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宁
当前,献血无害、献血功德无量等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献血日益成为完善和补充社会公共卫生资源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献血没有功利,献血举动源自于人们帮助别人的美好善良愿望和本能,这种本能,就是人性向善。
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心理养生的四要素包括:善良、宽容、乐观和淡泊。可见,善良是心理养生最重要的要素,人心无善,宽容、乐观和淡泊均无从谈起。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显然,与人为善的献血行动,能使献血者获得欣慰、愉悦、轻松的感受,符合心理养生的需要。《孟子·公孙丑上》云:“取诸人以为善,是以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就是,君子的最高美德就是帮助人一道做好事。这就是“与人为善”的出处。献血既是一种救人于急难的雪中送炭,更是一种心理养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