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王佳巍,李滨胜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1]。由于地被植物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在园林绿化中,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2]。哈尔滨市位于我国北部,引种、选育适宜在此地区生长,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美化城乡、减少污染、防尘降噪、防止水土流失的地被植物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从辽宁省引进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进行适应性观察与繁殖试验,现已在哈尔滨地区城市绿化、疏林地内、林缘、坡地等多种立地条件下中进行种植,景观效果良好,是我市园林绿化中又一应用前景良好的地被植物。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105号,地处126°18' E、45°43' N,海拔 146 m,年平均温度3.6 ℃,极端最高温度 36.4 ℃ ,极端最低温度-38.1 ℃,年平均湿度68%,年降水量560 mm,无霜期135 d。
2.1 材料
试验材料为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从辽宁省引进的大叶铁线莲。
2.2 大叶铁线莲的植物学特征和物候观测
观测记录植物性状指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并记录其物候(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枯黄期)。
2.3 适应性观察试验
通过多种立地条件下进行栽培,观察其对哈市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抗寒性、耐旱性、越夏性),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2.4 有性繁殖试验
2.4.1 种子采集与贮存 记录采集时间、计算出籽率、种子千粒重及贮存方法。
2.4.2 种子适宜发芽温度的测定 实验方法:用冷水浸种24 h,每个处理30 粒,3 次重复,容器为培养皿,基质选用脱脂棉。分别置于培养箱内在18 ℃、21 ℃、24 ℃、27 ℃、30 ℃下进行发芽试验。
2.4.3 种子发芽率试验 随机选取150 粒种子,冷水浸24 h 后,分3 组(即每50 粒种子)放于培养皿内,置于培养箱在21 ℃下进行发芽试验。
2.4.4 种子发芽势的测定 根据大叶铁线莲种子适宜发芽温度测定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可知,大叶铁线莲种子发芽时间多集中在播种第8 天至第12天,占出芽种子的85%左右,因此发芽势试验的时间定为12d,温度定为21 ℃。
2.4.5 种子生命力的测定 试验分别选取2004年(辽宁)、2005、2006、2007年所采集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
2.5 栽培管理
选地做床、播种、田间管理
3.1 植物学特征和物候观测
大叶铁线莲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0.4 ~1 m。主根长而粗大,具膨大的结节,木质化,棕黄色。茎直立或斜倾,坚硬,具细棱,被灰白色绒毛。叶对生,三出复叶,长达45 cm,被毛;顶生小叶近革质,卵形,广卵形至近圆形,长8 ~17 cm,宽6 ~17 cm,基部截形或广楔形。先端短尖,有时三浅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散生短柔毛,沿叶脉毛较多;侧生小叶近无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较粗壮;被白色绒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管状,萼片4,蓝紫色,长圆形或线形,长1.5 ~3 cm,宽约 5 mm,中上部向外反卷,反卷部分稍加宽,外面被灰白色绢毛,沿边缘毛较密,里面无毛;雄蕊多数,长约1 cm,花丝稍加宽,花药与花丝近等长,被毛。瘦果多数,椭圆形或近卵形,长约4 mm,宽约2 mm,两端稍尖,被柔毛,宿存花柱长1.5 ~3 cm,有白色长柔毛,花期8—9月,果期10月。物候观测见表1。
表1 大叶铁线莲2006 -2008年物候观测结果
表2 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种子发芽结果
3.2 适应性观察试验
1978年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从辽宁省引进大叶铁线莲,进行适应性观察与繁殖试验。通过观察,大叶铁线莲有良好的抗寒性、越夏性,它对土壤要求不严,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现已在哈尔滨地区城市绿化、疏林地内、林缘、坡地等多种立地条件下栽培都可正常生长,且景观效果良好,适于在我市及周边地区栽培。
3.3 有性繁殖试验
由于大叶铁线莲的种子容易获得并且成熟度高,虽然扦插也可繁殖,但成本较高,所以,大叶铁线莲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通过有性繁殖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强的实生苗。通过有性繁殖获得的实生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实生苗第2年开始开花结实。
3.3.1 种子采集与贮存 种子于10月中下旬完全成熟后采集,采回后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阴干后用小棍抽打去掉宿存花柱及杂质,获纯净种子,出籽率50% ~60%,千粒质量 1.5 ~2.06 g,每 kg 有纯净种子50 万粒左右,种子需置于通风、干燥、温度较低处贮存。
3.3.2 种子适宜发芽温、度发芽率、发芽势、生命力的测定 由表2 数据看出,以18 ℃、21 ℃的种子发芽率为最高,分别为64.5%和72.2%,在23 ℃、25℃、27 ℃、30 ℃ 时的发芽率分别为 32.2%、25.5%和19.1%,可见大叶铁线莲的种子最适宜发芽温度为18 ~21 ℃。在21 ℃时发芽率最高。
表3 种子发芽率测定结果
表4 种子发芽势测定结果
表5 种子生命力测定结果
由表3、4 可知,大叶铁线莲种子在21 ℃时,其发芽率平均为70%,发芽势为58%。从表5 各组实验数据分析,当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生命力最强,种子的发芽率、生命力随储存年限增加而下降。
4.1 选地做床
宜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以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和渗水力强的壤土为宜。初春播种前深翻20 ~30 cm ,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22 500 kg·hm-2,整细耙平,做成宽 1.0 m ,高 15 cm 的高畦,播前进行土壤消毒待播种。
4.2 播种
一般采用春播。在哈尔滨地区最佳播期为5月中下旬。7月以后播种出苗率低或不出苗。播种前将种子用冷水浸泡24 h,阴干后置于50%多菌灵可混性粉剂700 倍液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 min。然后用冷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播种量5 ~8 g·m-2。用草炭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镇压床面,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然后用遮阴网覆盖,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15 d 开始出苗,20 ~ 25 d 达出苗高峰。
4.3 苗期管理
播后视天气情况浇水,浇水量要适当,保持土壤湿润。大叶铁线莲小苗一般情况下没有病虫害,当小苗生长2 ~3 片子叶时,适当间苗,每平方米留苗400 ~500 株,逐渐撤去遮阴网,适度遮阴。当年苗高5 ~10 cm,第二年春季便可移床栽植。
5.1 通过对大叶铁线莲的有性繁殖试验可知其种子发芽率在70%左右,虽然扦插也可繁殖,但成本较高,生产中应以有性繁殖为主。
5.2 播种应用当年的种子,这样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5.3 通过对大叶铁线莲生物学特性、物候期等指标的观测,我们认为:大叶铁线莲能适应哈市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宜大量繁殖推广。
[1]张丹.我国草本地被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67 -5769
[2]杜莹秋.宿根花卉的栽培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杜路平.园林地被植物应用现状的几点思考[J].北方园艺,2009(8):229 -231
[4]张玲慧.夏宜平.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园林,2003(9):54 -57
[5]李树心.辽宁植物志[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6]任步钧.观赏花木栽培[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