生“喜爱习作”之门

2015-06-16 12:56曾惠真
新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评语习作笔者

曾惠真

作文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表达和交流,应当是一种快乐的宣泄。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习作仍然是一种被动的负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评价不当是其中的一点。多数教师的习作评价往往是只“见文”(只注意文章本身的优劣),“不见人”(不关注学生的发展),评语也总是“上纲上线”的那几条,让人感觉干巴巴的,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往往不起什么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愿意写,又乐意写,让习作成为一种乐趣、一种自我需要呢?笔者认为: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充分利用评价来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并不难,用教师的真情叩启学生“喜爱习作”之门。

一、欣赏,做一名忠实的“读者”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教师往往是第一位读者。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的习作,努力扮演好“读者”这个角色。我们知道,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完全相同,也不在同一个层次。也许他们的想法有时幼稚可笑,也许他们的语言有时平白如水,但如果教师居高临下,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学生的作文,其结果必然是“这儿不通顺”“那儿不具体”。这种批改,充满了挑剔、敌意、居高临下,让学生感到的是“压力”,感到的是“习作难”。而要让学生喜欢习作,教师就应该去做一个忠实的“读者”,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习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一是多“就”少“改”。二是尽量鼓励,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段真实的描写,尽管只是“白描”,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情感流露,我都会画上“~~~”,告诉他们:老师很喜欢这句话哦。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原来这样写就可以了,从中得到鼓励,增长信心。

二、风趣,做一个真诚的“朋友”

为了让学生爱看教师对自己习作的评语,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帮助,教师应做学生真诚的“朋友”,放下身段与学生倾心地交流,让自己的评语充满风趣与幽默。基于此,笔者的做法是:

1. 改变称呼。为了降低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创设平等的师生互动局面,根据心理学中 “自己人”效应原理,教师必须同学生保持“同体观”关系。平等的交流式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才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或评价。因此,在作文评价中,笔者常使用“你”“亲爱的××”“孩子”“亲(网络语)”等词语,亲切的称呼,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中,有一个学生文章内容写得很好,可是字却写得很难看,因为最近他每天参加学校的合唱队,时间很紧张。于是,我在末尾给他的总评语是:“亲爱的小演唱家,你的文章写得很好,让人回味,可是你的字也写得让老师‘回味无穷,那怎一个‘难看了得,希望下次看到的是文采与字迹‘双佳的习作。”拿到作文本后,这位学生赶紧跑来找我:“曾老师,上次时间太赶了,我下次会写好的。”由此可见,改变评语中的称呼,语气变得亲切,就易于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评价。

2. 化“静”为“动”。对小学生而言,“动”态的画面或语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为了燃起学生对习作的热情,教师可以改变评价语,让语言“动”起来。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语气词,让评价语趣味横生。如“哎呀,今天才发现原来你的知识面这么广啊,你在作文中讲到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又如“噢,真遗憾,我看不明白这一段所表达的意思,你能再自己读一读,理一理思路吗?”在这些词语里,学生能读懂教师的心情,跟你同惊喜,和你同失落。另外,要尽量做到每一次的评语都不一样,那样学生会更愿意为你的惊喜而努力。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对直观的图形更感兴趣,适当地运用,能让习作评价语充满温馨。如■表示“我很欣赏你的习作!”;■表示“你让我很吃惊哦!”;■表示“我好失望哦!”;■表示“你写得很好,真棒!”;?摇■表示“真遗憾,我不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老师很着急,再改改。”

习作评价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习作欲望,而以往单一的等级评价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思考,让评价更贴近学生,让评价更能触动学生心底那根弦,让他们对教师的习作评语充满期待。

三、搭平台,做一个智慧的“老师”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认同,尤其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不例外。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搭建学生交流习作的平台,创设各种机会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让展示成为无声评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的主要做法如下:

1. 习作农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将他们喜欢的游戏融入到习作中,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习作的乐趣,将习作评价当成一种有趣的活动,燃起激情,放飞思想。“习作农场”这一带有游戏性质的做法源于网络游戏“QQ农场”。笔者在班级设置了一块专栏,分为两部分,左边是“习作农场”,用来张贴学生的习作;右边是“点评台”,让其他学生将自己的点评写在“即时贴”上,然后粘贴到“点评台”上。每点评一次,就能得到一个Q币,看谁积累的Q币最多,就能得到教师的小奖励。另外,张贴习作的同学,如果能在其他同学的点评后进行修改,再张贴出来,让其他同学点评,每修改一次,都可以得到一个Q币。如此循环,学生的习作越改越好,点评的学生也越来越“点”到重点上。实验后发现,学生热情高涨,连班上写作最差的同学也乐于参加这种方式的评价活动。

2. 循环小作文。统一一个本子,三天一循环。每次先由一个学生写,具体要写什么由自己决定,可以是日记,可以是童话,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读书心得,也可以是科幻作文等等。后面轮到的学生必须先认真阅读前一位学生的小作文,并写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如果刚开始不会评价,可以参考前面同学的评价,当然不能简单“复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以此类推,久而久之,学生对“循环小作文本”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在别人的作文中看到了,原来作文就是写生活中自己的事,写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在别人的评价中看到了,原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是一件幸福的事,学会评价别人的作文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唤醒学生对习作的喜爱之情,教师应该将真情投入到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中,唤醒学生被压抑或还未开掘的习作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当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把写作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写作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评语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