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5-06-15 21:47杜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应对策略新媒体

杜萍

[摘要]高校德育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的主流群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也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高校要在大学生德育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要科学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让新媒体为大学德育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以转变德育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开拓新媒体阵地、强化主体意识来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德育;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5) 01- 0001-02

doi:10. 3969/j.issn. 1671- 5918. 2015. 01-00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将各类信息传达给用户,新媒体不仅涵盖信息量巨大,而且对所有人开放,新媒体已经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方面都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深入研究高校德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现状

(一)网络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认知和观念产生很大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近几年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价格下降和网络资费降低,使得新媒体的受众人数迅速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3月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其中,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使用方面表现最为活跃,使用率高于整体网民的平均水平,新媒体已经与大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学生将新媒体的信息获取和自身学习生活相结合,但是当海量的网络信息蜂拥而至时,大学生容易被网上虚假信息误导,并且不自觉地传递这些错误信息给其他人,形成错误的认知。在日积月累的作用下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念出现偏差,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学生社会交往从现实空间走向虚拟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正处人生的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较大、情感丰富、独立性强。他们喜欢认识不同的人,结交不一样的朋友,努力拓展生活交际圈,新媒体的发展正是符合了当下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6月公布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网络社交类应用使用率情况是即时通信97.7%、博客(个人空间)86.5%、微博76.7%、电子邮件68.7%、社交网站60.0%、论坛和BBS30.6%,大学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真实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情感,并引起他人共鸣,获得他人认可,努力提升个人价值,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了更多联系。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打破原有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生开始依赖新媒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

(三)网络休闲娱乐占据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剧烈变化

随着高校将宽带接入每个宿舍,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入网络。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情况是网络音乐91.3%、网络视频81.9%、网络游戏63.5%、网络文学61.2%,商务类应用使用率网络购物77.0%、旅行预订50.01%。大学生在宿舍集体玩游戏、看视频、购物等休闲娱乐方式占据他们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这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大学生活方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社团活动吸引力下降,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网络娱乐上;学生出门购物次数减少,他们更喜欢在淘宝网、拍拍网、京东商城、中国亚马逊等消费网站购物;学生在图书馆学习时间减少,他们更容易从百度、360搜索、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获取学习资料,获取的信息量大、耗时短更便捷,很多资料都是电子稿,方便使用。

二、新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一)多样化网络生活方式挑战高校传统单调的德育工作

网络已经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教育主要依靠书本、教师和校园环境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信件、电话、面对面交谈来获取信息,现如今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和交流的主要阵地,高校传统德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人数不断增多,他们喜欢发微博,更新个人腾讯空间,随心所欲的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这种自由、不受约束的新媒体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他们相信网络言论,偏离主流价值观,使得高校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长期坚持的德育教育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偏重于理论灌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为主,面对网络社会瞬息万变的新形势和丰富多彩的网络新生活,这些教育方式的效果大幅度减弱,传统高校德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学生所处的新媒体环境,不再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多层次网络道德意识冲击高校德育主体意识教育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大、内容繁杂,自媒体又加剧了大学生对自我道德约束的难度。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网民制造的信息垃圾,传递的是错误观念,网民的道德层次参差不齐,很多人无法区分网络事件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就盲目地制造片面性言论。新媒体依托虚拟网络世界,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和意图,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网民不用为个人言行负责,一些道德水平低下和自律能力较差的人就是利用了网络的这些特性,在网络上制造虚假言论、恶意诋毁攻击他人。网络道德意识的多层次化发展,让大学生这个受教育的主体接受了许多不该接受的信息,他们表现为更容易轻信网络言论,不重视高校德育教育,甚至学习网络上传递的西方思想和行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怀疑和抵触,多层次网络道德意识淡化了道德主体意识,让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网络道德教育的危机。

(三)多类型的网络媒体弱化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实效性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变革,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人际交往方式,但是网络道德的现状令人堪忧。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以往见面交谈的方式更多的是被手机、网络所取代。大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与家长、亲人、朋友实现网络视频聊天,彼此即使相隔万里也能面对面谈话,同时,同处一个宿舍的同学有时候却是不闻不问。有的学生为了逃避现实,将网络和现实混同,丧失自我意识,导致了网瘾等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在网上和网下的言行严重不一致,对自我认识不足,无法定位个人道德水准。在QQ、微信、微博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体上传递的西方文化、多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方面形成了阻力,严重地削弱了主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传统德育理念,营造优良德育环境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传统教育中常用的理论灌输、说教式教育手段显然不再适用于当下高校德育工作。既然网络传播的是多元化信息,高校就应该树立多元化教育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教育对象的多种意识形态教育,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学会辨别批判性看待多元价值观念,并在多元文化、道德观念中形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个人道德意识。

(二)加强德育师资建设,打造优良素质队伍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要主动接受这种变化,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联合教务处、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德育教育队伍,成员可以是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等;引进德育教育方面的研究生,充实队伍力量;开展新媒体业务能力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并且积极使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创新教育手段,教师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真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网络干预,为大学生的日常道德养成提供隐形指导。

(三)开拓新媒体教育阵地,增强德育实效性

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属于高校的德育新媒体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德育阵地,将道德理论和道德知识传播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开设网络道德课堂、网上道德学习网站,让大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受到主流道德观的熏陶;可以开设网上德育论坛,让大学生参与日常品德教育的讨论,评价哪些言行是正确的,哪些言行是错误的,教师在网上实现正面引导;可以开设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德育的覆盖面。通过建立官方新媒体平台,让师生自由互动,构建网上学习园地,打造思想舆论阵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网络支持。

(四)强化主体意识教育,实现自我规范管理

人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将德育工作做好。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科学认识自身价值,引导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静芳,陈进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2(6).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应对策略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