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义++刘非菲
【摘 要】 文章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进行定量衡量,使用不完全契约、委托代理、交易成本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发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动因,及其发生后对企业盈余质量、财务绩效、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社会责任缺失会降低其盈余质量和财务绩效,提高其资本成本,应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披露及监管。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动因;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1-0015-11\
中石油违规排放污水、雅培集团虚假宣传等事件震惊全国,这些企业违法经营,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等事件。“应受谴责的行为”存在于各行各业,理论界将其称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Corporate Social Irresponsibility,简称CSI)。这些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会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由此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质疑甚至对立,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企业自身和社会都存在负面影响。虽然监管机构在逐渐完善对企业的监管,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频发说明现有监管机制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指企业违反法律或被第三方广泛地认为违反道德规范,以利益相关者权益为代价的负外部性行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并非简单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两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存在显著的本质区别。社会责任缺失应该怎样衡量,其发生的动因和发生后对盈余质量、财务绩效和资本成本会产生的影响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理论基础及动因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理论基础
1.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是指由于交易各方拥有信息的不完备、理性认识的有限性,无法预测履行契约时将会发生的全部情况,因此很难达成条款完善、内容周全且对各方具有对等权利义务限制的契约。交易双方在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周全地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应对各种风险的针对性条款。企业是由许多合同关系所构成的共同体,通过合约关系,企业和利益关联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签订完全契约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契约各方利益关系复杂,因此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很难以事前通过契约保证各自利益,部分契约各方利益还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使得通过签订完全契约避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样的治理方式无法实现,不完全契约也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之一。
2.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然而在股东(委托人)难以对管理者(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作为自利“理性经济人”的管理者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Friedman(1962)认为,管理者不可能成为可靠与高效的社会责任承担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结果:无论是股东、员工、消费者利益,还是国民财富都不可能得到最大化,真正得到最大化的只是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时,管理者就有可能产生利用不对称信息所带来的各种优势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想法,由此产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
3.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也称为交易费用,指的是经济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对于社会来说,它是一种非生产性费用,是为完成社会财富交易而损失的部分;对于企业来说,是为他人提供便于交易的劳务而支出的成本。工具理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是一种获利工具,那么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企业社会责任一样,都可以成为企业获得利益的工具。企业可以使用社会责任缺失从别的企业赚取利润和其他优势,是一种最有利可图的方法。Peter DeMacarty(200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可以得到一样的收益。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赞同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企业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缺失可以减少支出、立刻带来经济利益。
4.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是市场化的契约组织,企业与社会存在一种约定即社会契约关系。而社会作为个体的集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合法性标准以及属性,包括使用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聘用职员的法定权利;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之一,还要履行隐性的社会契约,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承诺。广义的合法性理论则认为在社会承认企业的合法地位时它才能够存在,社会为企业合法性提供赖以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各种资源,如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经营制度环境、公共环境资本,这些为企业投入资源的主体被称为利益关联方。利益关联方将各自资源投资到企业这一合约共同体后,借助资源有效配置从而实现各自最终目标。以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就要体现出利益相关者共同的社会预期,要与社会价值保持一致。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动因分析
经济业务和社会环境的逐渐复杂和监管的缺失使得签订完全契约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不完全契约的大量出现使得有限理性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其经济利益或者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将其应承担的交易成本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以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为自身谋利,不劳而获地得到集体物品或公共物品,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对社会福利进行破坏,比如对产品质量和安全不负责任、倾倒有毒物质等”(Albert,1993;Crouch and Streeck,1997;Dore,2000;Schneiberg and Bartley,2001)。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信息披露不可或缺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披露社会责任缺失的负面信息的企业来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一方面要为此类事件付出补偿成本等相对更高的成本,即社会责任缺失的显性成本;另一方面在社会责任缺失信息披露的同时又增加了企业自身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更易发生诉讼成本等或有损失,是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缺失信息的隐性成本。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在未被披露前,其具体情况仅企业内部管理者清楚,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公司管理层进行的披露行为或者媒体的披露加以判断,成本相对较高。而此时企业披露内部信息需要付出的成本极低,出于管理层追求私利的动机,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充斥着与此无关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对不同公司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真伪难辨,也就无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缺失信息进行有效识别,最终影响了其投资决策。
社会责任缺失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负面评价,一旦影响到消费者选择,会使产品销量下降,企业收入减少,损失政府支持以及受到处罚等,导致企业价值受损,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上升,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性受到影响。为了挽回投资者,企业需要更好的业绩,此时企业会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进而影响到其盈余质量。而且,投资者会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情况对企业的投资作重新评估,一旦企业风险上升,投资者要求的期望报酬率也将随之上升,企业通过股东权益筹资方式的成本会增加;债权人也会对企业的诚信、违约风险等进行重新评估,企业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的成本也会上升。尤其在发生社会责任缺失后,企业为了挽回不良影响需要大量资金,企业融资成本总体增加。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发生更多社会责任缺失。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衡量
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进行定量衡量,笔者借鉴国际常用社会责任指数——MSCI KLD 400指数设计我国社会责任缺失指数。设置环境层面、社会层面和治理层面三个方面的一级指标,社会层面又分为社区、员工和产品三类二级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公告和新闻。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建立在所有重要事件都已囊括在新闻和企业公告当中的假设之上。这里的重要性是指事件重要到能够得到无偏见的第三方观察者关注的程度。在衡量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时也删除了酒精、烟草、赌博、火器、核电、军事武器、成人娱乐、转基因生物等具有社会责任相关争议行业的企业。
基本方法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按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各项目分别进行赋分,然后汇总计算。每年的数值为下一级项目赋分的加和,第三级指数数值的度量选择二进制。发现企业对社会不负责任行为后,分析其属于或近似于哪一类列举的行为,对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项目分类选择对应的项目,确认那个项目数值为“-1”,否则为“0”。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为负数,这个指数从数值上看,最大的值为“0”,也就是这一年这一企业未被发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数值越小,也就是负数越低,则表明企业出问题的项目越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企业对社会越不负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也很容易受到质疑。所以本部分从盈余持续性和盈余管理两方面研究企业出现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对其盈余质量产生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违反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负外部性行为,已被披露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质疑,甚至抵制,而一旦消费者抵制其产品,就会影响产品销售,导致收益下降,所以出现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盈余持续性应该较低。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的企业,其盈利持续性越低。
“盈余质量低的企业管理者可能通过信息超载的方式”(Agnew and Szykman,2005)来“转移公众的视线”(Hemingway and Maclagan,2004),所以企业会用良好业绩掩盖其不良行为,转移利益相关者对不良行为的关注。比照社会责任缺失发生前的情况,企业希望保持之前的收益甚至增加收益来挽回失去的投资者或吸引潜在投资者,此时,管理层存在美化财务报表的动机,更可能试图在企业价值及财务表现方面误导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企业越需要利用良好的业绩吸引投资者,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大。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盈余管理有两种方式,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企业会替代性地使用两种方式进行利润操纵(Zang,2012)。应计项目的操作弹性比较大,不会真实地消耗企业资源,通过应计项目实现盈余管理比较容易,而当企业发生社会责任缺失被披露后,企业外部整体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会面临较大诉讼风险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利润操纵的空间急剧减小,降低了管理者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可能,转而采用需要花费更多执行成本的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比如通过削减费用、过量生产以及异常降价促销等方法。
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不会同时使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
(二)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1.盈余持续性角度的检验模型
盈余持续性的计量包括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推断、利用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利用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估算、利用Ohlson模型等。本文使用一阶自相关模型,以当期盈余对滞后一期盈余进行回归,自回归系数越大,表明当期盈余中能够持续到未来继续发生的部分越高,则说明盈余的持续性越强。
Earningsit+1=?琢0 +?琢1Earningsit + ?琢2Dummy+?琢3Dummy×
Earningsit+?着it+1 (1)
模型中Earnings为主营业务收入,Dummy为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虚拟变量。
2.盈余管理角度的检验模型
盈余管理的检验模型包括两方面:第一,基于一定操纵余地的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Jones,1991;Subramanyam,1996;DeFond and Subramanyam,1998;Kothari et al.,2005)。第二,基于相对可靠的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模型。使用异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水平(AB_CFO)、异常的制造成本(AB_PROD)、异常的期间费用(AB_EXP)检验盈余管理,也可以将这三种相对独立的变量设置联合代理变量(RAM)去研究真实项目盈余管理(Cohen,2008;Yongtae Kim et al.,2012;万寿义、刘非菲,2014)。本文同时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研究。
ABS_DAit = ?琢0 + ?琢1CSIit+
?琢2RAMit + ?琢3SIZEit +?琢4ROAit+
?琢5LEVit +?琢6SHAREit+?琢7EXCHit+
?撞YEAR+?着t (2)
RAMit = ?琢0 + ?琢1CSIit +
?琢2ABS_DAit + ?琢3SIZEit + ?琢4ROAit +?琢5LEVit + ?琢6SHAREit +
?琢7EXCHit+?撞YEAR+?着t (3)
模型解释变量为CSI,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评价指数来衡量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杠杆系数、股权集中度等。其中,SIZE为企业规模,是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ROA为净资产收益率,为净利润除以净资产的值;LEV为杠杆系数,即长期负债除以总资产的值;SHARE为前十名股东持股比例,可以显示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EXCH为交易所类型的虚拟变量,深圳交易所企业为1,上海交易所企业为0;YEAR为年度虚拟变量。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样本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数据库(CSMAR),选取了2008—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鉴于交叉持股公司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在抽样前删除了海外交叉上市、金融行业和具有争议行业的上市公司;删除了上市时间不超过三年的企业和财务数据有缺失的企业。盈余持续性研究得到367家企业的2 202个样本数据。盈余管理研究样本选取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并利用STATA12.0随机抽取10%的111家企业483个样本。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指数数据来自笔者手工采集,其他财务数据全部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运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盈余持续性
表2是盈余持续性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组(Dummy=1)、对比组(Dummy=0)和全部样本(All)分别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全部样本的样本数量为2 202个,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组(Dummy=1)样本631个,对比组(Dummy=0)样本1 571个。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会计盈余从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方面都存在差异,三组数据中Earningst+1的均值一般比Earningst的均值较大,样本企业在收益上有所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组(Dummy =1)各项变量的值均小于对比组(Dummy=0)和全部样本(All)对应的数值,标准差也较大,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否对企业盈余确实存在显著影响,发生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收益虽然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但整体来说均低于未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
表3为全部样本的盈利持续性模型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为Earningst+1,用来检验模型(1)。在控制了年份虚拟变量后,可以发现模型(1)回归实证检验的结果R2为0.6957,调整R2为0.6945,F值为626.60,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具有较强的可接受解释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Earningst+1与Earningst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Earningst越高,Earningst+1越高,说明滞后一期盈余越好,则当期盈余情况越好;Earningst+1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虚拟变量Dummy与盈余的交互项Earningst*Dummy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a3是-0.1166,T值为-4.14,在1%的水平上显著。该回归系数a3是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比对比组的非社会责任缺失企业低11.66个百分点,这证明了假设1,说明社会责任缺失确实影响了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发生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比未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差,企业盈余质量会有明显下降。
2.盈余管理
由表4可以看出,在483个样本中,ABS_DA的最大值为6.7901,最小值为0.0001,均值为0.14867,说明上市公司样本的盈余管理程度有一定差异,偏度12.7502、峰度200.5176。CSI的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3,均值为-0.2878,偏度为-1.7505,峰度为5.6394。
描述性统计中未显示出标准正态分布,所以采用Spearman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解释变量CSI和被解释变量ABS_DA的相关系数为 -0.0723,RAM与CSI相关系数为-0.0137,ABS_DA与RAM相关系数为0.0605,均不存在显著内生性,其他变量之间也未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可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
表6的数据为以ABS_DA为被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用以实证检验模型(2)。结果中R2为0.6218,调整R2为0.613,F值为70.4,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可接受解释能力。以应计项目操纵的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637,T值为-3.08,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CSI越低,ABS_DA越大,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证明了假设2,发生对社会不负责任行为的企业会更多地参与盈余管理,以操纵利润等方法调整业绩,用良好的业绩掩盖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ABS_DA与RAM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17,T值为-26.73,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大时,真实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小,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大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小。企业不同时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两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二者此消彼长,这证明了假设3,企业一般不会同时采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企业发生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当然更有可能为了减少交易成本而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所以出现社会责任缺失越严重的企业越倾向于使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但也可能发生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越严重的企业越会受到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质疑和关注,此时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虽然成本较低,但是更加容易被查出来,所以会倾向于利用真实项目进行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