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栋
【关键词】 班主任;素质;学习;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28—01
班主任素质的提高对于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班主任只有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技巧,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和反思,使知识和经验得以提炼、升华,纳入自身的理念体系和素质结构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思想持续更新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适应社会、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要求。
一 、班主任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1.理想信念。班主任首先必须志向高远、目光远大,自觉认可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而高尚的,是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而进行的有益的工作。只有这样,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2.伦理道德。班主任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班主任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以及教师人格。高尚的伦理道德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作为班主任,伦理道德的核心是爱心。
3.专业知识:班主任专业知识,是班主任的基础素质,包括班主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背景性知识等。班主任的本体性知识首先表现在有丰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其次是扎实的德育和班级管理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等知识。背景性知识对班主任来讲,就是一种积累。
4.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班主任素质发展的重点和个人素质的集中体现,主要包含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培养良好班风的能力,与学生、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家长、社会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的能力等。
5.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班主任胜任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心理成熟的班主任表现为办事稳重,说话干练,承受力强,处理问题的方法灵活,心理健康等。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学生就会有安全感和亲近感,进而愿意与其交朋友,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二、班主任素质提高的途径
1.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学习是班主任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以立德,提高境界;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改造世界。主动学习,把专业理论知识、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素养,应当是班主任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班主任读书学习的过程,一是认识,让专业理论入脑;二是理解、消化;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处理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四是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五是在学习实践时,用科学理论取代头脑中原有的非专业、非科学的东西。很多优秀的班主任都有深刻体会,与书为伴、以书为友是自身发展的坦途。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积累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自觉在互助中学习,做到资源共享、成果共有、专业素养共同提高。
2.努力实践。班主任平日与学生朝夕相处,要处理各种琐碎事情,组织各类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和家访等。班主任在工作时,要将日常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起来,既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新的工作策略与思路。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新知。必须强调指出,班主任处于育人的最前沿,每天都会占有实践中大量的、具体的、鲜活的教育事例,这当中蕴涵着丰富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思想,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财富。只要往前再迈进一步,就可能实现实践向理论的飞跃与创新。因此,教育实践,既是理论的源头,又是创新的起点。
3.潜心研究。班主任的专业自主,要求把治班育人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要求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问题即课题,班级管理过程即研究过程,也是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锻炼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题研究,从实践中立题,由部分人参与,期限较長;二是叙事研究,也称行动研究或案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一般是体现班主任自己在育人实践中的教育观念、情感、方法和艺术的教育故事。经常书写教育案例,是班主任专业素养提高的理想选择。
4.注重反思。反思与学习、实践一样,也是非常自觉、主动、积极的。思维越活跃,反思的效果越好。坚持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再从实践、学习中实现再反思。长此以往,班主任素质势必不断提高。反思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反思,看自己的实践是否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观念正确了,反思才有正确的方向。反思是良好的习惯,贵在坚持,要做到天天思、事事思,养成“遇事而思”的习惯。反思后做笔记也很重要,大凡优秀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习惯与积累。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