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 祁晓
摘 要:在对高等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运行相关性分析法显示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但若想实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单纯依赖于规模扩张是长远的任务。因此,最终从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优化高等教育的层级结构等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区域经济;高等教育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154-03
一、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例如,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他利用教育收益率法计算出,美国在1929—1957年间,教育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约占美国总的国民收入的3/10[1]。美国学者加里·贝克尔指出,教育性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还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就业和收入的各种重大影响,并提出了估算人力资本投资量的各种方法[2]。以上两位经济学家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丹尼森采用因素分析法对美国1929—1982年间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国民收入年均2.92%的增长率中,有0.4%是由教育所贡献的;前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以工资为尺度进行劳动简化,计量了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其结论是该时期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是27%[3]。
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以靳希斌为代表用劳动简化法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度量[4];杨亚军和李洪天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估算,表明江苏省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并不理想,应进一步充分重视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5];朱迎春与王大鹏对1996—2006年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度量,表明区域间的差异呈现出由东向中西部逐步递减的分布[6]。
由此可见,前期文献已经充分验证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区域化特征显著,因此,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2008年开始实施高教强省战略。
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综合指标,它是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与适龄人口数之比。如图1所示,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呈现出整体上升的态势,在2013年略有下降。
(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分布情况
黑龙江省现有高等学校 79 所,其中地处哈尔滨市的有50所,牡丹江市6所,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各5所,佳木斯市4 所,绥化市2所,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伊春市、黑河市以及大兴安岭市各1所。如表1所示,普通高校中,具有本科培养层次的32所,地处哈尔滨市的有23所,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各3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鸡西市、绥化市和黑河市各1所。
如表1所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分布主要集中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存在着明显的分配不均衡性。
(三)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情况
现有省级重点专业23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6个。全省共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3个,研究生培养单位25个,有国家一级学科14个,重点二级学科6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二级学科8个,博士学科授权点47个。①
其中,根据2011年《211工程大学本科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一个985院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个。东北农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是分别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211高校。东北农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9个;东北林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
如果将应用型落地人才作为评价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重点,将地方高校的行业背景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统计,则黑龙江省具备农业、林业以及煤炭背景的高校只有14所,仅占全部高校数量的17.7%,其中农业(农垦)背景9所,林业背景2所,煤炭背景2所,石油背景1所。而这些具备地方特色产业属性的高校中,具备本科培养层次的仅有5所[7]。
三、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自1998年高校扩招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在本研究中,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反映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指标,以黑龙江省人均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两者的变动情况如图2。
运用教育统计学的中相关性分析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黑龙江省2003—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DP 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相关分析主要有积差相关(用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和等级相关(用Kandall和谐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衡量)。积差相关分析有严格的条件约束:变量的总体必须服从或接近正态分布。在不满足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积差相关分析法,会导致结果产生很大偏误;相比而言,等级相关是以等级次序排列或以等次次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并不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所以应用更为广泛[8]。两者的相关情况如表2所示,相关系数为0.927。由此可知,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已表现出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提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从上述的相关性分析可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挥规模的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相应的,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也为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形成了重要支撑。
然而,若想促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纯依赖于规模的扩张是明显不足的。只有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才能有效推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布局
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的不均衡,其实质是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分配。黑龙江省各地区高等教育应该本着差异化发展的战略,实施适当的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主要应依据以师资力量为核心的办学条件,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在自身具有优势的学科、层次、类型上适当扩大规模,在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之外,为其他地区输送优秀人才,提升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在自身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科、层次、类型上应该先走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暂时不应急于追求较大的规模。省域内的高校,由于空间距离邻近的相对优势,有利于进行合作和交流。高校之间的联合、协作可以有效弥补高校资源地域分布不足的缺陷。
(二)优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
目前,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学科设置的多而全。然而,《麦可思2012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的报告显示,2012年部分专业因为就业率和薪资低而被列为“红牌警告”专业。据统计,2012年被红牌警告的本科专业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高职高专被红牌警告的专业有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而且以上专业与2011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连续性[9]。因此,脱离市场需求的导向,盲目追求学科设置的全面性,必然会导致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从而最终形成大量毕业生就业就失业的现象出现。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科设置时,应首先考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并兼顾市场需求导向。
(三)优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匹配是导致高等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上,应逐步加大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比重。而且考虑到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应增大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总体规模。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 马丁·肯尼.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 杨亚军,李洪天.江苏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及分析[J].教育研究,2006,(7).
[6] 朱迎春,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
[7] 霍影,张凤武.嵌入省域产业特色的优势学科群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8] 姜颖,孙永波,贺启印.提升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9] 麦可思2012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工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EB/OL].http://hn.rednet.cn,2012-06-13.
[责任编辑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