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性学习焕发活力

2015-06-12 16:13曾维平
江西教育B 2015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课题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指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质:“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无界连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多元素、多角度、多层次糅合性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目标中都将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板块,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各个版本教材也对其进行了专门设计。

目前的综合性学习有的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听说读写活动,其作用在于突破分细小项目练习的局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其作用除了锻炼综合运用的能力之外,还以课题引领的形式,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指标和作文路数,使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活动空间。

然而在教学实践和评价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注意三种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非语文学习,没有突出“语文味”;热闹走走过场就拉倒,忽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价值;变成了语文课后作业不了了之,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地位。为此,本刊组织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和具体学习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所助益。

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实践中,最易犯的错误还是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把握不住综合性学习的特质,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或成为不伦不类的大杂烩。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例,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笔者课前与学生商量,把学习目标定位于收集、研究、分析“风流人物”故事、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全班围绕目标确立调研、演讲、辩论、演剧四个大组,由各组学生自己组织分工,大家分头落实,集中汇总分析以备展示。定好此次活动展示时间。

这次活动展示课的主要环节:

一、说说“风流人物”

我崇拜的风流人物是____,因为____。

二、心中的“风流人物”

调研——来自九(3)班的调查报告

三、家乡的“风流人物”

演讲 主题“我可爱的家乡枣阳”

题目一:我们是帝乡的子弟

题目二:黄火青,一个生命有质量的人

题目三:聂海胜,我为你骄傲

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点评。

三、真正的“风流人物”

辩论 正方: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英雄

反方:轰轰烈烈才是真的英雄

评委组组长教导主任点评。

四、再塑“风流人物”

演剧《英雄:斯巴达克斯》

通过此次活动,笔者觉得,要真正理解内化新课程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特别要牢牢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个特性:

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体现综合性。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解决语文课程中具有综合性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式地去解决问题。它可以是演讲、辩论、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共同指向活动主题这一目标。综合性是一个庞杂的项目集合体,在学习中应化整为零、分解落实,分成不同子项目由不同学习小组承担任务,明确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间。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应适当以竞赛评选方式激励学生。综合是围绕目标分解后的综合,是纲举目张式的综合。

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管什么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应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素养为目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目标是通过对风流人物主题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情感态度的转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活动中无论是何种方式,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有利于学生发展这一目标。课堂上要叙说心中的风流人物、收集材料、对风流人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演讲中用到本地风流人物故事,演剧体验感受风流人物豪情,这些都为了这个目标。同时,学习中还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别是课文单元中的篇目如《沁园春·雪》等。

三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体现其实践性。实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它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实地考察等方式,既增大了语文学习信息量,也挖掘了语文学习的深度。如“追星”调查环节,小组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整个班级情况予以分析汇报,对于所有青年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点”,以点来反映青年学生这个“面”的真实状况。再如关于风流人物演讲,无论是光武帝刘秀、革命元勋黄火青还是航天英雄聂海胜,学生都可到英雄故里实地参观,所以演讲里多了源于内心对英雄的由衷赞美。充分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思维,鼓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解除学习中的困惑。(作者单位: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

把教材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有诸多益处:教材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毕竟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能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与教材相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可以充分立足课堂,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围绕主题,搜索教材自然融合

教师在围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梳理教材中的资源时,既要关注学生近期会从教材获得的与主题匹配的新知,也要关注学生已从教材获得的知识储备;既要关注处于主题中心的教材内容,也要关注处于主题边缘的教材内容。在“欢乐中国年”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围绕主题对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过年”元素进行梳理,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边缘知识”与“中心知识”自然地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一)“新知”“旧知”互为补充

围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选择匹配的教材资源时,教师首先会考虑教材上的“新知”,因为学生通常对“新知”充满好奇。围绕“欢乐中国年”这一主题,笔者在学生即将学习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搜索到以下内容:《识字1》的词串“春节、拜年、饺子”。《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是春节的符号,是新年到来的象征与标志。这些教材内容是“欢乐中国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搜索与主题相关的“新知”时,学生的“旧知”也不容忽视。学生刚刚学过了二年级上册《练习8》读读背背中的春联。两副春联浅显易懂,学生对春联略知一二。春联作节日的文化风景,内涵丰富,教师可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对这一旧知作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化“旧”为“新”,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的地方有别样的风景。

(二)“边缘”“核心”相得益彰

教师把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教材内容视为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学习资源,而对于那些看似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教材内容,教师也不应忽视。在“欢乐中国年”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除引入语文教材中的“春联”“饺子”“拜年”等学习内容,还引入如二年级下册的《识字7》和二年级上册的《练习7》中的《二十四节气歌》。《识字7》是让学生认识理解“示字旁”,识记并会写“福”字。这一课虽然不是以过年为背景,但“福”字与春节文化渊源深厚,春节贴“福”是传统习俗。而节气歌可以作为学生了解中国过年时间的一个学习资源。无论“边缘”知识,还是“核心”知识,只要物尽其用,就能实现其在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二、发展素养,开发教材综合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综合性学习整体规划后,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找准“综合”的点,守住语文的底线,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综合”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要促进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基于教材资源进行开发设计综合性学习时,应立足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拜年”和“饺子”仅仅是识字教学。教师作进一步的挖掘。“拜年”从“词语学习”走向“口语交际”,“饺子”从“词语学习”走向“活动写话”。在洋溢着节日气氛的教室里,家长和孩子一起包饺子,活动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话。在描写教室的气氛时能用上“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喜气洋洋”等新学的成语。在写包饺子时,用上“先”“然后”“再”“接着”“最后”等连接词,有序地写一写。

(二)“综合”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必然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综合的学习方式。如在“年历探秘”板块,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年历中的节日、节气等,走近“年”,走近“春节”。再如“腊八福粥”板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了解腊八节来历。在“春联纳福”板块,给学生“趣味春联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探究,依据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的特点,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把春联写完整,如学生运用积累的四字词填联:“幸福家平平( )( ) 好日子和和( )( )”,学生运用学的十二生肖填联:“午马辞旧岁 ( )( )迎新春”,学生运用春联中字词对仗的特点来填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 )( )高”。

(三)“综合”其他学科。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教师在开发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在“欢乐中国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与美术的综合,如在学习“福”字后,学生欣赏图案造型各异的“福”字窗花,并尝试给窗花取名:五只蝙蝠挂“福”字,学生取名“五福临门”;牡丹花嵌在“福”字里,学生取名“花开富贵”;鱼围绕“福”字,学生取名“年年有余”……在口语交际“新春拜年”中,尝试与音乐整合,补充了两首歌。一首是刘尊作词的《拜年歌》,学生聆听后能结合歌词说出人们春节拜年的意义。另一首阿文德隆作词的《拜年歌》,让学生了解给不同辈分的人拜年要说不同的祝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源头活水。围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在教材选择中选择匹配的资源。找准综合点,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小课题研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是让学生在语文主题活动中亲自体验与探究,学会用语文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提升语文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亲历性原则

开展小课题研究,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利用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场景,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引导他们多问“为什么”,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小问号”。让学生亲自走进生活,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关注与观察,发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寻找“课题”。

2.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整个探究性活动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求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分析“为什么”。另一个方面,要将寻找到的问题转化为“小课题”,使得问题的提出更具体,更具有挑战性、实践性。

3.自主性原则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活动一直都有一种“越俎代庖”的现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总是在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进行着,教师成为从活动起点到终点的导演,学生缺少自主的空间。小课题研究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他们足够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参与求体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获得真实的体验过程。

4.协同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走向开放后,要求小课题研究必须寻求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共同协作,要求课内与课外、课程文本与课外资源形成合力,让教师与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协同完成整个探究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学校为小课题研究提供适当的理论支持——教师的课题引导与过程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联合其他具有教育能力的社会机构和家庭,为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

5.合作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渠道的沟通,要求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地相互配合与支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积极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积极解决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冲突;积极评价研究的成效;积极提出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议。

6.整合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是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将各学科知识综合体现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是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联系的整体认识。课题虽小,但过程充满了整合的思想。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考,对文字的整理,对数据的筛选,对现象的分析,都需要调用各项知识与技能,以形成整合性的研究成果。

7.适应性原则

小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到问题与学生兴趣的关系,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区域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适合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课题一般都选择从一种现象、一个观点入手,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目的与过程一目了然,对自己研究的结果可望可及。

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它体现着对社会生活、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的研究,从“小”处着眼,立足于一个“真”字。近些年来,我们在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中,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题研究的内容:

1.走进真实社会

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空间,使得课题活动的内容呈现一种动态式的“活水”式教育。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过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产生问题意识。在形成了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后,课题组的学生开始了实地调查。在研究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形成了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2.接触传统文化

不同地区的文化应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假如我们把课题研究引进来,更能让学生体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3.关注自然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让学生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形成探究的兴趣,并关注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分析,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对自然环境的研究是一种真实的研究体验。在观察与研究中,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了基本的环保技能。研究结束后,学生们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自发地组成了“环境保护小分队”,体验着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4.学会关爱他人

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总会产生许多的人际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交往,让学生研究理解他人的途径,懂得尊重人、体谅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体验关怀别人和接受别人关怀的快乐。通过这些互动交往式的研究,更易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5.学会珍爱自己

学生本身便是教育的资源,这种生本资源优于说教式的“模拟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正视自己,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提出自我教育的研究问题。如,“我的学习为什么(不)好?”“学会保护自己”……学生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既是一个研究者,又是一个被研究者,针对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明白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易于理解个人的价值,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的小课题研究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适应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需求。(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课后练习题第四题是这样的: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喻义高洁,“松树” 代表坚贞。你还知道哪些?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与同学们交流。

对于一个课后练习题来讲,很多语文教师恐怕只是把这道题当作作业布置下去就了事,有的甚至不布置。这就忽视了这个练习题在本单元中的教学价值与地位。

笔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把这个练习题当作本单元重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来对待,借此达到“积累→思考→领悟→表达”的目的,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味”。对这个练习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1.全班同学搜集整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进行自由熟读甚至背诵,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小组综合性学习内容。内容不要涉及过多,一个小组可以共同搜集整理两三个,并把相关内容制作成PPT准备在全班交流展示。

3.在生活中详细观察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木,思考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它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借鉴《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短文在全班交流、评比。

4.展示:可将写好的短文发表在自己的空间、日志、博客中。

这样处理的原因是:

一是注重积累语言,突出文化的积淀

余映潮说过:“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不忘积累语言这个根本,才是实在的语文“味”十足。中国古代描写花木的诗歌数不胜数,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到了古代诗歌中文人雅士对花木的描写不仅仅是描写花木,更是古代文人雅士自我人格的写照。

立足语言,给综合性活动注入“文化味”,让语文学习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这是语文的滋味。

二是捕捉独特情感,引领积极思考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起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建立在语文的基础上,突出强烈的语文色彩。活动的设计从内容、形式、过程要注意挖掘活动的情感点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一、说说自己的烦恼。把自己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并简单分析一下原因。要注意自我反省,不要只从外界找原因。” 教材这样设计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生活中捕捉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从这些情感体验中学会思考,引领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笔者在进行“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不但要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列了一个清单,还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烦恼做减法:假使你不得不逐次去掉一个烦恼,直至剩下一个最困扰你的烦恼,你将剩下哪一个?通过给烦恼做减法,学生经历情感体验的弱化强化过程,最终形成了对某一烦恼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强烈的情感体验,更引发了学生对人生所要面对问题的积极思考。

三是回归生活体验,加深生活领悟

“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还是停留在学生的体验过程,学生对生活的领悟还是不够深刻的。笔者在指导这一综合性学习时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生活立意的引领。

1.作业多、自由时间少的烦恼

立意: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

2.脸上长痘痘的烦恼,或者自身身高的烦恼,肥胖的烦恼

立意:自信乐观地生活。上帝给了人痘痘的同时,也给了人美好的青春,正视痘痘,正视烦恼,珍惜青春,珍惜美好的年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视弱点,发扬优点,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3.父母约束太多的烦恼

立意:约束是关爱的表现,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缺少自立的能力,缺乏动手的能力,缺乏独自面对生活风雨的能力。

四是提炼生活意义,形成个性表达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作文来自生活,学生也并非无生活之水,只是不知如何提炼生活,不会对生活做深层次的思考和提炼。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思考和表达的乐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习作,也才能写出有生活底蕴的内容。教师以“师者”的身份参与,可以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点,引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立意,努力形成有个性的表达。

在“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在课下写的感受是:

消除了许多烦恼,使自己心情变好,更有干劲。掌握了许多克服烦恼的方法,明白烦恼虽多,但并不可怕。觉得这种方式轻松愉快,能调动积极性。(邵纪元)

语文课终于生动起来了。对作文的选材有了进一步了解,明白了“烦恼”的作文怎么写了。教师讲课有幽默感了。(李璐彤)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突出“语文味”,就要注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思考、领悟、表达”。(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附: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的整体设计

朱洁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就要体现综合性,结合课程标准的学段规定和实际使用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来整体设计教学模型。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材料,可以整体设计出16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其中一、二年级上、下学期各2个,三到六年级上、下学期各1个。具体分布情况为:

一年级主题:(1)遇到危险怎么办;(2)秋姑娘又写信啦;(3)转盘识字趣多多;(4)它们都在哪里。

二年级主题:(1)留心身边的秋天;(2)我和妈妈去买菜;(3)养蚕小记;(4)我喜欢玩的游戏。

三年级主题:(1)读神话故事,讲神话故事;(2)人造卫星和我们的生活。

四年级主题:(1)说说老房子;(2)朋友。

五年级主题:(1)话说牛奶;(2)飞向月球。

六年级主题:(1)聊聊茶;(2)家长说得最多的话。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应该与相对单项的课文内容等分析性学习活动相互观照和交替分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摘自《全球教育展望》)■

□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jxjyzwp@126.com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课题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