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制”的电影院
每一个“真实虚构电影院”总长度12米,5米宽,2.7米高,可容纳26个人。内部完全按照真实电影院的设备打造,唯一的光线来源就是银幕。3个为一组的“真实虚构电影院”会分别在3个不同地点展出。
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以一个窗口来象征一个电影银幕,展示每天世界上的转变。因个人理解中的不同,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背景音乐会把看似熟悉的画面转变成完全不同的特别体验。“电影”的编剧和剧情根据计划好的偶然而形成。
真实虚构电影院既与城市空间产生“相邻”关系,又通过棱角分明的边界,区分着彼此并独立存在。而它与人区别与常规的“交流方式”,又与城市产生了连通关系;它成了城市空间的“异形”和闯入者,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所在地本来的空间“秩序”。而无论从外部的存在方式,或是内在的交流联系,都与城市空间,产生了新的关系。
表面上看,“电影院”外面的人,暴露在了公共视野之中,成了建筑物里观众们得以兴致勃勃的观看的“戏码”,事实上,在这个“异形”里面的观众,同样被建筑物外的人们观赏着。而不论大家在彼此观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慨,通过这个角度思考,我们都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来体验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各种因素影响着我们和身旁的人坐着或者站着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通常受到社会和文化的标准影响,又因为那些相互交流形式的不同而显得特别。话题本身的性质也可能影响到交流的距离。
以下是人们在空间中交流方法的定义标准可供参考。
亲密区域 18 英寸内的身体接触
对于亲密关系的通常范围(熟识的人一起进入电影院)
私人区域 18 英寸到 4 英尺
通常个人之间交流的范围(邻座观众间可能产生的讨论)
社交区域 4 英尺到 10-12 英尺
工作环境中的正常距离(未产生对话的陌生观众)
公共区域 10-12 一尺及以上
在这个距离内进行的交流一般比较正式(建筑内/外的观众距离)
可以看出,真实虚构电影院同时符合却不适用任何唯一标准,所以说,它打破了所在空间的原有“秩序”,并于所在地产生了新的“空间关系”。(文/王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