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萨日娜
摘 要:1985年,鄂尔多斯地区发现2件形制完整的青铜戈——“上郡守寿戈”,据其形制与铭名内容可以窥探战国时期鄂尔多斯地区历史,也为秦刑法与秦上郡地域范围的界定提供了些佐证。
关键词:鄂尔多斯;秦;上郡;上郡守寿;戈;战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1985年6月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哈什拉村牛家梁村民在糜子地里发现2件青铜戈,其中一件有刻铭,依铭文内容定名为“上郡守寿”戈。上郡守寿戈通体保存完好,色泽明亮,体呈黄色,偶有绿锈。援锐长,平直,无中脊,中长胡,边栏处有三个长方形穿。内微上翘,无穿。通长22.5厘米,栏高11.1厘米,重252克。(图一)该戈内上有刃,应该是戟上的戈,是与矛分离后的戟所余的戈,故应称为戟刃或戟刺[1]。本文为行文方便仍称其为戈。从戈的锐长援、中长胡三穿的形制看,此戈的时代约在战国时期秦惠文王至秦昭王期间。[2]戈的铭文集中在内部,正反两面都有,均为刻款。正面刻铭浅细,但笔画清晰完整,为“十五年上郡守寿之造,漆垣工师乘、丞鬶、冶工隶臣奇”。(图)反面刻铭杂乱,字形书体大小、粗细、深浅不一,并且有涂抹现象,仅“中阳”、“西都”四字可识。下面对铭文内容略作分析,以窥探戈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铭文中“上郡”是地名,战国时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前396年)置,因其战略位置重要,一直成为魏、秦两国的争夺地。《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君七年(前337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自此,魏上郡为秦地。秦于昭王三年(前304年)重置上郡。秦汉时期,上郡是匈奴与中原王朝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其既是中原王朝通往北地匈奴的门户,又是都城咸阳、长安的御敌屏障,战略地位非同一般。关于上郡的地望,《辞海》认为“辖境约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3]。如此,再结合戈的形制,我们推断上郡守寿戈是战国中晚期秦上郡所造。
目前所见秦“上郡”戈约有19件[4],其中“上郡守寿”戈3件,分别是:“十二年上郡守寿造,漆垣工师乘/工更长·洛都·洛都□□广衍”[5];“ 十三年上郡守寿造,漆垣工师乘/工更长 ”[6]及本文十五年戈。另外,《殷周金文集成》11363号戈残去纪年和上郡守名,但工师和工名与上述三戈相同,其上的郡守可能也是寿。上郡守名叫寿的人,是上述三件戈的监造官,查阅史籍可知,秦昭王时曾有大将向寿,《史记·秦本纪》载:“(昭王)十三年伐韩取武始”,《史记·穰侯列传》“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此外,《战国策》中也有诸多记载,说向寿始任用在秦武王世,活动于秦武王及秦昭王前期。陈平先生将“上郡守寿”三戈的时代定为秦昭王十二、十三、十五年,寿即文献中的向寿。[7]由此可知,向寿在秦昭王十二年至十五年间,一直在上郡任郡守。上郡东邻三晋,所以昭王十三年时命向寿率兵伐韩。再有,十二年戈出土于准格尔旗[8],十三年戈为传世器,十五年戈出土于伊金霍洛旗,1982年准格尔旗还出土过一件“上郡守冰造”戈1,这进一步证明鄂尔多斯地区在战国秦汉时期,大部分为上郡所辖。这为多年来,对于秦汉上郡辖地的范围争议问题,起到了补充证明作用。此一时期,秦与三晋兵力相争,所以兵器屡有出土,也就不足为奇了。铭文中“漆垣”为上郡的一处地名。战国秦兵器以“上郡漆垣”、“高奴”两地所造最多。“工师乘”指主造工师名字叫乘,“丞鬶”是名叫鬶的管理小吏,“冶工”是铸造工匠的职称名,这种称呼见于秦器上仅此一件。三晋兵器中称铸造工匠为“冶”,而秦兵器习称为“工”。此件称“冶工”正是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秦人得取原三晋魏地上郡后,秦风与魏风融合,殊为重要。“隶臣”是秦汉时期服刑期为一岁的刑徒名称,此处铭文说明工匠的身份是刑徒,名字叫“奇”。需要注意的是,“奇”在昭王十二年、十三年时身份是“更”,即秦汉时以庶民身份轮番更换服役守边的戍卒。一般服役满一年便以他人更替,所以称“更”。这样看来,“奇”在昭王十二年以庶人身份戍边为更,一岁期满后,并未被更替,十三年仍在戍边为更。在昭王十四年时,不知发生何种变故,到十五年时已从原来的庶民沦为刑徒。这种地位的变化,引人深思。体现在“奇”身上的这种变化,也为研究秦的刑法提供了一些佐证。戈的内背“中阳、西都”是二地名,见于《汉书·地理志》,均属于汉代西河郡。据陈平先生考证,中阳、西都在今山西中阳县、孝义县一带,原为赵国地,在秦昭王九年,赵武灵王十年,由赵归秦。2十五年上郡守戈铸成后,曾先后置用于中阳、西都等地,也许因为战争或兵士戍边等原因,最后在伊金霍洛旗出土。关于上郡的地望历史沿革情况,王先谦《汉书补注·地理志·西河郡》条下引清人全祖望语曰:“战国魏郡,文侯以来即有之。然魏之西河自焦、虢、桃林之塞西抵关洛,其界最广。秦以其东界并入内史,而西界并入上郡。汉分置者,特秦上郡所属地耳。”意即,汉代西河郡是从秦上郡中分置出来的,秦上郡的版图,只需将汉代西河与汉代上郡相合便可得其梗概。若此,则汉属西河郡的中阳、西都、广衍(见十二年戈),在秦时属上郡,所以上郡的戈上,出现这些地名,也是合情合理的。
总之,十五年上郡守寿戈铭文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鄂尔多斯历史和秦上郡地域范围的界定,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珊:《四十八年上郡假守鼌戈考》,蕭春源《珍秦斋藏金——秦铜器篇》,澳门基金会2006年3月版。
[2][7]A陈平:《试论战国型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
[3]夏征农:《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4][7][10]B陈平、杨震:《内蒙伊盟新出土十五年上郡守寿戈铭考》,《考古》1990年第6期。
[5][8]崔璿:《秦汉广衍故城及其附近的墓葬》,《文物》1977年第5期。
[6]张光裕:《武陵新见古兵三十六器集录》,《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97年第6期。
[9]准格尔旗文化馆李三:《内蒙古准格尔旗出土一件上郡青铜戈》,《文物》1982年第11期。