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利
瑞典轴承巨头斯凯孚集团在去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根据财报显示,2014年斯凯孚累计营业收入达到709.75亿克朗(约合84.11亿美元),较2013年攀升11.6%;净利润为47.5亿克朗(约合5.63亿美元),较2013年飙升3.5倍。
斯凯孚亚洲市场的增长最为强劲,同比攀升10%,而中国对此贡献很大。“相比于2013年,不论是业务的销售额还是利润,中国市场都呈现出双位数的增长。”斯凯孚中国区总裁朱季明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
尽管认为经济的“新常态”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市场挑战,朱季明对2015年还是充满信心。在中国市场上拥挤着成千上万家的轴承企业,除了哈轴、瓦轴、洛轴等本土国有企业外,
2014年6月,斯凯孚位于上海的嘉定园区以及东北亚分拨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投资总额达1亿人民币。集贸易、物流和结算为一体。不仅拥有国际领先的物流设施,更实现了实物流、数据流和电子关务信息流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操作,极大促进了整个贸易过程在全球范围的有效性。东北亚分拨中心将逐步成为斯凯孚集团覆盖整个东北亚地区,辐射亚太乃至全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宏观经济下行,斯凯孚是否担心需求跟不上公司的持续投资时,朱季明认为,这些投资是基于斯凯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认知和信心,而保证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提高供货水平是斯凯孚的重要任务。
根据《全国轴承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轴承行业的销售额将达到2220亿元,产量将达到280亿套,行业年均增速将在 10%以上。
朱季明表示,中国政府的这些举措是具有高度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斯凯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作为知识工程公司,斯凯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不断地创新,这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同时也体现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商业运营模式上,这些都是斯凯孚做大中国市场需要继续努力的。
“现在客户已经不会仅仅因为你的轴承是满足30万公里级别的,而其他轴承只能满足10万公里级别就去买你的产品。当然产品质量依然是基础和核心,但是客户对于我们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在的市场,客户更需要的是和产品匹配的服务,甚至是成套的解决方案。”朱季明向《英才》记者解释说。
2014年底,为了适应这种市场的变化,斯凯孚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构,宣布合并“战略行业”以及“区域销售和服务”两大工业业务板块。自今年1月1日起,斯凯孚的业务变成了三个板块:工业市场、汽车市场和特种业务。如此变化之后,斯凯孚能够和其客户更为贴近,更高效的方式让行业用户获益,
结合斯凯孚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这次组织结构调整目前来看比较顺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2015年第一季度斯凯孚公司营业收入为194.54亿克朗(约合22.5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7.34亿克朗增长16.3%。
朱季明强调,斯凯孚是一家知识型的工程公司,知识主导了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配给,一直到整个售后服务,不只是说简单一个产品的概念,斯凯孚重视的是给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斯凯孚不只是有产品的生产,同时有解决方案工厂、再制造以及售后服务一系列的服务。
汽车、铁路和可持续能源是2014年斯凯孚中国业绩的主要增长点。可持续能源方面,风电市场表现尤为靓丽。
2015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斯凯孚展示了公司最新革命性轴承状态管理技术——斯凯孚洞悉(SKF Insight)技术在风能行业进行的试验性应用。洞悉技术在风电产品中得到应用后,能够改进风能行业轴承的状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看来,这一强势增长势头并没有减弱。”朱季明认为,2015年斯凯孚在新能源领域将有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