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菲
【关键词】 幼儿;语感;启蒙;培养;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70—01
幼儿的语感是指幼儿对语言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幼儿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幼儿对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读文章,往往会觉得某句话不通,某个词用得不准,这些识别和感受,既不是通过语法检验的结果,也非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使然,甚至有时也说不清楚造成某个语法不规范的句子或某个词语使用不当的错误原因是什么,而凭借的完全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其实就是“语感”。因此,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可以通过培养形成的,但是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感培养就应从幼儿抓起。
一、语感的培养应从幼儿期开始的原因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前教育实践证明,2~5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最快,接受语言信息能力也最强的时期。一旦到了6岁以后,孩子对语言的敏感性就下降了。所以,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语感的启蒙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
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感,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能促进今后对汉语、英语等语言类课程的学习。
二、培养幼儿语感的基本方法
1.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语感重在积累,而诵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诵读适合于幼儿,一方面,幼儿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反复诵读有利于幼儿理解文字。另一方面,从幼儿的记忆特点来看,整个幼儿期是记忆的黄金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都在迅速发展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感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古诗、儿歌和游戏活动等来培养幼儿的语感。
例如,古诗《春晓》,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易懂,节奏鲜明,很适合小班幼儿诵读。因此,教师可以用一幅体现春回大地的画让幼儿有春眠的感觉、有鸟语花香的感觉,让幼儿有春天来到我身边的感受。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诵,能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能使幼儿在倾听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境,使语言形象迅速地显现在眼前,从而培养幼儿的“即时语感”,达到“传染语感于幼儿”的目的。
2.高度重视幼儿的发音学习。幼儿最早的语音形成途径基本上是模仿。由于幼儿的发音能力和听觉的可塑性较大,如果教师和家长能给幼儿示范正确的发音,这样幼儿就能够很好地模仿,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例如,特色教学“手指速算”进行的很顺利,幼儿非但不觉得难反而对其充满了兴趣。一天,为了了解幼儿对其掌握的程度,我出示手指表示请幼儿逐个说數。轮到王月菲小朋友了,我出的是4, 她张口就说:“十细。”“什么?”我又问了一遍。“细。”看到她伸着的手指,我知道她是想说“4”,于是就让她再说一遍,但她说的依旧是“细。”这时候,其余的幼儿开始嘲笑她说: “细细细。”大家都笑了起来。这时,王月菲深深地低下了头,也不再说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突然意识到她受到了伤害,于是就让其他幼儿安静下来,耐心地对王月菲说: “别着急,慢慢说, Si。”在练习了几次后,她终于说出了“4”,所有幼儿都为她的进步鼓掌。
3.借鉴启蒙语感的一些辅助教学方法。语言是没有国界的,我们不妨借鉴英语语感启蒙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汉语语感。对此,我建议大家给幼儿看原版的儿童学英语碟片和原版动画片。像《迪斯尼神奇英语》《狮子王》《冰河世纪》等,发音纯正,趣味性强,幼儿爱看。同时,还可多找一些《唐诗三百首》《宋词》等的语音资料,让幼儿多倾听正确、标准的发音,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该只用心与眼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耳才好。”这充分说明语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期培养的结果。由于幼儿大脑皮层的反应性较强,对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因此,在幼儿时期高度关注幼儿的语感启蒙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