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利
摘 要:近年来,山核桃桃溃疡的发病率较高,逐渐成为影响山核桃生长与产量的重要病害。该文主要介绍了山核桃桃溃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核桃;桃溃疡;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97-02
随着人们对营养膳食的关注,山核桃逐渐走入消费群体的视线,销售价格逐渐升高并且成为坚果市场的热销食品。随着山核桃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纯林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品种、技术、管理措施等原因导致病虫害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着核桃林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山核桃病虫害尤其是山核桃桃溃疡发生严重,已成为山核桃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1 山核桃桃溃疡简介
山核桃又名核桃楸、胡桃楸,为落叶乔木,属胡桃科山核桃属,其树干高大粗壮挺直,树皮为灰白色光滑油亮,枝叶茂密,有稀疏柔毛,主要适宜种植在山区和腐殖质丰富的山谷。山核桃桃溃疡又被称为干腐病、墨汁病、墨水病,是近几年山核桃林中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具有作物皮层较厚、病原隐蔽性强的特点,蔓延速度较快,有的地区株发病率高达80%以上。山核桃溃疡病(Botryosphaeria fusisporae)病原菌为弱寄生真菌,属葡萄座腔菌,无性属半知菌亚门,有性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病害发生危害时,主要表现为病株上有病斑,不仅影响植株产量,而且削弱树势,有的较为严重可能造成植株枯萎,甚至衰亡。
2 发生特点及规律
2.1 发病症状及特点 山核桃桃溃疡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对中幼龄树种危害较大,树体主干以及中下部即基部0.5~1m的范围最容易受到危害,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逐渐向上部转移,甚至可以发展到枝条部分。病斑一开始为黄褐色、呈椭圆形或长条形,随着病害的不断蔓延,病斑呈水渍状并逐渐变成黑褐色、树皮微凸,逐渐形成水泡,并继续扩大出现破裂,有酒糟味的泡沫液体流出,液体为黑墨色,最后病斑干缩,形成纵裂一道缝隙,出现黑色小斑点,在天气干燥或温度较高的时候,还会有褐色胶质物流出。病斑大多呈不规则状,从不规则中心开始向四周开裂,内部发黑且开始腐烂。桃溃疡的的扩展速度较快,可从表皮的腐烂一直蔓延到木质内部变黑,发病后期病变部分失水后出现凹陷部分,愈合后会出现溃疡斑,这种溃疡斑上的黑色小点就是菌分生孢子器,在湿度较大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子囊腔孔口有白色孢子堆。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树体,树皮的韧皮部和内皮层腐烂坏死,腐烂部位可深达木质部,病斑部分以上的枝干都会出现枯死等现象。
2.2 发生规律 山核桃桃溃疡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寄居在树干的木质部分,到春季出现孢子,并借助自然的力量如风雨以及运输、接穗、繁殖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伤口和皮孔侵入到树干中。在施肥方面,部分地区对山核桃种植的营养需求还不甚了解,只针对氮、磷、钾肥进行补充,特别是氮肥,对于微量元素的补充是非常欠缺的,导致山核桃营养元素不全,细胞膜不稳定,免疫力下降,病原菌有机会侵入伤口、裂缝和皮孔等。孢子一般在相对湿度80%以上时较容易萌发,适宜pH值范围在5.6~7.2,pH值为6.3时萌发率最高。该病发生时间较长,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在10~40℃都能生长,特别是在25~35℃的发病率较高,在3~11月均是发病期。春季4~6月是高发期,温度适宜,菌丝开始生长,导致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干旱缺水、营养贫乏、土壤粘重、板结、积水、地下水位高等。在其他季节导致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病虫防护缺乏,管理较为粗放、缺少合理的施肥和植株修剪、林区郁闭度较大、过于潮湿、树体衰弱、林木缺少相应的营养元素、树体内抗体少、光照不足、树体有伤口等。山核桃的染病期时间较长,症状隐蔽在韧皮部,不易看出,当扩散有明显症状表现时,初期的防治最佳时期已经被延误。也就是说桃溃疡在发生时应具备环境中有病原菌,林区的温度、湿度、光照、郁闭度、肥力等适宜病原菌生存与传播,核桃树有能入侵的伤口等条件。
3 防治技术
3.1 加强林区管理 针对已经出现桃溃疡的枝叶,在秋季或春季应及时清理,集中焚烧。对于繁殖和接穗途径传播的,在此之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使用带病树种进行接穗,对于整个林区需要在接穗旺季提前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定期对土壤进行翻整,膨松土质、细化土壤,加强土层的通透性,加强土壤的排灌能力,增强树种的抵抗能力。定期修剪枝叶,调整树形,恢复树势、改善树冠结构、增加光能利用率,降低林区的郁闭度,对于生长过于茂盛的杂草,应定期清除,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在肥水管理上,应全面施加确保营养供给,包括钾肥、中微肥、含钙肥料、有机肥,适量施用矿质肥料,以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可使用“撒尔发特制BB肥”等。伤口是引起桃溃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林区管理时如采摘、修剪等,应尽可能的减少对植株的硬性伤害,减少伤口的产生。特别是在冬季还应在树干上涂抹石灰,涂白剂可按照水7.5kg、胶水0.3kg、生石灰2.5kg、石硫合剂0.25kg、食盐0.1kg进行调配,并在林区的地面上撒生石灰,以减少病虫害的寄生。
3.2 化学防治 山核桃树皮比较坚硬且厚实,当使用药物在植株表面进行喷洒时,药力很难渗入,防治效果不佳。4~5月是桃溃疡快速扩散的时期,此时正是孢子释放期,针对发病部位全树干喷洒80%402抗菌剂,或80%乙蒜素200倍液,或95%硫酸铜晶,或使用稀释的“碧优蒂”,一般用量为500~800g碧优蒂添加红糖500g、尿素200g、洗洁精100g、疫苗10g、含铜杀菌剂(如硫酸铜、可杀得等100g,或络氨铜200mL),可消灭寄藏在树干中的越冬病菌,一般应在一个月内连续喷洒3次,为了提高药效作用,可每隔5d喷施一次,这是预防桃溃疡发生的重要方式。5~6月中旬是孢子释放侵染高峰期,应掌握有利时机,针对病部喷施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或75%肟菌·戊唑醇,或25%戊唑醇+腐霉利1.5复配剂(戊福),发病较为严重的林区应持续喷施,一般每10d喷1次,持续5~6次;或是全株用敌拿稳(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喹啉铜等500~600倍进行喷雾,每隔7d喷1次,连喷4~5次。对于病情较轻或是在发病的初期即树干溢出菌脓或核桃枝干流出褐色粘液时,应先将病斑刮干净,用刀纵横划几道,然后涂抹溃疡净和有机硅,喷药时务必使药水渗透到病斑内部,并对2m以下的树干全部喷涂,持续2~3次即可痊愈。对于树干和枝叶的清理,可以用稀释的“碧优蒂”500~800g、红糖500、尿素200g、洗洁精100g、植物性杀虫剂“蚜螨敌”(或交替采用苦参碱、吡虫啉、啶虫咪、杀蚜霉素、吡虫清、莫比朗、阿维菌素等生物杀虫剂),每10d喷洒一次,连续喷施2~3次,在防治桃溃疡的同时兼治蚜虫、花蕾蛆等虫害。由于施肥不当导致的根系变色衰弱引发的桃溃疡,可以使用青枯立克稀释后浇灌受害枝干下方以及营养根处,此种方式不仅可以直接杀灭根部病原菌,还可以促进根部吸收使药效传至植株各个部分,同时还能提高杀菌的能力,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在采果后为了预防和减少第2年桃溃疡的发病率以及降低病菌的寄生,应大面积喷洒靓果安稀释液,主要集中在叶片和枝干上。在喷洒化学药物的同时,应该注意花期尽量合理掌握农药用量,减少高浓度农药的使用,以避免对山核桃的坐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淑贞,丁立忠,楼君芳,等.山核桃干腐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4):228-232.
[2]张璐璐,贾桂民,叶建丰,等.浙江临安山核桃干腐病发生发展规律[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1):148-152.
[3]徐斌,郑宏兵,束庆龙,等.树皮结构与山核桃溃疡病抗性关系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4,22(4):19-22.
[4]吴志辉,束庆龙,余益胜.气候因子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6,24(2):1-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