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教材特征实施美育

2015-06-16 00:37张换珍
散文百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陶冶语言文字美育

张换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蒙古族学校

把握语文教材特征实施美育

张换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蒙古族学校

语文是诉诸于人们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形象具体能以情感人,对学生的素养具有感染、陶冶的教育作用。看来,语文学科还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

小学语文;美育;教材

语文是诉诸于人们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形象具体能以情感人,对学生的素养具有感染、陶冶的教育作用。看来,语文学科还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陈地上,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美育渗透,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小语教材文质兼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科书我们要深入挖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充分利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充分领略教材的内容美,学习教材的形式美。

(1)自然环境美。大自然为作者提供了无穷尽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比自然更美,如《草原》的风情,《五彩池》的神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绮丽,《海底世界》的奇异,《小池》的幽静……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色,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

(2)人文景观美。小语教材中,作者描写了很多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物和场所,如《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人民大会堂》的壮观,北京《颐和园》的绝妙,都给人以新颖的美感。作者所表现的这些人文景观的美,不仅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创造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建设的成就自豪感。

(3)社会生活美。生活处处都有美,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许多课文描写的人物事件,甚至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如写母女俩关心照顾邻居老奶奶的《亲人》,赞美小姑娘纯朴诚实品德的《在金色的海滩上》,写给旅客带来了温暖春意的《小站》,雨中背小同学上学的《过桥》,给别人照顾孩子的《穷人》等这些生活的反映,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的关系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情趣的艺术珍品。

另外,如《落花生》、《白杨》等课文都主题鲜明、立意深刻,以物喻人贴切自然。

(4)人物形象美。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流露自己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这些丰满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美的丰碑。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周恩来,《一定要争气》的童第周,《避雨》中热爱本职工作做事认真的公社气象员,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踏实的《挑山工》,以及革命战争中的英雄黄继光、刘胡兰等这些人物形象,对于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荷花》是以散文结构来表现美,全文形散神不散。作者用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一淡雅的荷花图。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中的修辞,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力量,真正做到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既可丰富感情又可提高审美评判。小语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还有很多,这些美的因素一但加以挖掘,定能折射出更多的光芒。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二、探讨教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语言设计所表达的美,并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探讨教法,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1)引导“美读”,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小学生读书有的喜欢唱读,不明其义,读书不得法,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读书,叶圣陶先生曾以提出了“美读”的要求。“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叶老的这段话,是语文教学中关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以验总结。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是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教师“美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感情,调动学生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文章的内容,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文章的美来。

(2)“入境”分析,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高一层次的要求,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者即学生,审美对象即语文教材,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入境”,分析课文所表达的人和事、美和丑,品味它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3)“勤笔”仿写,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在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对自己所见所闻,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五一节,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从美育观点看,这种借鉴是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

如教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要求用准确的词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喜爱的感情。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柑桔的:“剥开飘着蜜香的桔皮,我一眼瞧见里面藏着几个胖娃娃,它们蜷着身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圈。”一个“藏”字准确地勾勒出柑桔的可爱,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读来忍俊不禁。

猜你喜欢
陶冶语言文字美育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在现实之中寻找理想,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