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近黄昏

2015-06-11 08:25阑夕
商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版主天涯胡同

阑夕

互联网从不怜悯那些背离市场的守旧产品,随着网民规模的递增和网络边界的扩大,BBS社区的吸引力逐渐丧失,人们一边铭记它的功绩,一边遗忘它的存在。

天涯社区在谋求新三板上市,西祠胡同终于遭到艺龙转手出售。前路未卜的天涯激起老网友怀旧,西祠胡同的结局因为交易价格而显得不那么忧伤,毕竟,对于这样一个老迈的BBS社区仍然能够值上8500万元人民币,姑且还称得上有着正能量。

作为达尔文主义的原教旨信徒,互联网从不怜悯那些背离市场的守旧产品,随着网民规模的递增和网络边界的扩大,站长时代的标配——BBS社区的吸引力逐渐丧失。

人们一边铭记它的功绩,一边遗忘它的存在。

“响马”走西祠

与今天“各路豪杰聚首北京”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不同,在资源尚未集中的年代,许多日后声名远扬的BBS社区是从全国各个城市拔地而起的。如天涯源于海南,猫扑产自湖南,19楼安居浙江,而西祠胡同,则生在南京。

1998年,南京动力交通学校计算机系教师刘琥创办西祠胡同的动机十分具有超现实色彩,他说,“我想做的网站,就是有很多山头大家一起去抢,抢到者就可以占山为王”,于是刘琥选择使用“响马”作为自己的网名。这个词语出自山东方言,意指拦路抢劫商旅的强盗,他们发现猎物之后,便会放出响箭,随后骏马载着气焰嚣张的匪徒杀出,掠夺货物辎重。

西祠胡同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刘琥的原始思路,它比百度贴吧和豆瓣更早地支持用户自主创建兴趣群组,每一名注册用户都有权利申请一个由自己管理的版面,并对版面的名称、配色等属性进行设置,在西祠胡同的文化里,这叫装修。

装修完成之后,新上任的版主就可以待客了,比如一个网名为“牛吃草”的西祠胡同用户,于1999年创建了名为“记者之家”的版面,经过“牛吃草”和其他几名版主的悉心运作,“记者之家”一度成为中国传媒行业最为著名的讨论版。而这名网友“牛吃草”,则进出于《南京晨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然后去了梅花网做总裁。

为了鼓励用户持续运营版面,西祠胡同还为这些版面策划了一套算法,用于统计排名等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具有责任心的版主为了冲榜而不断拉入新用户,而那些欠缺热情的版面则自然下沉,远离用户的点击入口。

不过,到了西祠胡同人气渐涨、已经足以超越地域成为中文网络的一杆旗帜的时候,这种松散化的管理结构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很多水军机构开始贩卖“炒版”业务,即通过技术方式人为提升某些版面的热度,进而取得更好排名,而这些版面的内容,则或多或少带有比较赤裸的商业成分。这不是响马想要的盈利模式——与“水军”合作分成。所以后来西祠胡同开始坚持推广实名制,并鼓励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从线上往线下转移。

西祠胡同曾经将“西祠”这个品牌授权给某实业投资公司,在南京南湖区开发了一处商业地产,直接命名为“西祠街区”,并尝试接入社区里的用户资源。为此,西祠胡同推行了线上线下通用的积分卡,通过这张积分卡在“西祠街区”的实体店消费后可以兑换“西贝”,而“西贝”则是西祠胡同的虚拟货币,可以在BBS社区里使用购买一些增值服务,同时,街区内的商家也可以在西祠胡同创建专版,进行宣传、招揽顾客。

侧重于真实关系的社交、将线上流量引至线下商户(O2O)……无论是出于偶然还是远望,西祠胡同都踏准了BBS社区转型的命脉,只是,过于超前的时机,让西祠胡同面向的用户和市场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迎接这种转型。

这或许才是西祠胡同商业化探索路上最大的悲剧。

逃不过薛定谔式矛盾的天涯

如何在不透支用户体验的情形下实现商业变现,这是中国第一代BBS社区都曾面临过的艰巨考验。

2000年,西祠注册用户上升到百万,服务器、平台系统超负荷运转,没钱的响马只能将之出售给艺龙,然后从创始人变成高管,一进两出,终告无力回天。一名已在西祠胡同待了超过十年的老用户说,“艺龙接手之后,网站的访问速度虽然好了不少,但是运营团队开始直接售卖版面和帖子,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最后很多版面留下来的用户,都是那些来刷广告的,甚至还有很多自动顶帖的机器人”。

这在业内被描述为一个类似薛定谔式的矛盾,BBS社区的商业价值无论是否得到发现,它都将毁于相应的结果:不被发现,将永久丧失发展机会,而被发现,又无法杜绝滥用行为。

天涯社区是另一个相似的样本,邢明曾在与Google短暂合作的过程中萌生学习Google Adsense的念头,他让团队在天涯各大版面的布局中切出并列区域,放置与内容相关的广告链接。只是,天涯社区能够获得的广告主数量远不及Google,这种依赖海量广告主贡献平均小额营销支出的规划,并不适用于天涯,也不符合国情。

相对而言,与内容的联系越是紧密——甚至以假乱真——才越是能够在那个草莽营销的阶段获得显著的关注回报。2008年前后,天涯各大版面的版主有一半以上都被本土的所谓社会化营销公司渗透,很多普通版主在遭遇工作变动时,往往也会收到营销公司递过来的橄榄枝。

三天一个网络红人的节奏,为天涯赚足了眼球,却伤害了用户对于社区的信任,天涯站方也与这些营销公司产生了微妙的相互依赖的关系:遇上刷点击刷得过分的,站方还是会做出警告处理;但是对于那些“懂得分寸、聪明圆滑”的个中高手,天涯的态度更多的是纵容。虽然天涯号称孕育了无数营销行业的金奖案例,但用户在有了新的选项之后,仍抬脚便走,豪无留恋。

成也用户,败也用户。天涯社区衰败之后,那些附从于其的营销公司也都作鸟兽散,有着游牧基因的它们会自然迁徙到新的营销阵地,比如在新浪微博上,几乎重演了与天涯社区所发生的爱恨缠绵,不过这与本文的主题无关。

幸存者长什么样?

在康盛创想“Discuz!”项目的市场总监张小湖看来,中国大多数BBS社区的创办者身份都是个人站长,缺乏成熟运营团队的支持,导致除了少量地方性BBS社区基于扎根本地等原因硕果仅存之外,大部分站长遭到淘汰,加上中国有意提高UGC(用户生成内容)产品的准入门槛,寒冬悄然而至。

张小湖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处拜访那些还在坚持运营BBS社区的站长,只是这份名单,越到后来就越短。

他发现“即使做得不错的地方论坛,可能现金流还可以,但是一个美团的地方站,轻轻松松就做到了十倍的收入”,风向的变化,致使耕作一个BBS社区相较成为一项笨重而性价比偏低的事业。

不过,败退如潮,方识逆鳞。

传统形态的BBS社区,仍在两处领域大放异彩,一为聚焦细分市场的垂直论坛,二是充当商业品牌的后花园。前者,以虎扑、汽车之家、铁血等为代表,由于近乎垄断性地围住了需求鲜明的精准用户,使得它们相对容易获得广告收入;后者,则以小米、魅族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为旗帜,它们用崇拜行为打破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不信赖关系,进而让BBS社区成为重复性利用用户的重要平台。

在虎扑创始人程杭看来,所谓社区,已经逐渐由Facebook(海外)和新浪微博(境内)接管,除此之外,社区这个定义本身则沦为“企业在还没有摸清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时拿来和稀泥的名词”。

虎扑的转型是极为迅速的,以BBS社区为中心,电商导购、线下办赛、在线视频等业务方向,都极大地起到了反复提炼用户价值的效果。

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则称自己有超过半数的朋友都是通过混迹于各大BBS社区里认识的。2012年前后,BBS社区掀起“SNS化”的风潮,李想坚持汽车之家的论坛保持原有的弱关系色彩,他说,“汽车、奢侈品等相关消费用户乐于分享,却又同时希望拥有隐私”,所以直到今天,汽车之家的论坛版块到访流量比例还是超过55%,黏性很高。

换句话说,几经削弱,BBS社区的残存价值已然隐约可见:在明确的分类主题下,这种产品仍然是用户解决某种问题或是需求的最简易的通路,粗暴而务实。只是,似乎总是给人劫后余生的感受。

总之,BBS社区之于商业丛林的退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很难忘记与中国互联网整个青春岁月相辅相成共同走过的BBS社区,及其鸣放的那些旧事与文化。

对中国最早那拨网民而言,BBS社区就是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的社交场所。1993年到1998年之间,马化腾、求伯君、王峻涛就分别是深圳、珠海和福州等站的站长;雷军当时将个人休假时间全都投入到了求伯君的论坛里,最多一天之内发过四百多个帖子;而几乎同一时期,年轻的方舟子——没错,就是你所知道的这个方舟子——还在美国一个留学生BBS社区里和人协作写出了中国第一代MUD网络游戏《侠客行》的代码。

那曾是拍砖论道的江湖,曾有大侠辈出。只是时代,终究不会为谁停留。

猜你喜欢
版主天涯胡同
撑一竹伞走天涯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执笔为马,行走天涯
十二星座版主照镜子
是“呼”还是“应”
天涯归旅
“斑竹”,凭什么删我的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