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霞
摘 要: 课文背诵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课文背诵心存畏惧,在准确性和高效性方面都大打折扣。本文通过一些教学实例,阐明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扫除背诵障碍,更快更好地完成背诵任务。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课文 背诵 应用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英语学习中,课文背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课文背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扩大单词、短语、句型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输出规范的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然而,许多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对背诵课文心存畏惧,以至于最终失去了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那么,怎样实现高效背诵和理解记忆共赢的英语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帮助,背诵课文不仅不再是枯燥的机械记忆过程,反而是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增强信心、提高效率的过程。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支架”理论来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scaffolding)一词在《朗文高阶词典》中的解释为:“A set of poles and boards that are built into a structure for workers to stand on when they are working on the outside of a building.”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借用了这一“脚手架”的概念,比喻为解决问题而建构有意义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在“支架”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等,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并完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能力。“支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教师是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的主导者的理念。针对学生背诵课文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架”,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背诵课文的方法,理解识记的内容。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文背诵中的实际应用
“支架”式教学最关键的要素是为学习者提供解决任务的模板和指导,逐步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探索研究,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支架”,帮助学生提高背诵英语课文的效率。
“支架”1:理清脉络,提示段意
牛津初中英语课本中,大部分课文都有清晰的层次结构,文中都有主题句、中心句和过渡句等。老师可以借鉴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方法,对文章每段段意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背诵之前理清文章脉络,分解整篇文章,降低背诵难度。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上Unit 6 Reading: Zhalong—a special place时,笔者就采用了这一方法,首先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参照段落大意背诵课文。整理如下:
Para.1 About Zhalong Nature Reserve
Para.2 About birds in Zhalong
Para.3 Birds in Zhalong are danger
Para.4 What the Birdwatching Society members do
Para.5 More people can help count and describe the birds
尽管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学生对远在东北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比较陌生,背诵起来没有背景知识的支撑。但根据段落大意,学生从扎龙“是什么”、“有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做”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分解文章,在理清文章框架、理解文章内容后开展的背诵活动中,准确率和效率都比平时提高了很多。
“支架”2:剖析框架,绘制导图
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表达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整体地、一目了然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获取综合信息。在背诵课文前,老师可以剖析课文框架,绘制思维导图,为背诵提供搭配语句和词汇的记忆支点,为记忆提供文本内容框架,从而让课文背诵的效果得以最优化。牛津英语9上Unit 7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文,文章篇幅比以往的课文要长很多,文中生词也很多,学生背诵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发现让学生围绕人们对Audrey Hepburn的三个评价(即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和a great humanitarian)去了解文章内容更简单易懂,所以想到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框架,借助关键词帮助学生背诵。展示如下:
这张思维导图具体生动,直观性很强,把事物之间的关系条理化,为学生建立了清晰的影像。学生不再需要被動地设法记下一串串长句,而是可以积极地对关键词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宏观把握全文。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背诵起来流利、顺畅,连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其提示下复述出绝大部分的信息,效果明显。
“支架”3:识别类型,归类词块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也有一小部分英语课文的条理、线索不是很清晰,学生背诵时不知从何下手。因此,笔者认为要教会学生识别文本的类型,找出相应的侧重点,如叙事类文章侧重故事情节的描写,再现故事场景;议论型注重论证,强调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老师应让学生明白背诵课文的过程其实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学生可以借助词块的帮助,进行文章“支架”的建构,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从而顺利背出课文。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上Unit2 Reading School lives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以下词块:
1.Name/ age/ school: mixed, have lessons together/ subjects: French, foreign language
2.Reading Week/ borrow, library/ bring in, home/ read more/near the end of/ discuss/ time faster/ interesting books
3.Name/ age/ school
4.Monday/ Buddy Club/ listen/ offer/ hero
5.Different classes/ Friday afternoon/ earlier/ do sports
6.Twice a week, baseball/ practice hard/ won
通過以上词块,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出两个不同国家学生各自不同的校园生活,建构出整篇文章的“支架”,再通过对细节进行加工,能较容易地背诵出课文。
“支架”4:拓宽思路,表演记忆
有些课文截取了某一名著的部分章节,篇幅较长,人物关系较复杂,对白较多,学生背诵起来难度大,费时费力。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宽思路,进行合理的创作想象,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记忆课文。例如7下Unit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和Task More of Alice in Wonderland是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截取部分,课文内容画面感很强,语言生动,很适合学生表演。笔者在教授完课文后,让学生整合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分组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分角色,准备道具,同时进行适当的台词修改,按照Task写作部分的要求,加入大胆的想象,排练过程正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识记的过程。在后来的展示活动中,各小组学生有感情地把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活动都表现了出来,完成了课文背诵,着实让老师感到惊讶和欣慰。角色表演能帮助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背诵课文时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压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英语课文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合适的“支架”帮助,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文背诵上扫除障碍,获得可喜的提高。但是,在备课中,老师不能为了“支架”而“支架”,应该针对不同的文章,用心揣摩使用何种“支架”最为恰当,从而提高“支架”的高度,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等.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册[M].译林出版社, 2012,第2版.
[2]王守仁,等.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M].译林出版社, 2013,第2版.
[3] 王守仁,等.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上册[M].译林出版社, 2014,第2版.
[4]魏礼娟.应用“支架理论”优化英语课文背诵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 2014 (03).
[5]黎伟.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 2013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